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产品一直是互联网产品界的一颗常青树无论是以ugc为己任的社交产品,还是跟ugc本可不沾边的工具产品,都会在自己的产品上找到切入ugc的口子归根到底,对于世间万物,人都有说三道四的欲望,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ugc品牌购买渠道?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ugc品牌购买渠道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产品一直是互联网产品界的一颗常青树。无论是以ugc为己任的社交产品,还是跟ugc本可不沾边的工具产品,都会在自己的产品上找到切入ugc的口子。归根到底,对于世间万物,人都有说三道四的欲望。
但UGC产品好做么?
UGC产品有几个关键问题:
1. 什么人贡献内容
2. 贡献什么内容
3. 可看什么内容
4. 为什么要贡献内容
一、UGC里的人物关系
与其说“什么人贡献内容”,不如说“产生内容给谁看”。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欲望,但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因此,选择好ugc的人物关系就决定了产品绝大部分的气质。
UGC里的人物关系从大的范围来分,可以分为:陌生人、兴趣组、好友。
当然,有好友里夹杂陌生人的,有陌生人里夹杂好友的,但主体关系起到最关键的作用。下面会从陌生人、兴趣组、好友三个方面重点解析这三种ugc产品的特点。
二、陌生人ugc:不讲究氛围,讲究秩序
设想一下,走在大街上,一群完全不相关的陌生人,会说什么?没有特定主题,有的只是各抒己见,偶尔有良言,经常有噪音。
这就是陌生人社区,当你定义了你的ugc产品是开放给全部陌生人使用的时候,就得明白,你的产品是没有氛围可言的。这是件坏事儿,也是件好事儿。
坏事儿在于,这个ugc产品就好比一个广场,广场上什么人都有,这些人干什么事儿的也都有。他们会说一些闲碎的言语,大部分对别人没有营养。你也不知道他们会说什么话题,因此很难产生共鸣。更甚的是,各种被公认道德所不允许的人和言论也会出现,引得别人的唏嘘,如果这种情况猖狂起来,这个广场人们就越来越不敢来了。
好事儿在于,这个广场由于包罗万象,在一个绝对言论自由的广场上,总有在某些领域专业的人发表专业的言论引得别人钦佩,总有某些妙语连珠的人逗人欢笑,总有某些辩论惹人围观,总有某些明星出现时引起哗然。这是传播效率最高的UGC产品。最容易冷启动,因为每个人说的话都会被任何一个陌生人看到并扩散。
简言之,陌生人ugc产品的优点是:1. 发表意愿高;2. 内容丰富;3. 传播速率快。缺点是:1. 内容杂乱甚至无营养,需要运营;2. 人多难出头,需有机制保证用户发表积极性。
这两个缺点就足以证明陌生人ugc产品的难度。因为既然陌生人ugc产品不讲究氛围,那么平台就需要为其制定秩序,否则产生的内容就无法看了。这是最致命的。
来看看陌生人UGC产品中的微博、美拍是怎么建立秩序的。
1. 微博
(1)人的秩序
微博采用的是明星带动草根的制度,让明星、意见领袖的言论先起来,让这部分人依然站在金字塔的顶端享受光环,一方面确保早期内容的优质,影响力的迅速扩张。早期在邀请明星加入上下了很大功夫,甚至有专人专程去教明星用微博的投入。
接着草根进来。最开始是人肉战术,据说微博员工有指标需要邀请一定数量的用户进驻微博,完成第一波用户积累。之后再靠用户与用户之间口碑相传,拉好友进驻。草根进来之后,总需要给草根一个出头的机会,否则草根说的话永远没人听见,那慢慢也不想玩,相信很多人离开微博也是这个原因。对草根的刺激在于“关注”和“加v”,只要草根发表,通过广场、推荐、转发、搜索等曝光草根的内容,草根就有可能吸引关注,涨粉丝。有些草根总在某个领域上有所成就,那么就有加v的希望。
(2)内容的秩序
首先是要刺激产生好的内容。“明星”和“加v”保证发表内容源。
其次,“关注”、“推荐”、“话题”则是保证观看内容。新用户来到微博,会推荐其关注一些明星或大v账号。同时,推荐话题、人物等,让优秀的内容聚合。
最后是筛掉劣质的内容。关键词过滤、人工运营是微博一大运营成本。
2. 美拍
(1)人的秩序
美拍从工具出发,先做视频滤镜和剪辑功能,让普通人在朋友圈、空间等社交应用上火起来,然后讲平台沉淀到自己的平台上。
用附近、新人、分主题来将人分类,尽大可能去曝光所有用户,又尽量让用户是优质的。
(2)内容的秩序
