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印案为何让朱元璋大开杀戒(明初四大案之一的空印案)(1)

明太祖朱元璋的一生,后世可谓褒贬不一。有人说他结束了元朝暴政,关心民生,减免税负,奠定了明帝国两百余年的根基;也有人认为他滥杀功臣,设立锦衣卫,从一开始就让明王朝披上了黑暗专制的外衣。不可否认的是,朱元璋在位的三十一年中,确实发生过数次牵连上万人的大案,众所周知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前者先后有三万人被诛杀,后者也有将近两万人头落地,这些被推上断头台的“罪犯”,大多都是无辜被牵连的冤魂。频频举起的屠刀,也给朱洪武的执政生涯蒙上了巨大的污点。相比之下的另一起案子,虽然涉案人员并没有胡蓝两案那么广泛,却折射出了明朝政府管理的巨大弊端,这便是明初四大案中的空印案。

大明洪武九年(一说洪武十五年)的一天,一张盖着地方政府大印的空白账簿放在了太祖朱元璋的案头。龙颜大怒,数百名官员不久后悉数问斩。一本小小的账簿,为何会掀起如此大的波澜?所谓的“空印”指的究竟又是什么呢?

01

明朝制度规定,各布政司、府、县级单位每年都要向户部呈送钱粮及具体财政收支和税款账目。只有户部与这些地方行政单位的数字分毫不差,才可以结项。倘若有半分半毫的出入,整个账册便要驳回,重新填报,并重新盖上地方政府的印章。

朝廷设置这种严格核对制度的本意,自然是出于防止地方官员营私舞弊,中饱私囊的目的。但实际执行起来,各省的财政数据繁多冗杂,而以税款形式上缴的粮食在运输过程中极容易出现损耗,因此账册与实物对不上的情况屡屡发生。须知当时首都在南京,要说江浙沪的官员倒还好办,快马几天就能跑个来回;那些远在云贵川陕的官员们一个往返便要三四个月,行政效率极其低下。

为了避免这种无谓的折腾,报税的官员便在进京时携带多份盖好了公章的空白报表。如果跟户部对不上账,需要返工,就拿着空白账簿就地填报,从而省去了不少麻烦,也免了舟车劳顿之苦。而从户部大员的角度考虑,这么做也可以让自己尽早完成汇总工作,何乐而不为。因此这“空印”之法,朝廷上下是人尽皆知,且人人默许的。

除了朱元璋。

空印案为何让朱元璋大开杀戒(明初四大案之一的空印案)(2)

02

洪武九年七月的一天,一个检校官来到奉先殿外,急着要见皇上。所谓检校官,其实就是锦衣卫的前身,是朱元璋手下的情报人员。他们求见皇帝,自然是有机密而重大的事情要呈报。检校官见到了朱元璋,呈上一本账册,朱元璋打开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完全空白的账簿上竟然盖着地方政府的官印。这不是想在上面写什么就写什么吗?他感觉到自己被欺骗了。

乞丐皇帝朱元璋出身微贱,坐上龙椅后便总觉得底气不足。内心中隐隐的不自信养成了他无端猜忌的性格。在他看来,这空白账册的出现,显然是没把自己放在眼里,是欺君之罪。而一个地方官员携带这种空印账簿入京,则肯定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不用想了,严查,给我狠狠地查!是哪个掌印官胆大包天,敢在空白账册上盖印?

调查的结果再次令朱元璋震惊了,明初全国一共十三个省,一百多个府,而这么多的府县中竟有一半多的掌印官与此案相关联!

