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清朝之所以在近代能维持国家大一统的局面、没有像印度一样完全变成外国人的殖民地,慈禧是有一定客观作用的。
在以铁腕手段执掌整个清王朝的几十年里,慈禧的身边几乎没有什么她信得过的人,除了大太监李莲英。
这李莲英本身出身贫寒,也没什么文化,但是心思细腻,为人温和敦厚,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情商很高,很会做人,非常得慈禧的信赖和欢心。
根据民间史料记载,慈禧私下甚至和李莲英称姐道弟,完全把他当亲人看待,甚至曾把一枚极品玉指环送给李莲英。
据说这个指环曾是恭亲王的心爱之物,整天戴在手上摩挲把玩。后来慈禧得到了它,便将它转手送给李莲英,标志着他成为了有实无名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枚玉指环一直陪伴他到死,后来在墓中被发现了,如今藏于首都博物馆内,据专家说价值不低于两个亿。
为什么小小一枚玉指环有这么大的能量,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首饰呢?
玉指环其实可以理解为我们俗称的扳指,也被叫做“缩小版的手镯”,因为无论从造型还是从玉材选用上来看,两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玉指环的底蕴与演进过程,可是更加丰富了。
玉指环在几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是一种专供射箭拘弦时保护手指的高级配饰,最早在古汉语里的“大写称呼”叫做玉韘。
玉指环早期的材质会用到皮革、石头、木头、骨头、鹿角、象牙、金属、陶瓷等等。
到了强盛的汉朝,玉质的玉指环正式出现,但使用范围只限于统治阶层,平民老百姓连见都见不到。
后来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擅长弓箭的游牧民族进一步推广了玉指环的使用,军队当中的女将军也开始佩戴玉指环。
随着清军入关,满人很少用弓箭,于是玉指环就慢慢成为了一种玩物。
在统治者爱玉的影响下,玉指环变为一种炫富炫身份的高级首饰:无论男女,手上戴着玉指环,那就说明“是个人物”。
而到了慈禧主政的清朝末年,上自皇帝与王公贵戚,下至满汉各旗贵族及民间富商巨贾,虽尊卑不同,但都喜欢佩戴玉指环,全然成为一种装饰、身份以及流行趋势的象征。
除了象征身份和地位以外,在历史上,玉指环还一度是情人间的定情信物。
因为玉指环中的“环”字与归还的“还”字谐音,所以在古人眼中,以玉指环为馈赠,就有表达相思之意,期盼心上人早日回来。
据说,乾隆皇帝也喜欢拿玉指环来定情。
乾隆是个非常有个性的君王,对于玉指环,他打破了长久以来墨守的成规,认为玉指环“恰似琼琚,德美信堪师”,“环中内外光明莹,一气浑融万理涵”。所以乾隆很任性的最先设计出雕刻诗画的玉指环。
而作为一个一生风流韵事不断的皇帝,乾隆最喜欢把刻有自己诗词的玉指环送给情人。
想来,风月老手基本上性格不会太吝啬,给意中人的礼物也基本上是自己心爱之物,所以民间也逐渐跟风。
由此看来,赠送玉指环还能象征忠贞不二的感情,还有希望锁住对方的心、一辈子不离不弃之意,和我们日常生活中戒指的作用倒是相同了。
虽然都是戴在手指上的饰品,都有定情的作用,不过这两者还是有所区别的
玉指环就是指是直接用玉石车制出来的,整个的材质都是玉,不会加入任何其他材料。
而对于普通玉戒指来说,最多是主石会采用玉,其他的戒圈、戒臂都是金属。
也正因如此,所以圈口无法调整,这也是如今少有人佩戴玉指环的原因之一。
玉指环是从整片玉料上切割出来的,切割方式可以参考玉镯,所以只要没有绺裂和杂质就可以,还可以根据料子的色彩特点进行巧妙的雕刻。
而常规的玉戒指,尤其是翡翠戒指,对玉料的要求更高。我们常说:戒面小小的、却是最贵的。因为那一指甲盖大的表面,一点不干净的东西都不能有。
玉指环是一种男女老少都可以佩戴的戒指,而在选购中也有一些重点需要兼顾。
玉指环的工艺精髓与手镯类似,最重要的是观察圈口是否饱满,它的厚度必须达到一定标准,否则无法做支撑。
另外,在选购时,最好比自己正常的手指要大一个圈号,最如果手指很瘦,指肚肉不多,可以忽略,只要戴着合适,不紧不松就行。
戴玉指环本身就是一种炫富炫身份的传统,所以不需要低调,在玉料方面尽量挑选光泽亮、油润度高、皮色通透的单品,这样会显得富贵,而不是小家碧玉般的内秀。
选购玉指环,还要再看它的雕工。因为很多玉指还会镌刻诗句、花纹或雕刻其他工艺纹饰。工艺越精巧、越细腻,价值就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