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南医大朱东亚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揭示其中奥秘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解决办法(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1)

朱东亚教授正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刘畅 摄

南报网讯(通讯员 楠医萱 记者 谈洁)中国有句老话,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仅仅是人的心理作用吗?答案是否定的。近日,南京医科大学朱东亚教授团队研究认为,大脑中前扣带皮层至腹侧海马的神经环路在恐惧记忆泛化中起着关键作用。该成果已发表在最新一期《神经科学期刊》上。

自然界中个体生物会采取各种防御性行为来抵挡天敌以及环境中各种危险因素。正常的防御性行为对于生物的生存至关重要,然而病理情况下的防御行为会导致个体产生过度焦虑。病理性的防御行为主要由于恐惧记忆的泛化,即恐惧记忆随着时间流逝其背景特异性逐渐减弱。背景关联型恐惧记忆的泛化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核心症状。那么介导恐惧泛化的神经环路机制究竟是怎样呢?

前人研究已证明,前额皮层和腹侧海马这两个脑区在恐惧记忆的获得、巩固以及提取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它们之间的神经投射关系以及在背景关联型恐惧记忆泛化过程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还不明确。

科研人员聚焦背景关联型恐惧记忆泛化的神经环路机制,从背景关联型恐惧记忆激活的脑区出发,研究前扣带回和腹侧海马之间的投射关系,并证明了前扣带回至腹侧海马神经投射的过度激活导致了背景关联型恐惧记忆的泛化,且通过光遗传学或化学遗传学技术手段特异性抑制该神经环路能够显著减少恐惧记忆的泛化。

研究表明,前额皮层和腹侧海马都参与恐惧记忆泛化的过程,两者有神经投射,且该投射的过度激活会导致恐惧记忆的泛化。这一发现不仅诠释了恐惧记忆远期泛化的神经机制,更为临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应用基础。

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朱东亚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卞新兰硕士、秦城博士和蔡成云博士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