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一个名词大摇大摆地闯进了大众的视线,这个名词叫做:键盘侠。
相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名词都不陌生,所谓键盘侠,指的就是在网上不分青红皂白,无论事实真相,便辱骂他人或者恶意揣测他人的一个群体。
当然,大多数人对于键盘侠都是深恶痛绝的抵制态度,键盘侠的种种恶行造成了许多悲剧,而这些本可以避免的悲剧也引起了大众的关注,但即便舆论对此一再批判,这个群体依旧在互联网上活跃,并让无故遭受到他们语言暴力的人承受着痛苦。
键盘侠在网络中嚣张跋扈,屡教不改,也让很多人对这个群体感到愤怒的同时也有些好奇:键盘侠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他们为什么会对于辱骂他人乐此不疲呢?这样做他们又能得到什么好处?
网上关于键盘侠的猜测也是层出不穷,作为网络暴力的施暴者,在看到自己一手造成的惨剧时,他们还有良知吗?他们又是否会有负罪感呢?今天我们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键盘侠的心理成因,一一解答这些疑问。
无需承担后果的有恃无恐键盘侠的一大特点就是无差别,高效率地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用词常具有一定的侮辱性,对一些现象的无条件质疑与嘲讽。
如某个女生在社交网站上发布了自己的照片,键盘侠便开始大放厥词“长这么丑还出来吓人”“一看就知道是个整容脸”。又如有人晒出了自己去别的国家旅游,留学的经历,键盘侠就开始了他们的表演“崇洋媚外”“这么喜欢国外就不要回中国了”“国外的月亮都比较圆”,极尽谩骂之词。
或许在我们看来这些言辞毫无逻辑性可言,异常可笑,但键盘侠们却在不同的场景中运用自如,并以此为乐,究其根本,是他们为了刷存在感的发泄心理所导致的。
在这个网络发言不用负责任的时代,互联网是键盘侠们最好的保护色,事实上,大多数键盘侠在现实生活中,只是一个混进人堆里便找不着的普通人,性格并不暴躁,也没有满口脏话,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承受着来自学习或工作的压力,长期的压抑情绪找不到出口,又不懂得使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排解,长久以来,在日常生活中所受的气便使他们成为了施暴者,给其他人带来伤害。
目前法律对于网络暴力并没有明文规定,并且此种现象非常普遍,无法禁止,甚至已经发展成为互联网的一种特色,因此键盘侠们将有恃无恐发挥到了极致,他们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反而为他们的行为负责的,正是网络暴力的受害者。
侥幸心理引发的从众行为人类是群体行动的动物,我们的思想与言行很容易受到大众的影响,不得不承认,在社会中生存,从众是一种较为稳妥,低成本的生活方式,而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勇气特立独行,坚持己见。
在生活中便有许多关于此的例子,如有的食品店刚开业的时候,会花钱请人去门口排队,而当路人看见店门口大排长龙时,便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好奇心:这家店是卖什么的?这么多人在排队肯定很好吃。这时候商家再搭配上几个优惠活动,轻易赚得盆满钵满。但事实上,他们卖的不过是随处可见的食物罢了,这就是从众效应的典型表现。
法国心理学家勒庞在其所著的心理学专著《乌合之众》中提出了“群体无意识”的理论,书中明确指出群众不需要真理,谬论只要符合他们的想象,便无所谓真假,被群体的整体意识所引导,大众只看到他们愿意看到的那一面,对他们来说,判断真相的依据不过就是是否符合他们的想象,键盘侠们的攻击在各种毫无根据的恶意猜测中不断发酵,直至受害者被他们所击溃。
而键盘侠的所作所为与他们的侥幸心理也脱不开关系,在网络舆论的引导下,他们自认自己只是参与网暴千千万万的人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对受害者造不成什么伤害,而一旦导致了任何严重后果,他们便有了理由为自己脱罪。
来自道德制高点的优越感键盘侠是一个占据绝对道德制高点的群体,他们常用的武器是道德绑架,擅长用最高的道德标准要求他人,但对自己却毫无要求是他们的惯用伎俩。
前几年乔任梁自杀的消息一出举国震惊,在大众纷纷谴责网络暴力的行为时,作为施暴者的键盘侠又坐不住了,开始跑到乔任梁的好友陈乔恩的社交平台进行攻击,“你为什么不悼念?”“你不配当他的朋友”,又如一发生天灾人祸,各路公众人物的社交平台纷纷沦陷,“你平时光鲜亮丽的,现在怎么连点钱都不捐”“都这个时候了你还好意思晒自己的照片”类似的事件早已屡见不鲜。
很明显,键盘侠缺乏应有的辩证思维,心理学家卡尼曼和特维斯基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对个体决策系统造成影响的有情绪系统和逻辑系统,往往情绪系统不利于最终的决策结果。
键盘侠显然不具有良好的逻辑系统,并且情绪系统发达,这导致他们所说出的话,做出的事几乎完全受他们的情绪所掌控,毫无道理可言,甚至可以说三观扭曲,这时他们会产生莫名的优越感,不仅不认为自己做错了,反倒觉得自己是在做善事。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道德许可效应,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大致是说当一个人认为自己做了善事之后,会产生一种道德上的满足感,在这种感觉的驱使下,反而更能允许自己做一些不符合道德标准的事,而键盘侠就是如此,对他人的辱骂与阴谋论般的猜疑便是他们所谓的行善,这种行为能够增加他们对自己的宽容度,并且自我感觉良好。
结语:言论自由绝不是用心险恶者肆无忌惮伤害他人的理由,正如奇葩说中陈铭的发言:唯有温暖善良,才能拥有爱与自由,否则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
道德不是儿戏,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每个人都应该有两条行为准则,一是道德,一是法律,如今我们的道德底线都放得太宽,反而让法律成为我们行事的上限,由此可见,道德观念应该加强,让道德准则成为我们言行的下限,对待法律应该敬畏,而绝非打擦边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