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用今天文章的选题呢?来自金海影城转让的消息。
小城市就是这样,鲜活而又陈旧,每个角落都承载着太多的回忆。随意一则新闻就能触达过去的气息,偶尔夹杂着令人胸闷的失落。金海影城当年也算是新浦较为热闹的文娱场所,承载了90年代人的回忆,红极一时。那时候没有智能数码设备,没有WIFI,电影院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文化圣殿。如今的金海,单一的经营业态早已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生意每况愈下。希望新买家重新整顿,使其再出发。
一个金海没落了,不代表全市电影消费的疲软。从何时起,“小镇青年”开始拯救全国电影市场。全家妇幼老小一起去电影院看场电影,成了三四线城市假期的标配项目。尤其是春节时期,连云港各大电影院场场爆满,看场电影得提前好多天购票。在强大的市场需求和商业地产转型大局势下,体验式购物中心已成为商业地产主流模式,而这其中,电影院已经成为体验式购物中心的标配。
根据2018年全国百强排名,连云港位居全国第95位,江苏第12位,平均票价低于全国的32.9元。苏州和南京位于全国TOP10,票房超10亿。纵观省内排名,受限于经济规模、人口基数和观影习惯,南北票房差距较大,前两名几乎是最后两名十倍的票额。
细分连云港全市电影市场。根据猫眼数据,连云港2108年全市票房约1.1亿,观影总人数364万人左右。按照连云港2018年常住人口452万人,平均0.8次/年/人。万达、横店和金逸影城包揽前三甲,来自赣榆的红石影城和东海幸福蓝海国际影城紧随其后。
分区域来看,海州区不论是票房还是观影人次均遥遥领先,票房比其他地区总和高出1600万元,观影人数比其他地区总和多出40万人次。东海4家影院票房共计1400万元,赣榆、连云和灌云保持着100万左右的差额。出乎意料的是灌南,去年总票房未达百万。不过今年当地又新开了两家影城,数据或许会改观些。
另外,如果我们仔细看了上面的表格,会发现这些电影院的背后都代表着各大主力商圈。比如,连云港万达背后的万达广场,横店电影城的苏宁商圈,金逸影城的嘉瑞宝商圈。这些商圈内商业中心和电影院一样,都有一个无法逃脱的紧箍咒,就是人流量,所谓得人者得商业。又因为电影院一般是作为商业中心的主力店存在,所以换句话说,这些电影院的人流大致可以反映商业中心的人气。
由于我的活动范围集中在市区,对于其他地区不甚了解,所以主要分析市区几个商场。
从上面数据得知,万达49.2万人次,横店47.4万人次,两者相差1.8万的观影人次。但相差不大的人流量,却并没有让两个电影院所依附的商业中心也产生同等的经营现状。
现实是,苏宁广场所处的苏宁商圈是连云港最为繁华的商业集聚地,而万达商圈还有待周边住区孕育。两者布局较为接近,一楼珠宝、化妆品居多,中间楼层鞋帽服饰为主,高楼层主打餐饮、娱乐休闲。对比苏宁,万达娱乐设施更多些,还多出一个大型超市。从商业运营来说,苏宁和万达都是商场全部自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统一招商,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业态。
大多数人到万达广场的目的是电影院、餐饮,相对电影和餐饮,商业广场的商业业态人气低于苏宁。尤其是背靠大学城,更吸引大部分的年轻人。而苏宁广场,位于商务办公区,上班族较多,购买力稍高。从两者引进的品牌方面,也能窥探一二,苏宁偏高端,万达接地气。
那为什么万达广场没有苏宁广场人气高,电影院票房却最高呢?除去票价原因,对比万达,苏宁周边电影院较多,容易被分流。另外,由于停车问题,纯看电影,苏宁也不是大家首要选择。
苏宁和万达辐射全市,至少还能吸引其他地区的消费者。那利群,以服务周边区域内的生活、办公人员为主。虽然业态布局、商业运营两方面和前两家商业类似,但人气相差较大。一方面是因为利群引进的商家整体较为平庸,另一方面是位置问题。如下图,三个广场相距不远,在品牌上不具优势的处境下,利群夹在中间稍显尴尬。
前面三家影城还能体现商场人气,来自连云区的金逸影城就迥然有异了。
金逸影城所属墟沟嘉瑞宝。虽然嘉瑞宝整体运营有很大好转,但人气暂时不和票房成正比。金逸在东部城区一家独大(今年新开了一家),具有垄断优势。加之,连云区可供消遣的场合有限,观影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选择之一。
结语:
接下来,随着外来者吾悦广场的“搅局”,连云港市区的商业格局又会呈现什么样的态势呢?到底是一家独大主导未来商业格局,或者是大家一起不温不火。则我们尚需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