空印文书虽然可以令行文工作变得简单快捷,但也极易助长贪腐之风。早在宋朝,皇帝为了显示对近臣的恩宠,便赐其空印文书,容许这些臣子可以直接任命自己的亲朋好友,事后再向朝廷上报即可。结果徽宗时的蔡京、童贯等辈便利用空印之便,广植党羽,将北宋拽入了黑暗的深渊。想及此,大发雷霆的朱元璋下令:“尚书与布政司官尽诛之”,“凡主印者论死,佐贰以下榜一百,戍远方”。千百名官员因此下狱,随后被处死或流放。

事实上,涉案的官员中绝大多数纯粹是为了办事方便才使用空印,与所谓的贪腐并不见得有何干系。朝中重臣虽对此心知肚明,但朱元璋刻薄寡恩的性情和惩治腐败的坚决态度,令他们不得不三缄其口。眼看着不少无辜之人要上刑场,一个远在浙江宁海的小人物竟然向朱元璋上书求情了。

空印案为何让朱元璋大开杀戒(明初四大案之一的空印案)(3)

03

郑士利,浙江宁海人,生员出身,实际上不过就是无官无职的平头百姓。郑士利之所以站出来说话,是由于担任湖广按察司佥事的兄长郑士元因空印案被投入狱中。由于并非掌印主官,罪不至死,因此被充役江浦。郑士元为官清廉,体恤百姓,作为弟弟的郑士利深为兄长不平,恰逢朱元璋下诏求直言,表示“其有言者,朕皆虚心以纳之”,于是郑士利连夜写了数千字的劝谏书,怀着必死之心赶到应天,将此书通过丞相胡惟庸呈到了朱元璋的案前。

郑士利的千言书,大致说了四个问题。

其一、根据大明目前的制度,所要考核校对的空印文侧,用的都是骑缝印,并非一纸一印,因此就算其他人拿在手里,也并无实际用处;

其二、前面已经说过,地方官员核对钱粮税款,行政效率太低,使用空印也是为了政务方便的权宜之计。何况空印的实行已经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又何必要追究如今这些官员的罪责呢?

其三、目前国家的法律中还没有关于空印的法条,就这样毫无根据地将涉案官员杀头充军,怎能使他们心服口服?

其四、因空印被问罪的官员大多数都是通达廉明之士,实为无辜。皇上即便要降罪,也该派人探查个中委曲。如今像割草一样将他们问斩,意味着国家失去了许多可用之材,这是多么可悲可叹的事情啊。

空印案为何让朱元璋大开杀戒(明初四大案之一的空印案)(4)

04

郑士利的千言书,可谓句句切中要害,不想朱元璋看完之后,反而更加愤怒了:一个小小的生员,怎会有如此胆量?定是有幕后主使。来人,给我抓起来,问问他主谋是谁!

面对着丞相和一班大员组成的“特别法庭”,郑士利没有露出丝毫的胆怯。他笑着回答:“顾吾书可用与否如何耳?且吾业既为国家言事,自分受祸,人谁为我谋乎?”我写这个谏言书,已经料到会身受其祸,哪里会有人为我出谋划策呢?始终没有屈服的郑士利最终与他的兄长一样,充军江浦,不知所终。按照一般的编史原则,如郑士利这样的小人物是没有资格被列传的。但他的精神无疑感动了《明史》的编纂者们,因此不仅被立传,其谏言书的内容也被节选在了史册中。穿越数百年的光阴,我们依旧可以在行行文字中看到那个不屈的淡薄身影。

郑士利的上书,并未能让朱元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一方面迅速立法,“凡主印者论死,佐贰以下榜一百,免死为军远方”,从而使得空印案“有法可依”;另一方面,他命大小臣僚推举贤才,以填补获罪官员留下的空白。在朱元璋看来,自己坐拥天下,岂容一个小人物随意论短长?

空印案的根源在于原有政府制度效率的低下,朱元璋只看到了空印自身可能引发的贪腐问题,却并未思考如何解决上缴钱款的低效问题。冤杀了一批人,也根本不可能震慑那些真正的贪腐者。九年后的洪武十八年,郭桓案将洪武朝的反贪行动带向了一个新的高潮,更大的暴风雪终于来临。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琴剑霜月 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文由「鱼羊史记」独家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欢迎转发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