跟很多UGC一样,早期是会挖掘和培养一批视频达人,等到这批视频达人产生的内容达到一定量级之后,再行放开全员,保证放开后用户看到的内容是相对精良的。之后由于美拍是视频,审核难度高,美拍在内容审核和选精上应该花费了较大成本。
二、兴趣组ugc:既讲究氛围又讲究秩序
什么是兴趣组ugc,在我看来是围绕某个兴趣话题所建立的圈子。例如:贴吧、豆瓣、知乎、视频或新闻网站的评论、特定场景下建立的聊天室。
设想一下,你来到一个主题沙龙,最想在里面说什么,听什么?来到主题沙龙的人都是对这个主题感兴趣的,那么大家更容易对主题发表观点,但是人也是社会化的人,总会观察别人说什么,自己再来说什么。在一个严肃的沙龙就不适合开玩笑。相反,再一个搞怪的沙龙板着脸就显得不如群。更多人一开始沉默的,只听别人说观点,因此沙龙一定需要一个好的氛围,这样才能带动人们不断朝着这个氛围讲话。
例如,贴吧的氛围就是每个板块都有专业人士,畅所欲言,但是一定是以深度见长。
又如,豆瓣的氛围是文艺小清新且专业,大家在上面不敢妄言妄语。
又如,知乎的氛围是不说深刻见地或者一鸣惊人都不好意思在上面应答。
那么怎么建立氛围,又怎么维护秩序?结合几个比较产品总结下。
1. 建立氛围
(1)明确主题。
让用户产生内容之前,一定要让用户明确这里是什么地方,大家都是说什么话题的,有利于规范用户的内容。例如,贴吧选择让用户建立吧的主题。
(2)明确产品形态。
是pc的还是移动的,pc擅长长文,精深内容;移动端擅长图片视频短文,丰富的媒体形式,精悍短小的评论。因此pc端更多干货,移动端更多神吐槽。除了终端特性,还有产品的功能限定,例如只允许发图片,或者只允许发文字,或者只允许视频。文字的长短、图片的个数、视频的长短以及美化与否,都影响到ugc社区的氛围。
(3)早期内容定调。
可以是平台来营造,例如贴吧天涯早期应该不乏平台聘请或自带的写手。也可以是种子用户来营造。例如知乎早期会用邀请内测制度,很长时间定向向专业人士(特别是文化、科技、艺术这类普适性内容的专业人士)发出邀请,确保里面的内容是精良的。之后进来的用户就有了榜样。
(4)内容推荐机制。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推荐权重,一般情况下,新人、高级核心用户、用户关注的人会得到更多的推荐。再之是按照关心程度做推荐,热门、回复应答、最新等。
2. 刺激生产
(1)营造话题。
当话题是大家关心的时候,用户会放弃很多顾虑和利益诉求来参与。
(2)触达。
新内容给同好触达,评论回复给触达。有了触达,是对内容产生者一个莫大的鼓励,因为内容产生者的诉求就是最大的流量曝光,最多的互动。对新用户尤其重要。
(3)粉丝或者地盘。
很多ugc都会做关注,是因为很多人发精品内容就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吸引其他人的关注。有了关注,就有了地盘的感觉。吧主、大v都是高生产者。
3. 建立秩序
(1)让用户来协助管理建立。
例如贴吧的吧主、天涯的版主、聊天室的群主和管理员都是有权力对其他用户所产生的内容进行管理的。这样将管理的权限从平台下放到用户,借助核心热心用户来帮助管理平台。
(2)让陌生人来管理。
例如,举报机制。
(3)平台来建立。
技术上的推荐和反垃圾,人工上的筛精和过滤。
三、好友UGC:讲究热闹,讲究场景
基于好友关系链的ugc产品是最轻量级的产品。因为好友ugc产品并不会有陌生人和兴趣组ugc产品所有的两个重大烦恼——内容质量和氛围、产生者的甄别和激励。只要是好友发的,“呵呵”都会被赋予意义。
但是,好友ugc有自身的烦恼,那就是流量,假如一个地方好友很少,那么就不是ugc了,就是一对一聊天或者小讨论组聊天了。之所以叫ugc,内容是很关键的,内容要多,社区才能起来。内容要多,那么好友就要多。因此涌社区的用户基数就要多。
因此有些产品会以好友为主来筛选内容,但是内容其实是全员可见的,以此来扩大可被筛选的盘子。例如,facebook、人人、空间其实都是以好友为主的,但是加入了陌生人的拓展。无秘也加入了二度好友。
好友UGC除了讲究人多,还讲究场景。朋友圈其实是生活圈,生活里面的所有感悟都在里面抒发。但是当微信好友越来越多之后,朋友就包括了客户、同事、家人、好友,朋友圈慢慢就变地不是生活圈了,因为每个人都有很多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跟不同朋友在一起做不同的事儿,展现出来的人格也是不一样的。最近发现越来越少在朋友圈里面发动态了,有时候可能会分组,但还是嫌麻烦干脆不发。因此好友的ugc很讲究场景。但是否分场景就能拯救朋友圈?
哈哈,遗留这个问题大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