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颖主演的郑晓龙新作《幸福到万家》近期热播。该剧开篇就是因为“闹婚”陋习而导致的冲突,剧情与现实的紧密关联引发了观众热议。

可见,郑晓龙是一位对现实保持高度关注的导演。观众熟悉他,是因为他曾执导过《北京人在纽约》《金婚》《甄嬛传》《红高粱》等众多经典电视剧。

其实,他也曾有电影佳作问世,那就是我们马上要说到的《刮痧》。

梁家辉、蒋雯丽、朱旭主演的电影《刮痧》,是郑晓龙导演2001年的作品。这部影片讲述了因为刮痧疗法而引发的一场美国官司,让一个华人家庭走到崩溃边缘。

即使今天来看,影片的故事和表演仍然具备直抵人心的威力。

郑晓龙电影片段(郑晓龙还拍过一场刮痧打碎一个家庭嗑老片)(1)

文化差异造成的鸿沟

《刮痧》的主题是中美文化差异,影片中所有的戏剧冲突几乎都是围绕着这一主题进行。

主人公许大同(梁家辉 饰)和妻子简宁(蒋雯丽 饰)在美国圣路易斯市组成家庭,两人都是华人,他们的孩子丹尼斯已经五岁了。许大同把在北京独居的父亲许毅祥(朱旭 饰)接来同住。

有一天,许毅祥看到孙子丹尼斯肚子着凉不舒服,就给他进行了刮痧理疗。此举的后果是在丹尼斯后背留下了大面积的刮痕。由此,引发了美国儿童福利局介入,他们认为丹尼斯遭遇了虐待,要把孩子的父母告上法庭。

郑晓龙电影片段(郑晓龙还拍过一场刮痧打碎一个家庭嗑老片)(2)

由刮痧疗法所引发的一系列矛盾冲突,从案件本身逐步上升到文化差异。总结下来,差异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中医和西医的差异。影片中明确指出,刮痧疗法在美国不合法,在医学书籍也没有相关记载。所以,许大同一开始在听证会上的解释没有人相信。

刮痧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直到今天仍然在使用,这说明它具有一定的疗效。按照影片所述,西医对此全盘否定。这不仅仅治疗方法上的差异,也是东西方文化上的隔膜。

郑晓龙电影片段(郑晓龙还拍过一场刮痧打碎一个家庭嗑老片)(3)

第二,子女养育观念的差异。影片中,许大同来到美国已有八年。但是在中国长大的许大同,从根本上就忽略了很多差异化的生活细节。

譬如他处理儿子打架一事,在众人面前打了不听话的丹尼斯,从而引起了老板昆兰的反感。动手打孩子,在美国人的观念里是难以接受的。还有许大同为了去警局接回父亲,无奈把丹尼斯单独留在家里。这在美国的法律里,也已经构成违法。

郑晓龙电影片段(郑晓龙还拍过一场刮痧打碎一个家庭嗑老片)(4)

很多在国内看起来平常的事情,在国外就触犯了法律。在子女养育观念上的差异,也折射出华人要想融入当地社会的不易。

第三,人情观念的差异。国人做事讲究人情,托关系办事很常见。但是在美国,人情尽量被排除在工作和法律之外。

许大同出席法院的听证会,请他的老板昆兰担任辩护律师。但昆兰是版权律师,对家庭法知之甚少。在许大同的观念里,熟人好办事。事实证明,不熟悉业务的律师,根本帮不上他。

之后,昆兰还出庭做了不利于许大同的证词,这超出了许大同的认知。但是在昆兰的观念里,只要他说的是实话就没有错。

郑晓龙电影片段(郑晓龙还拍过一场刮痧打碎一个家庭嗑老片)(5)

这种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冲突难以避免,影片也给不出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通过电影来展现问题,也是希望观众在生活中能够重视这些细节,从而避免类似的剧情上演。

