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富士山风光旖旎,令人流连忘返,而富士通杯则是世界棋坛最早的一道风景线。当初在获悉中国台湾的应昌期先生正在史无前例地筹办应氏杯世界围棋大赛的时候,日本棋院抢先出手,联合富士通公司于1988年4月隆重推出了首届富士通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

随后应氏杯、东洋证券杯相继举办,九十年代中后期三星杯、LG杯、春兰杯等也闪亮登场,进入新世纪之后,更多大赛浮出水面,围棋界越来越热闹。

可惜的是,因为经济危机和日本棋手战绩不佳的原因,富士通杯于2011年第24届比赛结束之后寿终正寝,离开了世界舞台。其举办的总届数仅次于目前为止举办了25届的三星杯和26届的LG杯,位居各世界大赛的第三位。

日本围棋最新比赛消息(未能彻底消除的)(1)

武宫正树与林海峰

与聂卫平笑傲中日围棋擂台赛完全相反的是,富士通杯给国人带来的是深深的“富士痛”。世界大赛创办之后,我们盼星星盼月亮,却长时间没有盼来刻上中国烙印的世界冠军,从1988年至1994年,日韩顶尖高手轮番上阵,抢滩世界第一的宝座,我们却只能在一边干瞪眼,此种殊难忍受的煎熬,是很多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所难以体会的。下面我把历届富士通杯的冠亚军和四强名单公诸于众:

富士通杯

冠军

亚军

四强

1988-1

武宫正树

林海峰

聂卫平、小林光一

1989-2

武宫正树

林海峰

曹薰铉、徐奉洙

1990-3

林海峰

聂卫平

小林光一、曹薰铉

1991-4

赵治勋

钱宇平

小林光一、王立诚

1992-5

大竹英雄

王立诚

马晓春、刘小光

1993-6

刘昌赫

曹薰铉

加藤正夫-淡路修三

1994-7

曹薰铉

刘昌赫

林海峰、赵治勋

1995-8

马晓春

小林光一

刘昌赫、赵治勋

1996-9

李昌镐

马晓春

小林光一、刘小光

1997-10

小林光一

王立诚

马晓春、周鹤洋

1998-11

李昌镐

常昊

刘昌赫、彦坂直人

1999-12

刘昌赫

马晓春

小林觉、赵治勋

2000-13

曹薰铉

常昊

睦镇硕、小林觉

2001-14

曹薰铉

崔明勋

林海峰、周俊勋

2002-15

李世石

刘昌赫

王铭琬、李昌镐

2003-16

李世石

宋泰坤

李昌镐、依田纪基

2004-17

朴永训

依田纪基

宋泰坤、刘昌赫

2005-18

李世石

崔哲瀚

刘昌赫、宋泰坤

2006-19

朴正祥

周鹤洋

崔哲瀚、李世石

2007-20

朴永训

李昌镐

依田纪基、张栩

2008-21

古力

李昌镐

常昊、刘星

2009-22

姜东润

李昌镐

朴永训、常昊

2010-23

孔杰

李世石

邱峻、朴文尧

2011-24

朴廷桓

邱峻

井山裕太、江维杰

从上述名单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一、日本六超名副其实,他们中的四人连霸前五届富士通杯就是最好的证据。而中日擂台赛聂卫平所向披靡之后,吴清源所说的“聂卫平是事实上的第一”,看来只是过往云烟,或者有高抬之嫌。

日本围棋最新比赛消息(未能彻底消除的)(2)

武宫正树、聂卫平、林海峰、曹薰铉同框

其二、凭借高者在腹的“宇宙流”棋风闻名于世的武宫正树,不愧为世界棋坛的超级高手,蝉联前两届富士通杯是对他最好的褒奖。

其三、前七届比赛共有14次决赛机会,中国仅有聂卫平和钱宇平各获一次,战绩简直惨不忍睹,那时的中国棋迷似乎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谁来挽救我们跳出苦海呢?

其四、1995年第八届富士通杯,刻上马晓春大名的冠军奖杯虽然姗姗来迟,但终于变为现实。不过此前数月,马晓春已经拿下中国第一座世界冠军奖杯——第六届东洋证券杯,因此这一次欣喜的程度大打折扣。

日本围棋最新比赛消息(未能彻底消除的)(3)

马晓春九段

其五、给马晓春带来很多噩梦的日本六超之一小林光一九段于1997年登顶,至此除了加藤正夫之外,其余的六超均金榜题名。而与小林同龄的聂卫平却已早衰,世界大赛已经难见身影。不过话得说回来,中国高手运动寿命之短的现象,是中国体育界公认的难题,并非围棋界独有。

其六、总计24座金杯,韩国拿下15座,日本斩获6次,中国敬陪末座唯有3次。中国的夺冠率仅有12.5%,是全部世界大赛中最低的。直至富士通杯完全落幕,我们也未能彻底消除“富士痛”,这是中国棋界的悲哀。

24届富士通杯是中国围棋的一部血泪史。可喜的是,知耻而后勇的中国围棋高手们,前赴后继、不畏艰难,终于凤凰涅槃、后来居上,从2013年起站到了世界围棋的巅峰。

柯洁、辜霸、鼎新、丁浩、谢科等等青年才俊,能否狙击韩国二申,在中韩搏击之中继续勇立世界围棋的潮头,就看你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