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然后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听说后,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漂泊了十几年。后来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的礼节欢迎他,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个人聊天时,楚王问重耳:“若是日后你成为晋国国君,你会如何报答我呢?”重耳思考后回答说:“若是我能够成为晋国国君,愿意与贵国交好。假如真的有一天,晋国与楚国发生战争,我一定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

四年后,重耳回到晋国,成为了国君,也就是晋文公。公元前632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当时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90里,驻扎在城濮。楚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便马上追击晋军。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这就是历史上的《退避三舍》。

这个故事讲了晋文公言必信,行必果,信守承诺的优秀品质,直到现在被世人称颂。

历史名人轶事故事(经典小故事退避三舍)(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