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的《出塞二首》中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中写到了李广,说他是飞将军,假设他在的话,胡马就不会度过阴山了!但是中国历史上,真正"不教胡马度阴山"的人并不是他,而是卫青!甚至可以说,"龙城飞将"一词,卫青才是最合适的人选,怎么说呢?
卫青出身低微,少年为奴
卫青的出身在当时并不好,他的父亲是郑季,是个小吏,母亲卫媪,是个女奴,而卫青是他们两个的私生子。因为私生子的身份,即便从小在父亲身边长大,卫青还是饱受屈辱,被自己的哥哥们欺负,于是在他长大后,回到母亲的身边。可是他的母亲也只是平阳公主府的女奴,即便卫青回到了母亲身边,也只能和他母亲的其他儿子一样做奴仆。等到他再长大一些,就做了平阳公主的"家骑"。
可是,这一切都随着他妹妹卫子夫的入宫,而发生了改变。汉武帝为卫子夫的美貌而倾倒,无可救药的爱上了她!但是这也惹来了陈皇后的不满,她的母亲馆陶公主为了给自己的女儿出气,打算直接把卫青给杀了,以此来震慑卫子夫!幸好被卫青的好友公孙敖给救下来了。这件事传到汉武帝耳中,他勃然大怒,为了维护自己心爱的女人,他封了卫青做建章监,从此,卫青开始了他的传奇一生!
卫青大破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
在他做了建章监以后,因为受到汉武帝的喜爱,地位也日渐得以提升。可是当时的时代汉朝刚刚建立几十年,虽然经过了文景之治,社会短暂的休养生息!可是国力尚不够强,所以,对于北方游牧民族的政策一直是和缓的求和政策,送东西不说,还嫁公主过去和亲。可是即便如此,游牧民族还是一直在侵扰汉朝的边境线!
而这次他们遇上了汉武帝,更遇上了卫青!汉武帝站在长远的眼光,觉得一直和亲并非是个好办法!因为游牧民族打仗居无定所,特点是:有利则进,无利也退,有利则聚,无利也散。加上大汉的边境线过长,传统的斗争方式一直是"守"。加上汉族和游牧民族的饮食习惯不一样,汉人吃粮食,庄稼,长途奔袭更是需要人背粮食;而匈奴的补给方式却特殊,多是肉、奶,甚至就地取材直接杀马吃,部队的机动能力强。所以汉朝和匈奴的战争在之前一直处于劣势。
直到卫青的出现,扭转了这一局面。在汉武帝力排众议,终于确定深入匈奴腹地掌握战争的方向和主动权。挡水奉命出征的一共有四路军队,《史记》记载分别是:
青为车骑将军,击匈奴,出上谷;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出云中;大中大夫公孙敖为骑将军,出代郡;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出雁门。
可是很不幸的是,李广迷路,甚至被擒,公孙敖、公孙贺也没有战功,可是只有卫青!他觉得如此大战,匈奴的王庭,他们的根据地——龙城,也就是大本营一定是是空虚的。他决定直接向龙城出发,避实就虚。卫青儿时的生活环境是压抑的,屈辱的,被贬低的,这种生活环境给了他反弹能力。这个反弹能力在这场大战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他也力排众议,取得了这场战争中,仅有的胜利。《史记》记载:青至龙城,斩首虏数百!被封车骑将军,也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
而匈奴对龙有崇拜的精神,他们经常举行祭拜的活动,"龙城"不仅是他们的大本营,更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卫青破龙城,不仅表现了汉军的威武,打开了汉军反败为胜的开端,更重要的是给匈奴以巨大的精神打击!直接导致他们向西迁移!
卫青封侯拜将
卫青的首战告捷,给了汉武帝和匈奴打下去的勇气!他决定持续跟进,而卫青继续担任主要将领,在元朔元年,卫子夫立为皇后的那一年,已经是车骑将军的卫青,继续他的征战匈奴之战,同样取得了胜利。《史记》记载:
元朔元年,三万骑击匈奴,斩首虏数千人;在元朔三年卫青率领骑兵三万人,杀匈奴数千人;元朔二年,遂以河南地为朔方郡,斩敌三千八百。以三千八百户封青为长平侯;卫青率兵建立朔方郡,斩敌3800人,封长平侯。
元朔二年,得右贤裨王十馀人,众男女万五千馀人,畜数千百万。即军中拜车骑将军青为大将军。封六千户。卫青率兵斩敌5000多人,获得牲畜千百万!还抓获了很多匈奴的高官王侯。元朔二年秋,月馀,悉复出定襄击匈奴,斩首虏万馀人。卫青率兵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斩敌一万多人!
元朔四年,迟明,行二百馀里,不得单于,颇捕斩首虏万馀级。大将军军入塞,凡斩捕首虏万九千级。卫青分别率兵斩首敌军万余、九千人。
纵观史料,卫青的战功几乎就是赤裸裸的数人头,据统计,一直到他去世,他一共经历七场大战,七战七捷,《史记》记载:
最大将军青,凡七出击匈奴,斩捕首虏五万馀级。
如此战功,再加上首次拉开了汉朝对战匈奴反败为胜的序幕。直接攻占了他们的精神地——龙城。所以,他才是真正的"不教胡马度阴山"的第一人!"龙城"一地,与他的渊源才是最深的,"龙城飞将"一称,虽然是在夸奖李广个人武力高强,但是"龙城"一词,与卫青的渊源才是最深的,而李广运气太差,一直不得封侯,可是比之与卫青数人头式的战功,他"龙城飞将"一称,实在是有些名不副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