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数家珍杨静仁(馆长数家珍杨静仁)(1)

杨静仁

杨静仁,原名杨希珍,甘肃省兰州市人,回族,1918年出生于一个清贫的伊斯兰教教职人员家庭,先后就读于兰州市孝友街第四小学和甘肃省立第一中学。青年时代,追求进步,接受马克思主义。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兰州回民特别支部宣传委员。在中共甘肃工委的领导下,利用伊斯兰教学会和回民教育促进会,在回民中开展抗日、民主的宣传教育活动。1941年3月,经兰州八路军驻甘办事处介绍到达延安,入陕北公学民族部学习,并担任第一班党支部书记。同年8月,奉中央委派到回民骑兵团任党代表和团政委,同其他回族共产党员一起,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将这支部队锻炼成党领导的人民军队。1945至1949年间,历任陇东外情组副组长、中共中央西北局统战部民族科科长、机关游击队队长、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族委员会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等职。

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忧国忧民的西北学子

馆长数家珍杨静仁(馆长数家珍杨静仁)(2)

抗战初期的兰州

在兰州孝友街第四小学读书期间,杨静仁不仅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而且对黑暗的旧社会及民族压迫有了认识,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反抗的种子。“九一八”事变后, 祖国山河破碎, 人民流离颠沛, 深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杨静仁和同学们走出校门上街游行、演讲, 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口号, 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鲁迅先生和左翼文学著作的教育和启发下, 杨静仁由同情劳苦大众, 进而初步懂得了求解放的斗争道路, 从1933年初中二年级起就以春魂、火花、铁奋等笔名, 在兰州各报刊发表文艺作品, 揭露国民党的黑暗统治, 反映工农大众的苦难。杨静仁早期文学作品可清楚地看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左翼文学对这位西北学子的浸润和深刻影响。各篇作品的文字都是新文学倡导的“白话文”,着眼于阶级对立的普遍性叙事, 关注被压迫阶级的不幸遭遇和个人对黑暗现实的反叛抗争,对冰冷现实和凋零故乡的痛切、对弱小生命脆弱的感伤、对工农疾苦的关注、对社会不公不义的抨击、对投身全民抗战的呼唤, 饱含着青少年时期杨静仁的一腔忧国忧民情怀。

活跃在兰州的中共回民特别支部与伊斯兰学会

馆长数家珍杨静仁(馆长数家珍杨静仁)(3)

鲜维峻

1936年杨静仁考入甘肃省立第一中学(今兰州一中),随之结识了一批回民进步青年。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为发动广大回族群众团结抗日,杨静仁与鲜维峻等创办了回民青年抗日救亡组织“伊斯兰学会”,并在学会中负责宣传工作。同年10月,中共甘肃工委成立,负责宣传和回民工作的工委委员吴鸿宾在回民群众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遂介绍他和鲜维峻、马明德、安文蔚等回族进步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甘肃工委成立了直属回民特别支部,鲜维峻任支部书记,杨静仁任宣传委员。1938年春节期间,杨静仁通过谢觉哉邀请到兰州的毛泽民等共产党人,到伊斯兰学会讲解、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方针,指导伊斯兰学会的工作。杨静仁通过谢觉哉、吴鸿宾与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密切联系,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多方协调,掩护、营救被俘、失散的西路军将士。找到办事处的西路军人员过多、过于显眼而不方便在办事处逗留的情况下,王定国经常找到杨静仁,将西路军人员秘密隐藏在杨静仁家的菜窖里,休息等待时机,然后通过办事处设法护送到延安。

馆长数家珍杨静仁(馆长数家珍杨静仁)(4)

吴鸿宾

1938年秋,伊斯兰学会会员发展到300余人,并在甘肃河西地区、临夏及宁夏西海固、隆德和青海等地设立了分会。为了进一步利用回民组织开展抗日救国活动,杨静仁和鲜维峻等在回民群众支持下,将长期被国民党顽固派和回族士绅把持的“甘肃回教教育促进会”改造为“回民教育促进会”,经选举,杨静仁和吴鸿业当选为常委,鲜维峻、马明德等被选为委员,同时还吸收了一些回族上层开明人士,使该会成为共产党员掌握实际领导权的、具有爱国统战性质的社会进步团体,同时在全省20多个县成立了分会。与此同时,他们通过举办时事座谈会、编发《回声》期刊、办宣传墙报、利用所办回民学校和夜校组织回民青年学习文化、到回民聚居区演讲等形式和办法,在回民中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并利用清华小学(回民小学)图书室,陈列《新华日报》、《西北日报》、《解放》、《全民》等进步报刊,吸引回族青年阅读,进一步启发他们的革命觉悟。在此期间,回民特支还抓住全国文化界知名人士来西北宣传抗日救国之机,邀请著名学者顾颉刚、张仲实、茅盾等到伊斯兰学会和回民教育促进会作抗日形势报告和学术报告,以此激发回民青年的抗日热情,从而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兰州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冬,根据甘肃工委的指示,杨静仁偕同鲜维峻前往西安,向周恩来汇报了兰州地区回民工作情况,之后一同南下武汉,假名甘肃回族人民敦促抗日向蒋介石献旗献剑,还就如何在国统区开展民族工作专门请示周恩来、董必武同志,并借机实地学习抗日救亡进步团体的经验。董必武、博古(秦邦宪)在武汉接见并指示他们,要尽量隐蔽精干,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积极开展抗日救国活动。在武汉,杨静仁和鲜维峻还与中国回民青年抗日救国会取得了联系。回兰后,他们即组织成立了中国回民抗日救国会甘肃分会,以此进一步组织广大回民群众坚持抗日救国活动。

馆长数家珍杨静仁(馆长数家珍杨静仁)(5)

抗战时期兰州创办的《回教青年》等进步刊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