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现在的楼兰,只是一片矗立于漫天黄沙中的废墟遗迹,荒芜孤寂。

但按照《汉书》中的记载,楼兰“多葭苇、枝柳、胡桐家、白草。民随畜牧,逐水草”,显然在公元630年楼兰古国神秘消失之前,其所在的罗布泊西部其实是存在着一片绿洲的。

不过沧海桑田,由于气候的变迁,整个东亚西部都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沙漠化、以及戈壁化情景。

温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近年来的气温回升)(1)

整个楼兰的生态环境也因此而发生了改变,罗布泊的存水量也开始因为泥沙的不断堆积而逐渐减少、干涸,并逐渐被漫天的黄沙所掩盖,直到1900年3月29日,才在机缘巧合之下重见天日。

说到这里,可能有不少人都会觉得这不是明摆着吗,现在说这个还有什么意思呢?难不成现在那黄沙漫天的楼兰遗址还能再次出现绿洲不成。

诚然,以历史上的气候变迁进程来看的话,确实变不回来,毕竟相对稀少的降水量就摆在那里。

但是从近年来的气候变化上面来讲,却并非没有这种可能。也就是说,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点,楼兰绿洲还是有可能重现的。

温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近年来的气温回升)(2)

我国近年气温回升,降水增多

说起来这个话题的研究时间其实也不短了,中科院寒旱所的“施雅风”院士以及“沈永平”研究员等人也早在2002年以及2003年就已经分别提出过西北气候由”冷干”向“暖湿”转型的相关课题。

而且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西北绝大多数的地区在降水这方面确实是有着一定程度的增加的。

温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近年来的气温回升)(3)

就好比1960~1986这段时间里,西北一些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10毫米左右。

但是在到了1987~2009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却增加到了134mm左右,而且是呈现出一种正增长的大趋势。

温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近年来的气温回升)(4)

与此同时,在气温方面也是呈现出一种正增长的回升大趋势,而且增幅不小,在1971年左右开始转向回升以后,就一路从1971那7℃左右的年平均气温拉升到了2010年的8.5摄氏度左右。

当然,这里其实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在西北地区气温的回升之下,降水的增多能否大于因高温而带来的水分蒸发。

若是从2011年以及2012年的《中国气候公报》所提供的数据来看,明显是呈现出一种趋于“暖干”的气候特征。

也就是会随着气温的回升而变得越来越干旱,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温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近年来的气温回升)(5)

这点其实在气象学家马柱国研究员的分析数据中也能得到证明,他曾根据scPDSI和SWI等两种干旱指数分析出了我国西北地区自2000年以后,气候确实是向着暖干的方向去的。

在这种情况下,显然我国的西北地区只会越来越干旱,楼兰绿洲自然谈不上重现的可能。

但是自2012年以后,气候的变化方向却显然不是一路就向着“暖干”的方向一去不回了,而是又逐渐向着“暖湿”的方向开始了转变。

温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近年来的气温回升)(6)

尤其是2020年,降水的增加相信大家是有目共睹,安徽黄山等地区甚至还因为暴雨的影响而出现了考生坐船参加高考的情景。

虽然这只是个例,但若是从数据上面来说,就是近来年那神奇的“400毫米等降水线”也开始向西北方向移动了。

温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近年来的气温回升)(7)

之所以说它神奇,就是因为在历史上,我们的华夏文明就是被这条降水线划分成了一边半干旱,一边半湿润;一边森林、一边草原;一边农耕、一边游牧的两种对比鲜明的文明特征。

而这条线开始向西北方向移动,也就意味着原本有着半干旱气候特点的西北地区在未来会有可能逐渐变成树木繁茂的半湿润气候条件。

温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近年来的气温回升)(8)

这点相信陕西以及甘肃地区的老一辈的朋友绝对深有体会,在几十年前,陕西以及甘肃等地区都还是一片光秃秃的黄土高坡,随处可见一片荒芜。

温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近年来的气温回升)(9)

但是现在呢,光秃秃的土包开始长草了,黄土漫天的高坡开始变绿了,入眼可及,相当一部分地区已经不再是荒芜寂寥,而是郁郁葱葱。

虽然其中也有一定人为因素,但这种转变却绝不仅仅只是人为就能达到的。

而植被覆盖率的增加,虽然不能代表降水的多少,但最起码能证明西北地区的一部分土地在蒸发量上面能小于年平均降水量,能够锁得住土壤当中的水分了。

所以从整体上面来看,西北地区变成半湿润的气候条件还是未来可期的。

那么楼兰所在的那一块到底有没有可能重现绿洲呢?

温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近年来的气温回升)(10)

“楼兰绿洲”的重现未来可期

当然有可能,这就要从我国古代的气候条件开始说起了。

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现在的“气候变暖”是因为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所致,这点我不否认,毕竟那是事实。

但实际上现代的气候变暖却也不完全就是“人为因素”,也同时还具备着一定的自然因素。就好比我们现代耳熟能详的“南极冰川融化”这一说,没有了人类,南极冰川难道就不会融化了吗?

当然会,因为即便就是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都还只是第四纪冰期结束后的“间冰期”。现存的格陵兰岛以及南极这两个最大的冰盖,也只是第四纪冰期的冰盖残留而已。

而在那个时期,地球的绝大多数地区其实都很有可能是被覆盖在厚厚的冰雪之下的。

温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近年来的气温回升)(11)

这个间冰期的开始,便是始于一万年前左右,然后气温就开始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一直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西周初期,先是突然变冷,然后很快温度又迅速回升。

直到其温度回升到普遍能比1950年的平均气温高2℃左右的程度。

之后就又开始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回升,直到宋朝以后开始长期处于1950年的平均气温之下,其中明清小冰期那段时间也正是近五千年最冷的时期。

那么结合《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所提供的资料以及前面所说的气温回升的大趋势来看。

温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近年来的气温回升)(12)

现在的气温回升趋势虽然还不确定未来会不会下降,但《2019年中国气候公报》就已经明确表示2019年的全国平均气温为10.34℃。

这就已经足以证明2019年的中国,首先在年平均气温上就已经十分接近“西周”时期的气温条件了。

当然,楼兰所在的新疆那一带,在2019年的气温还要低于中国平均气温,但《公报》显示其也达到了9.1℃左右。温度这一块显然没有什么问题。

毕竟大家别忘了,西周时期的首都镐京,就位于如今的西安一带,属于西北,虽然地域上还差的有点远,但温差幅度想必也大不到哪里去。

温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近年来的气温回升)(13)

那么还差啥?也就是水了,因为在跟楼兰古国存在时间高度重合的秦汉时期,长安一带可是有着性喜温暖湿润气候的柑橘种植的,而且这一段时期的平均气温也普遍跟西周时期相差不大。

换言之,只要我国在未来的平均气温变化幅度不要太大,那神奇的“400毫米等降水线”能够继续向北向西偏移。

那么楼兰绿洲也势必就会随着气候条件的逐渐改善而变得未来可期。而且因为现如今还存在着诸如人工植树等“人为因素”的刻意改善,楼兰绿洲重现的时间点相信也不会太远。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