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热态恢复前的检查:,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机组温度过高跳闸?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机组温度过高跳闸(机组跳闸后的极热态恢复操作)

机组温度过高跳闸

极热态恢复前的检查:

1、机组跳闸后,集控室发出报警,运行人员确认后复位。

2、检查机组跳闸后联锁动作正确。及时调整锅炉风量至30%~40%,检查空预器密封装置提至最高位否则手动提升。

3、检查发电机主开关确已在断位。

4、检査交流启动油泵、交流辅助油泵启动,顶轴油泵自启,润滑油压正常。

5、确认厂用电系统切换至01启备变运行良好。

6、检查wV阀、汽机所有疏水阀打开(就地打开关闭的手动隔离阀):检查大机所有进汽门关闭,所有抽汽逆止门关闭。

7、检查主汽压力达27MPa时PCV阀自动开启,主汽压力缓慢降低,否则手动打开PCV阀。

8、轴封按照热态要求切至相应汽源:单机运行时,辅汽切换至冷段供汽,相邻机组运行时,切换至临机供汽,调整轴封压力正常,保证机组安全单机运行时跳闸后,尽快投入油枪,维持主汽温度和风温。如热一次风温下降至200℃以下,不能满足A磨暖风器用汽且辅汽联箱压力不能维持时,启动炉点火,向辅汽供汽。

10、检查真空正常,调整凝汽器、除氧器水位正常。

二、极热态恢复步骤:

1、机组跳闸原因查明后,复位所有跳闸信号,确认机组具备启动条件。

2、锅炉储水罐压力下降至20MPa时启电泵备用,待压力下降至17MPa以下时开始向锅炉上水,储水罐水位正常后,分离器压力降至IMPa以下时,启动炉水循环泵,建立最小启动流量。

3、锅炉储水罐水位低,炉水循环泵不能启动时,增大上水流量,确保受热面安全。

4、燃油系统泄漏试验完成,开始炉膛吹扫,炉膛吹扫结束,复位MFT、OFT,打开燃油供、回油跳闸阀。

5、启动一次风机、密封风机,投入CD、EF层油枪,维持主汽温度。投入空预器连续吹灰。根据锅炉水冷壁温度、主汽温度调整油枪数量,防止锅炉受热面超温。

6、机组极热态启动时,通过PCV阀及疏水阀将锅炉主汽压泄至20MPa、再热汽压力泄至1.5MPa以下时,再逐渐投入高、低压旁路系统,操作时应缓慢,防止管道振动

7、机组极热态启动时,禁止打开WDC阀进行锅炉泄压

8、根据升温、升压情况调整旁路开度,检查主、再热蒸汽压力、温度、过热度符合要求,锅炉建立足够的蒸汽流量。

9、辅汽由临机或启动锅炉供时,在汽轮机冲转前,启动一台汽泵冲转至300min,以保证机组能够尽快带上工况点负荷。

10、中压主气门前压力达到08MPa后,检查汽机冲转条件满足,缸温2150℃时,选择不投正暖、中压缸启动冲转方式,以300 min/min升速率快速冲转到3000min,避免汽缸冷却而产生额外的热应力,重点监视主机胀差、振动。

11、大机冲转前,根据主汽压、主再热汽温情况选择等离子模式,投入A制粉系统运行。

12、锅炉水位储水罐水位正常后启动炉水循环泵运行,否则应严密监视锅炉水冷壁温度变化,及时调整燃料量防止水冷壁超温,同时加强锅炉上水,维持省煤器入流量不低于515吨/小时。

3、机组井网后立即投入第二套制粉系统运行,快速升负荷、切缸。因主汽压力高,切缸负荷点控制在机组负荷80MW以后。完成切缸后继续升负荷,锅炉转入干态运。

14、机组恢复过程中,如储水罐始终达不到正常水位,炉水循环泵不能投入运行时,锅炉不进行干湿态转变,按照干态运行方式控制分离器出口过热度,加强水冷壁各段温度监视,及时调整燃料量和给水流量防止水冷壁超温。

15、机组极热态恢复时,机组负荷变化率最大为134 MW/min,(该变化率为机组实际负荷变化率,而并非指DEH系统在功率回路未投的情况下输入的负荷变化率)

16、机组极热态恢复的最终目标为快速将机组负荷升至300MW以上或恢复主再热蒸汽压力、温度至正常值。所有恢复操作应连续快速进行,不得在低负荷阶段停留,防止汽温下降,失去机组冲转、并网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