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这首词,挺有意思。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一直想不明白,”山深闻鹧鸪“到底想表达个什么。 百度了一下,一般的注释上就是直接给解释了说,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不能说不对,但是感觉肤浅了。凭经验讲,诗人一般不大可能会没头没脑的来这么一句。

于是,继续搜索,发现还有注释说, 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 ”,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我不仅疑问,难道鹧鸪是鹦鹉吗?于是查了查,好像也不是呀!既然不是鹦鹉八哥,怎么也这么嘴欠呢!叫点什么不好,天天叫这个,到现在没有被人们打绝种也是很神奇了。 此种说法,感觉也不是太可信。

那么,我们能不能从题目上找找线索呢?题目就叫——江西造口壁。

感觉应该是一个很南的地方了。诗人应该很有口福,在那边当官应该经常能吃到赣南的橙子吧!后来我发现我想多了,因为那时候好像还没有橙子。 如果真有橙子,日啖脐橙三百个,也许就不思归了吧!

问题可能就在此处。于是我百度了一下鹧鸪的生活范围,竟然真的找到了比较靠谱的解释。

中国只有一种鹧鸪,中华鹧鸪,主要分布长江以南,长江以北不能生存。另国外有30多种鹧鸪全分布热带,主要分布在非洲。美国和新大陆没有鹧鸪分布。

鹧鸪天黄庭坚这首诗所传达的情感(辛弃疾的山深闻鹧鸪)(1)

鹧鸪

百度知道上是这么说:中华鹧鸪主要是丘陵地带的鸟类,在高山或森林内未遇到过。栖息于满被草丛、矮树或小松林覆盖的起伏不平的小山坡上,有时也在光秃的岩坡上,喜在干燥地区活动,清晨和日暮时下降到山谷间寻食。夜间栖于草丛中,多在矮小山岗的灌木林中活动,有时候3-5只结群寻找食物。遇惊时很快地匿藏在灌木丛深处,很难发现。脚爪强健,善于在地上行走,虽不常飞行,但飞行速度很快。主要以蚱蜢、蚂蚁等昆虫为食物。分布于柬埔寨、中国、印度、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

鹧鸪天黄庭坚这首诗所传达的情感(辛弃疾的山深闻鹧鸪)(2)

顺便提一句,还搜到一个消息:很多北方人问能不能养鹧鸪?回答是真鹧鸪是养不了的。很多人把石鸡叫做美国鹧鸪,养殖后当鹧鸪卖,度娘相比是知道这个的,所以在知道里还讲述了鹧鸪和石鸡的区别。

鹧鸪天黄庭坚这首诗所传达的情感(辛弃疾的山深闻鹧鸪)(3)

石鸡,一看就是国外来的,跟佐罗一个风格。

那如果此解成立,也就是说,作者这句:“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大概可以做这样的解释了 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忽然听到了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好像在提醒我,鹧鸪是南方的标志物,在北方可是听不到的。 真是悲剧呀!深处他乡,怎么也回不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