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黎海滨(whlihaibin)

狗的基本常识(狗年说狗这几个知识点)(1)

知识点一:人类驯养狗,并不是为了吃它们的肉。

狗是最早被人类驯化的动物之一。

《动物考古学》认为,在世界范围内占主导地位的家养动物只有七种,但除了狗以外,其余六种(马、驴、猪、黄牛、山羊、绵羊)都能有效地将人类不能直接食用的植物性食物转化为肉量,唯独家犬作为肉食动物是个例外。

也就是说,对原始人类来说,驯养大部分家畜的目的都是经济性质的:为了利用他们的皮毛和血肉,但对狗的驯化却不是为了吃它们的肉,否则它们作为肉食动物不仅能量转化效率低,而且还可能和人类争食。

知识点二:国人对狗的矛盾态度,由来已久。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狗的态度颇为矛盾。

一方面,很多人认为狗象征着忠诚,是人类的好朋友,甚至可能比任何动物(包括猫)都更像一个家庭成员;

但另一面,在汉语中有着一大堆对狗的贬义词汇,诸如:鹰犬、猪狗不如、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打狗也要看主人面,像“犬子”、“犬马之劳”之类谦辞中也隐含着“卑贱”的意味。

早期的中国古人,主要以游牧、狩猎的方式获得生活所需的物资。在游牧社会,狩猎文化盛行。狗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凡是在这种狩猎文化盛行的地区,狗通常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喜爱乃至尊敬。因为在游牧狩猎生活中,狗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辅助性”或“精神性”的,它们由此被视为“助手”或“伙伴”。

当古人渐渐掌握农耕技术,开始定居生活,就进入了农业社会。而从农业社会的角度来说,贵族(统治阶层)架鹰驱狗、骑马奔驰的狩猎行为乃是非生产性的活动,弊害甚大,不仅常常践踏禾苗庄稼,而且骚扰民间,绝对不是什么值得肯定的行为;很自然地,从这样一个农民的视角出发来看,贵族打猎时的“鹰犬”和“走狗”当然便是帮凶,他们既能纵狗行猎,恐怕也能纵狗咬人,老百姓在这种情况下对狗几乎不可能会有什么好感。

狗的基本常识(狗年说狗这几个知识点)(2)

知识点三:古人对狗的贱视,导致屠狗为食。

重视农耕的中国文化,不仅常常贱视狗,而且还吃狗肉。

在中国古代,狗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是低贱的食物,所谓“挂羊头卖狗肉”,众所周知指的是以次充好,这意味着人们心目中羊肉远比狗肉珍贵。这个成语最初虽出现于宋代,但类似的意味则早已出现——早在战国秦汉时期,屠狗就被视为是一种卑贱的职业。

由于狗在农业生活中远不及牛羊等大牲畜有价值,何况日渐增长的人口本身可能也面临食物短缺,于是“无用”的狗被大量屠宰,作为廉价的肉食来源供给给底层民众,毕竟羊肉和牛肉可能是他们吃不起的。

狗的基本常识(狗年说狗这几个知识点)(3)

知识点四:生而如狗,乃是现代人矫情的调侃。

狗的生命力极为顽强。以前的贫穷农村,许多父母给孩子取个小名“狗剩”、“狗蛋”、“二狗子”、“小狗子”……这是父母寄托了“好养活”、“给我省心”的良好意愿,同时也给自己减压,意思是本来就没拿他当人来看,拜托残酷的命运放我的孩子一马,让他能健康成长。

现代人很矫情,喜欢以调侃的方式,把自己与狗硬扯到一起。天冷的时候,满街都是“冻成狗”的人,到了天热又被晒成狗。痛苦了更要拉上狗一起:加班过后一定是累成狗,宅男一觉睡到中午,起来的时候饿成狗。……

这种“生而如狗”的矫情调侃,虽然有点丧,却也有“自我减压”的积极意义。所有的加班狗,拼车狗,宅男狗,单身狗,跨年狗,单身宅男跨年狗,未来说不定还有一批人自诩“一胎狗”,都是在拿狗比自己的孤苦伶仃。因为能够减压,也算是好事。小狗子为父母减压,指望老天爷饿不死没眼的家雀;单身狗为自己减压,暗示自己说,我好歹不用替别人负责,否则指不定还有更大的痛苦。

狗的基本常识(狗年说狗这几个知识点)(4)

知识点五:骂人骂狗最狠的成语是“蝇营狗苟”。

如果将人与狗相比,论其品性,狗显然有一个重大的缺陷,那就是不知羞耻,“狗改不了吃屎”。

而人也有类似的“苟且”——好死不如赖活着,是为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是为苟。

“苟”不仅读音同狗,而且从意义到弓腰佝背的字形,都让人想到狗。

于是,中国古人创造了一个成语:“蝇营狗苟”。

这是一个骂人最狠的成语。

“蝇营狗苟”,何谓营?像苍蝇到处乱飞,比喻某些小人为了得到名利,到处钻营。何谓苟?苟即苟且,是不顾优容、不要脸面的意思。这个成语用比喻的方式,直接责骂有些人为了追逐名利,不择手段,像苍蝇一样飞来飞去,像狗一样的不知羞耻。

如此说来,人生在世,必须讲尊严、讲操行、讲骨气,决不能“蝇营狗苟”。

您说是不是?

狗的基本常识(狗年说狗这几个知识点)(5)

————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花1秒钟分享给您的朋友。

敬请关注“中年人之家”头条号。好文共读,快乐加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