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广电·回澜听涛出品】

稳经济、做增量,山东又有大动作。

日前,《山东省推动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加大对科技创新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加快形成“创业创新 创投”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其中,济南、青岛被同时点名,被赋予了打造全球新兴风投创投中心的任务。

济南青岛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吗(山东重磅发文点名济南)(1)

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经济面临较大的外部压力,尤其是一些高科技领域被卡脖子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既是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发展目标,也是突破当前高质量发展瓶颈的解决方案。在创新型国家发展需求导航下,中国的创业主题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硬科技成为投资主赛道,一个科技主导的创业时代已经到来。

但不可忽视的是,创新型企业或项目的研发周期长,相应的市场风险也更高,跟更加“短平快”的成熟产品、模式创新等相比,融资难度更大。山东此次出台的措施,就是针对这一痛点,把公共资源精准输送到相应投资的关键节点,通过分摊社会资本的风险压力,来激发其对创新型企业或项目的投资活力,发掘培育一批优质科创企业,再通过创新型项目的高回报反哺社会资本,实现投资与创新创业的良性循环。

济南青岛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吗(山东重磅发文点名济南)(2)

点名济南和青岛,无疑是期望这两大发展龙头,能充分发挥高质量发展资源集聚、创风投资本集聚优势,不仅本身的科技型企业要加速崛起,更要合力引导资本力量,加速注入全省的创新型企业,让创新驱动全省的高质量发展。

以创业投资作为突破口,正是山东针对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需求,发力投资、带动创新、拉动实体的攻坚。

济南青岛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吗(山东重磅发文点名济南)(3)

01

方向精准、含金量高

目标越明确,越能展现实干的决心和力度。

根据《若干措施》,力争到2025年,在山东注册的创投基金数量及投资额年均增长15%以上,济南、青岛成为全球新兴风投创投中心,省级创业投资集聚区达到10个以上,50家以上头部风投创投机构落户山东,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本地创业投资品牌领军企业达到30家以上。

在具体政策中,许多政策不仅是力度大,更是直接针对了当前投资机构的痛点。

省级引导基金出资比例由原来最高可出资30%提高至40%,省、市、县(市、区)级政府共同出资比例由最高可出资50%放宽至60%——这就显著减少了相关机构的募资压力,例如1亿规模的基金,社会资本最少可以只募资4000万元,6000万元由省、市、县(市、区)级政府共同出资。

济南青岛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吗(山东重磅发文点名济南)(4)

在经济下行新增压力加大的当下,资本更为谨慎,相关机构的募资难度也更大,政府出资比例的提高,相当于风险被进一步“摊薄”,有利于社会资本加速向山东聚集。

省级引导基金在天使基金工商注册之日起3年内(含3年)向社会出资人转让股权或份额的,可以省级引导基金原始出资额转让——这相当于“让利于民”,放弃收益只收“成本价”。

济南青岛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吗(山东重磅发文点名济南)(5)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山东还对退出渠道进行了制度设计,确保“退得出”。对于投资机构来说,能否“退出”是前期股权投资能不能转化成收益的关键。最受投资机构欢迎的“退出”无疑是所投企业上市,投资机构将手中股权在股票市场变现。但这对中小企业来说难度颇大,因此如何能保证中小企业乃至小微企业的股权投资,也能顺利、有“利”的“退出”,也是引导资本投向科技型企业的关键。

根据《若干措施》,山东将鼓励国内优秀投资机构设立股权转受让基金(S基金)并予以重点支持,由S基金受让到期基金的份额或无法退出项目的股权。

同时,落实上市公司创投基金股东减持股份“反向挂钩”机制,取消受让方锁定期限制和投资期限在五年以上的创投基金减持限制,进一步鼓励、引导长期资金参与创业投资,促进投资-退出-再退出循环。

尊重市场规律、精准投放资源、实现最大化撬动,这或许就是该政策最大的含金量所在。

济南青岛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吗(山东重磅发文点名济南)(6)

02

济青联动、优势互补,引燃“双中心”驱动

作为经济大省山东的两个“主引擎”,济南、青岛一直在“双核驱动”的理念下并驾齐驱。所谓“一群两心”,即是要借济南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契机,打造具有强大动能和核心竞争力的高质量增长极,引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