三位演技派银幕飙戏

《刮痧》拥有强烈的戏剧冲突,这对于演员而言,是极好的发挥空间。三位主要演员梁家辉、蒋雯丽、朱旭在影片中贡献了令人难忘的表演。

梁家辉饰演的许大同,冲动易怒。即便他来到美国八年,他多数时候仍然是以中国传统观念来处理生活日常。

这个人物有聪明的技术头脑,但是在人情世故上又很守旧。他孝顺自己的父亲,但是对妻子过于苛责。他充满真性情,但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那一场法庭戏,控方律师刻意抹黑孙悟空,轻易就把许大同激怒。这场戏是梁家辉在片中表演的高光时刻,他的愤怒中夹杂着对儿子的爱、对自己家庭的爱、对中国文化的爱。他的质问和扭打,凸显出了一个父亲的万般无奈。他的行为不可取,但可以理解。

郑晓龙电影片段(郑晓龙还拍过一场刮痧打碎一个家庭嗑老片)(6)

蒋雯丽饰演的简宁,温柔坚强。这同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角色,她非常迫切地想融入美国社会。从孩子的教育到生活工作理念,都尽量调整到美国同频。

在蒋雯丽的演绎中,简宁对丈夫许大同有着明显的情感曲线变化。从刮痧一事闹上法庭,简宁就已经在心里怨恨丈夫,对他的感情逐渐变淡。从人物的表情、眼神和语气中就能感受到变化。特别是律师提议夫妻两人分居,有助于孩子回归家庭。简宁回头一句:“我同意。”透出了对丈夫的极度失望。

郑晓龙电影片段(郑晓龙还拍过一场刮痧打碎一个家庭嗑老片)(7)

而当两人正式分居之后,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又不可抑制。在她去旅馆探望丈夫的那场戏中,温情与怜悯又占了上风。

在蒋雯丽的表演中,简宁性格中的冷静、温柔、坚强被诠释得淋漓尽致。简宁与许大同的冲动易怒形成鲜明对比,这也是现实中夫妻的常见性格组合,会让观众产生代入感。

朱旭演绎的许毅祥,慈祥稳重。朱旭是北京人艺的台柱级演员,奉献了不着痕迹的表演。

他在《刮痧》中的表演和梁家辉、蒋雯丽就有明显不同。他是内敛式表演,比如许毅祥预感到孙子出了大事的那场戏,他几乎是恳求儿媳妇说出真相。整个过程中,他不停地把弄着手里的水果,想哭但又在忍着,焦急的语气中又带着一丝冷静。

简短的一场戏,就把一位老人历经沧桑的心态,以及对真相的渴求演绎得精准到位。看朱旭演戏,很容易被他的情绪所带动,带来感动又揪心的观影体验。

郑晓龙电影片段(郑晓龙还拍过一场刮痧打碎一个家庭嗑老片)(8)

《刮痧》戏剧冲突强烈,表演精准走心,单这两项,已经足以把影片推到经典的高度上来。那么,在20多年前,这个故事是如何走到郑晓龙脑海里的呢?实际上,这个故事起源于真实的案件。

郑晓龙在美国拍影视剧

《刮痧》之前,郑晓龙在1990年代初就赴美拍摄过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播出后曾引发国内轰动。

郑晓龙回忆,那是在1994年,当时《北京人在纽约》已经播出,他还在关注与美国华人有关的故事。他听到一则新闻,在美国的一对华人夫妇因为孩子不慎摔伤而被社会福利机构控告。由此,便产生了《刮痧》的故事雏形。

后来,郑晓龙赴美完善剧本,了解到确有华人夫妇因为给孩子刮痧而被指控。以现实事件为基础,《刮痧》进行了艺术化处理,剧本就此逐步成形。

郑晓龙电影片段(郑晓龙还拍过一场刮痧打碎一个家庭嗑老片)(9)

今天再来看《刮痧》,就会感觉这样的电影实在可贵。影片远赴美国拍摄,邀请香港明星梁家辉加盟,整体投资在当时不会是一个小数目。

但是在创作中,导演并没有过多考虑商业市场。依旧是站在创作者的心态,踏实地讲好这个有关中美文化差异的电影。

过去了20余年,《刮痧》的现实意义不仅没有衰减,反而越发增强。正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才能实现求同存异。

【文/崔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