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回顾幻核平台法门寺数字藏品《大唐鎏金工艺》系列之“羯摩三钴杵纹银阏伽瓶”“双狮纹菱弧形圈足银盒”“仰莲瓣圈足银碗“及“卧龟莲花纹五足朵带银香炉”相关知识。

一、数字藏品介绍

· 发售时间:2022年4月7日16:00

· 发售数量:各3000份(“稀有”)

· 发行方:法门寺博物馆

唐朝法门寺银器(千古迷人看不足)(1)


二、藏品背景

1.法门寺

1981年秋天,一场暴风雨席卷了古都西安。一道闪电过后,年久失修的佛门圣地法门寺佛塔轰然倒塌。谁都没想到,佛塔的倒塌揭开了一个埋藏千年的秘密......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涅槃后,曾留下真身舍利和珠状舍利。史籍记载,其中有19块佛祖舍利于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当时在全国共建造了19座宝塔安置供养,西安法门寺塔便是其中之一。仅在唐朝年间,就有6次将法门寺宝塔珍藏的佛指舍利恭迎进皇宫供奉。在最后一次迎请供奉后,唐僖宗李儇送还佛骨,将佛指舍利及相应稀世珍宝一同封入塔下地宫。

1986年,陕西省政府集结了考古队,准备重建宝塔,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地宫被意外发现。发现地宫的过程虽不必详述,但是地宫中所藏珍宝的数量及珍贵程度,轰动了整个中国考古界。据统计,地宫发掘金银器、琉璃器、瓷器、珠宝等珍贵文物数百件,其中最为珍贵的即是释迦牟尼真身舍利。

唐朝法门寺银器(千古迷人看不足)(2)

释迦牟尼指骨舍利“高一寸二分,上齐下整,高下不等,色白如玉,稍青,二角有纹,纹并不彻,中有隐迹”,它的发现足以载入史册,它也是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发现的唯一一枚佛祖指骨舍利,是佛教世界的最高圣物。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最初不叫法门寺,而叫“阿育王塔”,唐高祖时改名为“法门寺”。关于法门寺的由来,还有一个说法是因为印度孔雀王朝的皇帝阿育王。

相传公元前3世纪,年轻的阿育王统一了古印度,而晚年被释迦牟尼感化后皈依佛教。释迦牟尼圆寂后,遗体被弟子火化成舍利。为了弘扬佛法,阿育王将释迦牟尼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分送到世界各地以传播佛教善念。这些供奉舍利的塔,统一称为“阿育王塔”,法门寺则为中国十九处中的第五处,主要供奉着真身指骨舍利。

唐朝法门寺银器(千古迷人看不足)(3)

第一枚佛指舍利

2.典藏文物

在真身舍利以外,与之一起出土的铜浮屠、八重宝函、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等也是佛教至高宝物。

八重宝函: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顾名思义,共有八重,层层相套,自外而内依次为:第八重,银棱顶檀香木宝函;第七重,鎏金四天王顶银宝函;第六重,素面顶银宝函;第五重,鎏金如来说法顶银宝函;第四重,六臂观音纯金顶宝函;第三重,金筐宝钿珍珠装纯金宝函;第二重,金筐宝钿珍珠装武夫石宝函;第一重,宝珠顶单檐四门纯金塔

唐朝法门寺银器(千古迷人看不足)(4)

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于今发现的年代最早、体型最大、等级最高、制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佛教至高权威象征,世界“锡杖之王”。

唐朝法门寺银器(千古迷人看不足)(5)

唐朝法门寺银器(千古迷人看不足)(6)

铜浮屠: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浮屠内盛放鎏金伽陵频迦鸟纹银棺一枚,棺盖内陈放第四枚佛指舍利。

唐朝法门寺银器(千古迷人看不足)(7)

3.“数字银器”原型

羯摩三钴杵纹银阏伽瓶:共出土四件,形制尺寸相同,钣金成型,纹饰鎏金。四瓶均为晚唐密教大师智能轮施,圈足内分别墨书东南西北四字,表明阏伽瓶在地宫分别放置于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角之位置。

唐朝法门寺银器(千古迷人看不足)(8)

双狮纹菱弧形圈足银盒:盒盖内底墨书“内库”二字,圈足外底錾刻文字“进奉 延庆节金花陆寸方盒壹具,重贰拾两,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臣 李进”。

唐朝法门寺银器(千古迷人看不足)(9)

仰莲瓣圈足银碗:一对两件,与四阏伽瓶同为智慧轮所供,《物帐碑》称之为阏伽水碗。

唐朝法门寺银器(千古迷人看不足)(10)

卧龟莲花纹五足朵带银香炉:锤击成型,附件浇筑,纹饰鎏金。炉底錾刻:“咸通十年交思院造八寸银金花香炉一具,并盘及朵串环子,全共重三百八十两,匠豆陈景夫、判官高品豆弘慈、使豆能顺”。外底錾文“三宁号”,盖内沿繁文“一字县”。

唐朝法门寺银器(千古迷人看不足)(11)


后记:

幻核本期发行的法门寺博物馆数字藏品,并非法门寺最出名、规格最高的馆藏,甚至出现了和其他平台重复发售、发售后修改作品名字的乌龙;很多藏家大呼“又是被割韭菜的一套”,褒贬不一,毁誉参半。


致谢(参考资料):

1.苏三说历史:法门寺地宫出土2499件珍宝,除了武则天的裙子,还有一件世界独有

2.文博陕西:法门寺博物馆

3.CCTV节目官网:纪录片《法门寺》

4.百度:法门寺、法门寺地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