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中哪个容易做到(中有哪些毫无参考价值的荒谬段子)(1)

近些年总是能看到有人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宣传《二十四孝》,小册子,挂图乃至城市雕塑都屡见不鲜。一方面有人大张旗鼓地宣传,另一方面也有人不遗余力地批判。《二十四孝》到底宣扬了什么?能够在数百年后仍然引出针锋相对的两派?支持者说,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对者说,这是一种建立在封建社会等级压迫上的绝对控制,是典型的历史糟粕。

忠孝仁义,自古就是中国文化里一以贯之的美德,但是如果细究起来,就真的好么?“愚忠愚孝”、“妇人之仁”、“哥们义气”这些负面意义的词汇,也从未从社会生活中消失过,似乎一切冠冕堂皇的美德,在实用主义的旗帜下都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在这么圆滑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总觉得不过是在玩跷跷板游戏。直接分析文本的话,《二十四孝》比起另一部经常提到的《弟子规》还多少有点阅读价值,后者那就纯粹是洗脑的说教,与其说是古典启蒙教材,还不如说是传销用品。

《二十四孝》成书大约在元代,收录了历史上二十四个孝顺父母的人物故事,经常配上插图作为童蒙读物发行。说是历史人物,也不见得都是真事,属于地摊级别的“名人轶事”。有的故事读起来还是挺温暖的,有的故事一看就是瞎编的,有的则属于不具备正常逻辑的荒谬段子。

二十四孝中哪个容易做到(中有哪些毫无参考价值的荒谬段子)(2)

这图我怎么觉得是在埋赃款呢?

鲁迅说他最反感的是“郭巨埋儿”和“戏彩娱亲”这两则。“郭巨埋儿”也是现在被人诟病最多的,为了赡养母亲就想活埋儿子,根本非人类所为。然而,在汉代选官“举孝廉”的背景下,这事情完全可能,因为这个段子最后,郭巨挖地的时候发现了一坛金子,这个故事里唯一的物证,也就是这坛金子。而我们知道,天上是无论如何不会掉馅饼的。郭巨事实上怎么得到的这坛金子,我们不得而知,但来历不明的巨额财产,总归是颗定时炸弹。郭巨应该不会真去活埋儿子,但背着儿子给选官的官员编出这么一套耸人听闻的说辞,让自己成为孝廉,在当时大概不是什么稀罕事。只是连他自己大概也想不到吹牛吹到了臭气飘到一千多年后还要被人写进书的地步。

二十四孝中哪个容易做到(中有哪些毫无参考价值的荒谬段子)(3)

那蚊子还挺懂事的

“恣蚊饱血”这个故事也很无聊, 吴猛八岁时,家里没有蚊帐,因为害怕父亲被蚊虫叮咬,就让蚊虫来咬自己。难道这样就能让同一屋檐下的其他人避免被咬了吗?——或许他得在脸上涂蜂蜜才行。吴猛不是东汉的孝廉,而是晋武帝时候的道士——那我就相信了,毕竟道士神通广大,孩提时候就能和蚊虫心灵感应呢。

二十四孝中哪个容易做到(中有哪些毫无参考价值的荒谬段子)(4)

药是给病人吃的

“亲尝汤药”则是一个因为主角是皇帝而小题大做的故事。汉文帝刘恒照顾生母薄太后的时候,给母亲的汤药都要自己尝过之后才能让母亲服用。汉文帝以“孝”治天下,他大赦天下,赡养全天下的老人,确实对汉代的民生起到了恢复和促进作用。废除残酷的肉刑,也是因为看到名医淳于意的女儿淳于缇萦一片孝心。可是,和冒着生命危险向皇帝上书的少女比起来,汉文帝所做的事情似乎太小了些,而且汤药这种东西除非有毒,不是病人的人吃了,也没什么作用(哪怕你改成喝粥呢)。

二十四孝中哪个容易做到(中有哪些毫无参考价值的荒谬段子)(5)

不要寄希望于老天开恩

“卧冰求鲤”、“哭竹生笋”两则,更像是一种装神弄鬼的表演,孟宗、王祥二人,因为母亲想吃竹笋和鲤鱼,就大冬天跑去竹林和河边苦求,结果打动了上天,他们真的得到了竹笋和鲤鱼。我觉得谁家母亲要是生病或者有所求,他还不如去多打几份工,总比哭着喊着求老天像样得多。这种故事不仅不值得学,看都不值得看。

二十四孝中哪个容易做到(中有哪些毫无参考价值的荒谬段子)(6)

木像并非父母,正如同芭比娃娃也不是女儿

还有所有故事里我觉得和“孝”主题最远的一个——“刻木事亲”。丁兰幼年父母双亡,他长大以后,就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凡事均与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自己才用,出告归省也从不懈怠。妻子好奇,就偷偷用针刺木像的手指,竟然流出血来。丁兰回到家,竟然看到木像对自己哭泣,从妻子处得知真相后,竟将妻子休弃了。——这就是一个鬼故事,如果非要从中总结出什么道理——那大概只有感动自己,莫管他人了。

见到故事里有什么鬼神之力的,他想和你说什么道理,都别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