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双网卡一直是服务器的专属,近年来随着产品同质化的严重,不少消费级主板产品开始推出双网卡功能。服务器双网卡的设计初衷主要是为了满足内/外网分离以及多路网络冗余,但这些功能对于消费级桌面用户来说并不合时宜,那么桌面消费级主板的双网卡设计又有哪些用途呢?

双路服务器主板介绍(主板双网卡应用详解)(1)

以目前最新的Intel Z170芯片组为例,华硕、技嘉、华擎等大厂的旗舰主板都内置了双网卡,例如华硕的Z170-Deluxe、技嘉的Z170X-Gaming G1/Z170X-Gaming GT、华擎Z170 Extreme7 等产品。基于服务器双网卡的特性,实际上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消费级主板实现多路聚合、软路由、搭建文件存储服务器等,以发挥双网卡的潜能。

◆ 多路聚合

网卡多路聚合顾名思义就是将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网络线路聚合在一起,它可以均衡网络负载,动态降低延迟,并提升数据传输带宽。在以往要实现多路聚合,只有使用Windows Server操作系统,或者借助第三方的工具,而现在的Winodws Server 2012系统已经实现了多路聚合的功能。Winodws Server 2012对应的桌面Windows 8系统虽然没有多路聚合功能,但已经实现了双网卡独立,拥有各自独立IP,缺乏了多路聚合的负载均衡功能。

双路服务器主板介绍(主板双网卡应用详解)(2)

Windows Server 2012系统支持NIC组合功能

当然如果用户即使不使用Windows Server 2012系统,双网卡也可以在Windows 8、Windows 8.1以及Windows 10发挥多路连接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双网卡诸如Killer E2400等也可以通过提供的驱动和应用程序来实现均衡负载或降低延迟等功能,另外诸如NIC Express等第三方软件也能够提供多路网络的负载均衡或冗余功能。

双路服务器主板介绍(主板双网卡应用详解)(3)

Windows Server 2012多路聚合设置并不复杂,安装完多块网卡的驱动后,依次将其连接到网络,然后打开服务器管理器,点击本地服务器,默认状态下NIC组合为禁用状态。点击NIC组合进行配置,点击组模块的任务—-新建组,输入组名称,然后勾选要作为聚合组的物理网卡,然后就是成组模式、负载平衡模式和备用适配器属性的设置,至此多路聚合设置完毕。

双路服务器主板介绍(主板双网卡应用详解)(4)

PC多路网络系统的均衡负载处理

多路聚合对于消费级平台最大的作用无疑是游戏领域,我们知道这样一个笑话“国内最远的距离不是黑河与腾冲,而是电信与联通”,相信不少LOL、Dota2的玩家为此恼羞成怒,对于即时对战游戏来说高延迟完全无法忍受,使用多路聚合将电信和联通网络动态均衡就可以起到降低延迟的作用。当然对于这部分跨区游戏玩家,也可以购买支持链路聚合的网管交换机,也可以实现同样的功能。

◆ 软路由

随着无线路由的大规模应用,目前软路由看似作用不是太大,不过对于经常需要在多台PC之间进行大量数据交换的用户来说,软路由由于PC间采用的1000Mbps相比路由器100Mbps的链路速度提升了10倍,毕竟100Mbps实际的数据传输速度一般只有12MB/s的样子,还不及现如今的U盘速率。

双路服务器主板介绍(主板双网卡应用详解)(5)

另外用户如果有更高的需求,建立10000Mbps网卡传输链路,传输速率还可以提升10倍。这一速率甚至超过了USB 3.0传输速率。除了文件传输,软路由还可以实现两台电脑同时连接到互联网。

软路由顾名思义就是双网卡这条电脑要充当路由器的功能,利用另外一个端口连接到需要进行数据传输或者上网的电脑上。软路由的设置也并不复杂,首先将两台电脑的各自网卡驱动安装好,然后将双网卡的PC其中一个链路连接到互联网。

双路服务器主板介绍(主板双网卡应用详解)(6)

这个时候打开双网卡电脑的另外一个本地连接,将其设置为手动获取IP地址(例如IP:192.168.0.1;子网掩码:255.255.255.0)。

要让另外一台电脑也能够上网,就需要把双网卡电脑宽带连接的属性--共享--设置为启用此连接的Internet连接共享,设置为自动获取IP地址。而需要上网的电脑网卡设置为自动获取IP地址即可。

这样使用双绞线将需要上网的电脑网卡和双网卡电脑的另外一个网卡连接起来,就可以实现两台电脑同时上网,至此软路由搭建过程完毕。

◆ 文件服务器

双网卡还可以将电脑主机配置成一个内网文件存储服务器,使其兼具内外网的功能,并实现了NAS存储的一些功能,一举两得。配置文件服务器可以用Windows Server系统自带的FTP服务搭建文件服务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软件建立文件服务器。

双路服务器主板介绍(主板双网卡应用详解)(7)

设置FTP等文件服务器时,只需将另外一个网卡连接到内网域中,然后建立文件存储服务,设置相关的管理员和访问账号以及端口,即可实现文件系统的访问存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