此次济南、青岛再次成双成对建设全球新兴风投创投中心,同样是寄希望于“双核”以自身禀赋为基础,发挥互补优势,充分实现区域引领和辐射带动能力。

济南青岛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吗(山东重磅发文点名济南)(7)

从产业布局上看,两座城市在资本竞逐、财富聚集的热门领域,同中有异,有互补也有重叠。

如,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济南和青岛都颇为重视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但在软件与信息技术领域又有细分——济南侧重基础软件和工具软件,而青岛则更关注工业软件。

又如,新能源汽车领域,济南的重点放在高端重卡、智能叉车等特种新能源车,青岛则侧重新能源汽车乘用车整车项目,以及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核心零部件。

重叠的优势产业可以错位竞争、或根据上下游供应关系整合产业链,差异化明显的产业可以互为补充、协同并进,这为创投风投头部企业的招引落地,资本、技术、人才等创新资源的定向导引划出了清晰的路径。

济南青岛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吗(山东重磅发文点名济南)(8)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山东共有三个“国字牌”金改试验区,有两个落在济南和青岛——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就落户于济南。

从试验区的功能定位来看,“科技创新”是济南利用资本市场呈现出的主要特征——金融、科技、产业深度融合,以覆盖科技创新全周期的金融生态链,为新动能、高技术企业赋能。

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则是以财富管理改革创新引领金融业发展,多年深耕已然在金融机构层级、财富管理特色、创投风投等多领域取得了全方位突破性发展,其中自然也涵盖对科创的扶持与牵引。

以青岛科创母基金为例,截至今年7月底,运作的13只子基金累计投资项目合计84个,产业覆盖集成电路、先进高分子及金属材料、科技服务、生物医药等“高精尖”领域。

如今,“双子星”强强联合,意味着打开更成熟的创投格局,持续放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能力。

济南青岛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吗(山东重磅发文点名济南)(9)

03

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青岛风头正劲

创投风投,是嫁接资本与实体经济特别是科技创新发展的桥梁,是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主要方式之一,更是直接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选中青岛打造全球新兴创投风投中心,就是看中了青岛得天独厚的产业基础和活力迸发的金融生态环境。

青岛拥有门类齐全、结构完备、规模庞大的工业体系,这为创投生态与产业生态融合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今年年初,青岛发起提振实体经济三年攻坚行动,重点聚焦24条产业链。在“7 10 7”的产业布局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创投行业,恰是促进科技创新、培育新兴产业的“助推器”。有所需、有所供,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青岛可谓正当其时。

济南青岛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吗(山东重磅发文点名济南)(10)

从金融环境上看,青岛同样拥有适合创投风投高速发展的最佳生态圈。

目前,青岛已经集齐全部七大类金融牌照(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期货、租赁)。“牌照为王”的时代,这意味着青岛金融产业体系日趋完善,这片投资热土可以拥有更宽更广的融资渠道汇聚越来越多资金;

作为北方私募第三城,截至今年7月底,青岛市在中基协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数量达2029只,增速居全国第2位;管理规模1797.34亿元,增速居全国第3位。这对于实体经济中最具创新性和成长潜力的创新创业公司而言,无疑是越积越深的活水池。

济南青岛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吗(山东重磅发文点名济南)(11)

此外,面对行业的痛点和竞争,青岛在全球资源整合上也同样具备先发优势。

2014年 ,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等十一个国家部委批复设立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八年来,青岛共举办了8届青岛·中国财富论坛、4届全球(青岛)创投风投大会,这在衔接创新链、产业链,畅通金融链、人才链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青岛也正在加速形成更优的政策体系和营商环境——“创投风投十条”、“进一步支持打造创投风投中心若干政策措施”,就是为充分释放促进创投风投的活力,营造更有利于资本健康发展的生态。

融通发展、协同增势,锁定“双中心”奋力争先,源源不断的创业、创新资源必将为山东的未来发展带来无限潜力。

济南青岛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吗(山东重磅发文点名济南)(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