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吴智莹 罗皓 吴雨秀 张旭,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黔东南农信新消息?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黔东南农信新消息(创新业务发展促经济行稳致远)

黔东南农信新消息

焦点

吴智莹 罗皓 吴雨秀 张旭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近年来,受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为促进地方经济行稳致远,黔东南农信用好用足各项金融政策工具,创新金融产品,拓宽资金渠道,助企纾困,助力乡村振兴。

创新业务发展:“收款码”变“码上贷”

“黔农e付”收款码牌是贵州农信推出的银行卡收单业务产品,该产品能为广大商户提供银行卡支付及聚合支付服务,还可进行店铺管理、流水查询、积分抵扣、营销活动等。为创新业务发展,黔东南农信将“收款码”变“贷款码”,凡办理“黔农e付”收款码的商户,结合其收单信息、经营情况、收单交易额及收单交易频次、资金归行等因素,最高可获50万元信贷支持,这一创新举措促进了业务发展。

经营家电的杨女士2019年在黔东南农信下辖的黎平农商银行办理了“黔农e付”收款码牌,一年流水达200多万元,受疫情影响资金周转困难。黎平农商银行在了解情况后,及时为她办理了“码上贷”20万元,缓解了资金压力。“码上贷”可实现全流程线上服务,帮助商户节省大量时间。银行客户经理通过黔农智慧办贷平台采集商户信息和相关资料照片,开展现场和非现场授信,授信成功后商户通过“黔农云”APP进行线上签约、线上用款、线上还款等操作。

“没想到这码牌不仅能收款还能贷款。”家住贵州省施秉县牛大场镇铜鼓村的吕大姐激动地说。她在村里经营一家副食店,为增加收入,夫妻二人还建了一个钓鱼场,钓鱼场生意虽不错,但资金回笼需要一定时间,经营初期难免会遇到资金周转的困难。近日,夫妻二人就因购买鱼苗缺资金犯了愁,黔东南农信下辖的施秉农信社在了解情况后,立即向她推介“码上贷”信贷产品,几分钟就获得13万元信用贷款,解决了资金难题。

“码上贷”是黔东南农信推进普惠金融的创新产品,丰富了个人信贷产品种类,助推了业务发展,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用好政策工具:“贷”动企业“活”起来

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黔东南农信除了创新信贷产品,还用好用足各项金融政策工具,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镇远农商银行帮我‘复活’了工厂。”贵州省镇远县鸿运香业加工厂负责人严兴龙说。

今年51岁的他是镇远县大地乡大地方村村民,年轻时在广东打拼,长期与家人聚少离多的生活让他产生了“不想打工”的念头。后来,经朋友介绍,了解到燃香行业,经实地考察,严兴龙看好此行业,于是决定辞职返乡创业。2017年,他和一个合伙人在家乡建起了香厂。创业并非易事,创业初期,香厂经营效益还不错,但后来因为股权不清,导致香厂经营混乱停产,合伙人撤资。为还清债务,严兴龙只好再次外出打工。近年来,外出务工收入不理想,思来想去,严兴龙决定“东山再起”,把仅剩的一点积蓄用于补修厂房。今年年初,厂房基本恢复原样,但此时,严兴龙已用尽所有积蓄,香厂运营资金成了心头病。

镇远农商银行在了解情况后,及时向其发放了21万元“支小再贷款”用于工厂开业。今年4月份,又向他发放20万元“支小再贷款”用于购买原材料。如今,香厂经营好转,严谨认真的严兴龙对香业质量要求很高,因此产品深受广大客户喜爱。截至目前,镇远农商银行已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专项资金贷款余额5.37亿元,共惠及小微企业、农户、个体工商户约5770户。

除镇远农商银行外,黔东南农信下辖的台江农信社结合人民银行“支小再贷款”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农业产业的信贷资金倾斜力度,切实解决农户产业发展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截至今年5月份,台江农信社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54333万元,其中累计投向农业产业23139万元。走进贵州省台江县老屯乡“万军青脆李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颗颗翠绿欲滴的李子挂满枝头,在阳光映射下,格外惹人喜爱。

“今年是产果第二年,产量大概4万斤—5万斤,按市场价每斤15元计算,预计今年销售额60万元—70万元。”果农李万军兴高采烈地说。2016年,李万军建种植基地,当初资金短缺,成为土地流转、集约耕种的最大瓶颈,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台江农信社运用“支农再贷款”为其量身定制融资方案。六年来,累计向他发放“支农再贷款”130万元,种植基地从最初50亩增加到现在的145亩,种植青脆李达8600余株,成为台江县青脆李最大的种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