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南日报网

赋予历史故事以时代内涵

——《八都坊》带来的启示

□吕志雄

濮阳县古城北大街上那座跨街而立的牌坊被搬上舞台,一群人载歌载舞,将一段沉在历史中的故事打捞出来,展现给当代的观众。于是,从濮阳到郑州,还将到北京,那古老的豫剧唱腔——“河南讴”便再次震撼着人们的耳膜,那种为官廉洁清正的价值观再次唤起人们的共鸣,也给我们传承传统文化、创造创作带来了启示。

由濮阳县豫剧团精心创作的大型廉政戏剧《八都坊》,讲述的是濮阳“八都”之一、都察院御史董汉儒临危请命,前往湖广筹集粮饷,不畏权势、惩治腐败的故事。所讲的故事其实离现在很远,对多数观众来说也极陌生,但故事的内核却又是历史及传说中常见的不畏权贵、为民请命、为国分忧的老程式。这样的一个剧目却演出了50多场,2万多观众观看,受到大家高度评价,却又是为何呢?

文艺创作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要在传承创新中弘扬传统文化。这也是大家都在探索的课题。《八都坊》的成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实践、启示。

重要的不是故事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故事的年代。“观今宜知古,无古不成今”,但知古也是以今天的视角,给今天的人以启示。《八都坊》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其故事讲述就很有现代性,从讲述的角度来说,该剧是从两个更夫的视角来叙述故事。“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由传统戏剧重视象征手法来看,更夫的视角也就是群众的视角。从推动情节进展的动力上看,该剧延续请来“尚方宝剑”的传统模式,却又加上新的元素,就是真正让董汉儒达到目的——杀掉贪官、筹来钱粮的,不是借助“尚方宝剑”,而是借助人民群众的力量。群众被他发动起来,一块与贪腐做斗争,最终赢得了胜利。从而将传统文化里“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的民本思想,升华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当代意识。

此外,《八都坊》所表现的当代意识还体现在其情感以及营造的故事环境中。观剧过程中,每到观众叫好的时候,都是剧中人痛斥贪腐虐民酣畅淋漓之时。痛恨腐败,惩治腐败,这是人民群众的心声,也是人民群众朴素的情感。该剧反复念叨刻在八都坊上、成为董汉儒家族家训的“四不”:“不贪声色财物,不畏强权豪族,不耻亲民为仆,不许怠惰贪渎”,这与太监陈奉威胁董汉儒的“四不”潜规则产生了极大的矛盾冲突,当董汉儒打破了陈奉的潜规则,堂堂正正唱出光明正大的八都坊上的“四不”时,观众给予了热烈的掌声。这是对规则法律战胜潜规则的欢呼。

当然,重视当代价值,度的把握很重要。文艺创作要有当代意识,并不是要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而是要在历史中提炼出具有当代价值的东西。《八都坊》虽然讲的是当代的价值观,但其表现形式,述说故事的语境,还是给人以历史剧的厚重味道。其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握好了传承与创新的度,历史原味与现代观念融合的度。齐白石就绘画讲过这样一段话:“太似为欺世,不似为媚俗。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也应该成为历史剧创作中处理历史原味与现代意识融合的圭臬。

厚重的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河南,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多少沉在历史书本上的故事,多少展现在眼前的历史遗存,都是我们文艺创造创作的丰富素材和营养,都等待我们萃取。立足当代,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河南一定能创作出更多传承中原文化、传播当代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

永庆坊有什么样的精神内涵(赋予历史故事以时代内涵)(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