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民间信仰里一般认为,“如来”指的是佛,而佛是神。毕竟《西游记》中“如来佛祖”的说法令我们印象深刻。

其实在佛教哲学里,“佛”或“佛陀”的含义并不是神的概念,它的本义是“觉悟者”。“如来”是“佛”的另一个尊称,讲白了就是一种赞美。

如来和菩提是什么意思(如来什么意思也许你不信)(1)

“如来”赞美“佛”的什么特点或者说功德呢?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用现代的哲学语言来说,也即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

为什么“如来”的含义能够这样理解呢?

“如来”梵语为Tathāgata,其中tatha意思就是所谓“真如”,agata意思是“来”。

佛教哲学里的“真如”,用现代的语言来讲,其实就是“恒常的真理”、“不变的真实”的意思。

因此“如来”,讲的就是来自真实、实际,因此与“实事求是”是一个意思。

《金刚经》里有一句话:“如来者,即诸法如义。”什么意思呢?换个说法来讲,指的就是做到“名实相符”,所说的和所做的相符,理论和实际相符,也即能经受得起实践的检验。

我这样说是不是瞎讲呢?

如来和菩提是什么意思(如来什么意思也许你不信)(2)

我们不妨再引《金刚经》中另外一句来证明:“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这句话明确无误地说,真正做到实话实说的话,那就是如来。

我们由此可见“如来”确实不是指神,而是指实事求是者。

“中庸”的真实含义其实也是指实事求是的精神

正因如此,我要说“如来”和“中庸”其实是一个意思。“中庸”也称“中道”,过去佛典翻译中借用过很多中国儒、道经典中的名相,“中道”也是常讲的一个说法。

“中庸”和“中道”的“中”,并不是指“中间”的“中”,实际要读为去声的“中”,是“命中”或“中”的“中”,解释为“合乎”。因此“中道”的含义应当解释为“合乎大道”或“合乎正道”,说白了就是不搞歪门邪道。而“中庸”的含义则是“合乎平常”,“庸”的意思是“平常、不偏颇、不偏不倚、不偏见、不偏激”。

如来和菩提是什么意思(如来什么意思也许你不信)(3)

《中庸》里解释“中”时,说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也就是我们没有情绪爆发时,心处平常时,刚好就是处“中”了,合乎“中庸”了,因为此时人不会有偏颇之见。

又说“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也即人哪怕有情绪产生,但如果还合乎“节制”的话,那么依然是属于“和”的。而“和”即“无乖违”、“无矛盾”的状态。所以,而“致中和”,也就是所谓“中庸”的状态。

由此可见,“中庸”根本不是庸俗所理解的“和稀泥”的意思。

我们通常都误以为“中庸”之“中”意思是“中间”,认为两边矛盾就依靠中间调和,调和了两边“和稀泥”后就算是“中庸”了。这其实是误解。

而实际上“中庸”真正指的是保持一种没有偏见的状态,等于也就是实事求是。

所以“中庸”跟“如来”其实完全可理解为同一个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