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专精特新企业(产业雏鹰在辽东湾振翅)(1)

本报记者 王金晶

仅在盘锦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就已完成培育雏鹰企业7家,瞪羚企业2家;库存雏鹰企业培育目标10家,瞪羚企业培育目标4家;此外,“合力”已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鑫海源”“曙光”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产品,“赛菲”“鑫海源”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在辽宁中茂新材料有限公司的中试车间里,生产线传来阵阵轰鸣。6个反应缶在中控系统的调配下,在生产高分子材料引发剂。整个中试车间里看不到作业的工人。盘锦市政协委员、辽宁中茂新材料董事长董淑祥告诉记者,“全厂一共28名员工,都在对面的中控大楼里,对车间生产进行远程、自动化控制。”据他介绍,这条中试生产线上马不到一年的时间,生产出的产品已经出口到俄罗斯等地,总产值超1000万元人民币。

而这座车间只是盘锦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材料产业科创中心10座甲类厂房中的一座。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简称“辽滨经开区”)工业和科技部部长杨洋介绍说,新材料产业科创基地总投资2.6亿元,已建成甲类厂房10座、危化品仓库3座、科研办公楼1座,完成了10间实验室的装修,配备了食堂、宿舍、创业培训中心、科学家花园等配套设施。“我们就是要让硬件过硬,软件贴心,让更多的科学家来盘锦创业,让更多的科技型企业在这里成长。”

据了解,仅在盘锦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就已完成培育雏鹰企业7家,瞪羚企业2家;库存雏鹰企业培育目标10家,瞪羚企业培育目标4家;此外,“合力”已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鑫海源”“曙光”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产品,“赛菲”“鑫海源”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小巨人”在成长

“我们刚刚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盘锦市政协委员、辽河油田天意石油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伟略显兴奋。

天意石油装备主要从事高端石油装备研发、设计、制造和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业务,面向国内三大石油公司提供设备和服务,并在俄罗斯、印尼、委内瑞拉等“一带一路”合作国家设立海外仓和技术服务中心。李伟说:“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技术。”

的确,技术好不好,市场说了算。从经营数据上看,天意石油装备2019-2021年主营业务收入累计为9.9亿元,年均增长达到2.93%;利润总额累计为1.27亿元,年均增长1.38%;累计生产顶驱装置101台,生产旋转导向钻井系统8套,出口金额为8868.7万元。

李伟介绍说,企业的主营业务包括以研发的“D-Guider 旋转导向钻井系统”为代表的高端技术服务业务,这套系统攻克了旋转伽马测量系统、旋转电阻率测量系统、应用导向快速钻进系统三项技术,实现了在高温、高压、高振动等恶劣工况下长时间、可靠运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效打破国际垄断,填补国内空白;而以顶部驱动钻井装置为代表的高端石油装备研发设计制造业务也十分成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要性能参数达到或超过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年生产能力已经达到60台。

此外,企业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发成功了智能钻井系统,即将实现产业化。“这是一项横跨多学科的系统工程,是集机、电、液和信息一体化的高端石油钻井装备技术,项目依靠企业自主研发与产学研相结合,实现产业化后将为我国钻井行业提供最先进的实时智能钻井系统,发挥天意顶驱、导向系统优势,整合钻机厂商,构建智能钻井系统,实现井下数据智能化分析和自动判断功能,大幅提高油气采收率。”李伟说,“这套系统就是为了解决‘卡脖子’关键技术,实现国产替代。”

说到企业的未来,李伟满怀信心:“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企业已经实现了良性运转,在能源采集技术不断更新的当下,市场前景十分明朗。现在我们已经获评了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下一步我们要向单项冠军进发。”

产业“雏鹰”要飞翔

辽宁百思特达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是致力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研发、生产的高科技企业。在企业即将投产的厂房里,记者看到生产设备已经安装完成,整栋集办公、研发、生产于一体的大楼已进入最后的装修阶段。盘锦市政协委员、百思特达半导体科技高级工程师尹宝堂介绍说,百思特达半导体氮化镓芯片项目,涵盖功率器件芯片、射频器件芯片、石墨烯薄膜等特殊领域芯片产品,是全国唯一一家拥有蓝光LED外延生长技术和石墨烯薄膜沉积技术2项诺贝尔物理学奖产业的公司。

据了解,百思特达半导体科技是辽宁省重点培育项目,也是盘锦市重点招商引资的高科技项目。与百思特达半导体科技一样,辽宁中茂新材料也是被“招”来的企业。董淑祥说,自己是2020年,通过参加“苏企辽宁行”活动,实地考察了盘锦的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被这里良好的营商环境所吸引,就决定把企业设立在盘锦。“来盘时间虽短,但亲身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以科技创新推动盘锦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行动,以及对他乡青年科技创业者的厚爱与支持。”

在盘锦,不仅是党委政府打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研发集群的形成更让科技型企业找到了“家”。以大连理工大学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例,它组建的目的就是为了汇聚高层次人才,培育、壮大盘锦市科技创新力量,大力提升盘锦市科技竞争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盘锦市政协委员、大连理工大学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李玉善介绍,截至2022年3月,大工盘锦研究院现有专兼职科研人员百余人,在研课题243项:纵向课题23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博士后基金2项、国家外专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6项;横向项目120项,申请专利84项,软件著作权13项,发表论文137篇……在大工盘锦研究院的周边还聚集着大连化物所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辽滨分院、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辽宁生态环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中心。

据介绍,盘锦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盘锦向海发展、全面转型的重要载体,从企业研发设备储备、研发人员数量、研发投入占比、知识产权储备等科技类数据着手,对域内“四上”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筛选、培育,初步建立了科技型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库,形成“达标—培育—提升”三个梯度的企业培育机制。

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盘锦市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将科技企业培育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陆续出台鼓励企业科技创新政策,引导支持企业搭建各类技术创新平台,进一步畅通产学研通道,逐步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发展壮大“专精特新”企业集群。未来,盘锦还将进一步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建立“雏鹰—瞪羚—独角兽”梯度培育机制,加强企业培养力度,在政策扶持、数据支持等方面分级分类加强精准支持,建立更好的营商环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8月26日 第 06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