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类的历史就有“做梦”的历史。早在公元前3100年,苏美尔人就在米索不达米亚平原留下了关于美梦的传说。
苏美尔人相信,人由肉身和灵魂组成,睡梦中,灵魂会飘离肉身去四处游荡,随着灵魂回归肉身,梦就醒了,但是灵魂去过的地方和经历的事情就形成了梦。
而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人也开始记录下他们对梦的理解。只不过,这次梦被描述成“来自神的赐福”。
他们认为梦是最佳接近神的方法,所以他们会在特定时期前往神庙,躺在特制的床上以期接到神的告示。
在中国古代,我们对梦有着多样的解释,有人认为人在睡梦时,魂会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离开身体四处游荡,另一部分则保存在身体之中。
这其实和苏美尔人的关于梦的解释是类似的。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这种说法。
比如,中国古人有时也会讲梦视作是一种意象语言。也就是所谓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虽然这个解释很简单,但是纵观全球,这在当时,却是人类对梦进行“非神化解释”走的最远的一次。
弗洛伊德等对梦的解释因为梦带有浓烈地主观体验性,在加上当时人们研究它的方法手段十分有限,所以对梦的实际性研究一直就推迟到19世纪晚期。
也就是鼎鼎大名的弗洛伊德对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由无意识的欲望所驱动的。
在当时,弗洛伊德将人的意识分为意识和潜意识,潜意识就好比藏在冰山之下的部分,虽然看不见,但是无处不在。
潜意识学说
弗洛伊德将梦理解为一种人的无意识需求的体现,而这些无意识的欲望又常常与童年的记忆和经验有关。
他将梦境分为显性梦境和隐性梦境,显性梦境即可自我觉察的部分,而隐形梦境则被解释为模糊与潜意识相关的幻想。
虽然,弗洛伊德在梦的科学研究上开启了重要的一环。
但是,不得不说,弗洛伊德对梦的解释太过于将其固化在潜意识这种层面。
弗洛伊德更多将人的种种行为只是简单地理解为本能性的冲动,尤其是性冲动。
比如弗洛伊德就认为绝大多数的隐性梦境的主题都和性冲动的本能有关。
弗洛伊德对梦的解释
这也是为什么在他之后的绝大多数著名心理学家,主要的著作都是在批判弗洛伊德建立起来的。
比如,荣格则认为梦只不过是一种做梦者的主观感受方式,是一种讯息,可以帮助做梦者自我改善。
荣格
试验研究对梦的解释随着时间来到近代,人们对梦的研究渐渐有了更多客观的感知方式。
比如通过对大脑电信号的采集和研究,人们逐渐发现,梦与睡眠时相中的快速动眼睡眠期(REM)高度相关。
在当时,人们根据各项科学指标将人的正常睡眠周期分为两个时相: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期(REM)。
NREM和REM往往交替出现,二者交替出现一次称为一个睡眠周期,人类每夜通常有4-5个睡眠周期。
NREM(左侧)和REM(右侧)大脑活跃区域(蓝色到橙色,代表激活程度越大)
顾名思义,快速眼动睡眠期是指在睡眠周期中,眼睛会快速的转动的时相。
而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则是除外快速眼动睡眠期的部分,自然睡眠时眼睛并不会快速转动。
人们根据睡眠的特征由将睡眠分为1-5个阶段,依次为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和快速眼动期。其中,第5阶段为快速眼动期。
研究者找来数量可观的受试者,带上各种检测设备,让其进入睡眠。
然后在不同的睡眠时期(1-5阶段)唤醒受试者,然后让受试者描述与梦相关的内容。
结果发现,在NREM各期(1-4阶段)被唤醒后,受试者往往报告无做梦,即使有,其梦境也很平淡,多是在思考某些问题,而不是在做梦。
而在REM期(5阶段)唤醒时,往往受试者可以清晰地描述梦的内容。
也就是说,人们时在快速眼动睡眠期产生梦的。
长期观察进一步证实,梦和快速眼动睡眠REM强烈相关。
在REM睡眠期间,人们在脑电图中看见,此时脑电波其实和人清醒状态时是类似的。
做梦时脑电波和清醒时很类似
这也从侧面解释了,梦境为何会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高度类似,因为此时大脑就是在以一种近似的方式在模拟我们的日常。
人在REM睡眠期间,去甲肾上腺素、血清素和组胺等神经递质的释放都会受到抑制。也就是说,人在REM睡眠期,人是出于瘫痪状态的,四肢肌肉的功能是丧失的。
这其实是一种重要的保护机制,如果人在REM睡眠期,四肢功能正常,那么在做梦时,我们会将梦里面的虚拟场景演绎在真实的生活中。
然而,这将是极其危险的,试想如果人因为做梦而突然间四处走动,结果往往会导致我们跌倒摔伤,甚至直接从高处摔落。
在大多数梦境中,做梦者都不会觉察到自己是在做梦,不管梦境如何怪诞。其中的原因可能与脑内负责逻辑和计划的前额叶皮质的功能活动减少有关。
因为前额叶皮质一般与我们的逻辑理性思考等有关,当它功能减退时,做梦者会和梦进行“非常真切”的互动,而不会去思考梦境内容的合理性,所以在现实世界看来很怪诞不经的事情都可以融入到梦中。
额叶的位置
人一夜大概需要做4-5个梦,但是每个梦的持续时间并不是长度一致的。
比如,第一段REM睡眠是最短的,大概有5-10分钟,而第二段、第三段会增加到15-20分钟。而在最后的一阶段会更长,可达到34分钟。
综合大致估计,人每天晚上做梦大概要花2小时。
其中,在第一段REN睡眠之后被唤醒,做梦者只有50%的比率可以报告梦的内容,而当最后一段REM睡眠之后,这种比例就上升至99%。
根据科学家的大致推算,典型的做梦时间总和大概在6年左右。
按照人的平均年龄为75岁算,结果为:
Time=75年×2(小时/天)÷24(小时/天)=6.25年
虽然,现在我们已经相信梦与REM高度相关了。但是,梦的本质是什么呢?这里就说到几种神经科学理论了。
活化-合成假说1976年,J. Allan Hobson与Robert McCarley提出活化-合成假说。他们认为:梦的出现特征是REM状态时生理运转的产物。
当发生快速眼动睡眠时,神经冲动由脑桥活化启动,然后逐渐占领大脑中意识相关的神经网络,让大脑意识区域呈现活化状态,当大脑的这些自下而上的刺激信号(PGO信号)混合整理后,就出现了梦。
活化-合成假说意识图
但是Mark Solms并不认同他的观点,他认为梦是在前脑形成的,而REM睡眠和梦并不直接相关。
他的直接证据来源于对脑干受损的病人的研究,他们发现病人即使脑干受损(脑桥信号活化离不开脑干)仍然会有梦,而顶叶受损的病人却没有梦。
这显然,Hobson等人的理论并不能解释这种现象。Solms认为脑干只与REM梦有关,顶叶与REM梦和NREM梦都有关。
连续-活化理论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人们在2004年提出了新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睡眠的功用之一是把临时记忆转化成长期记忆,REM阶段处理无意识的“程序性记忆”,而NREM阶段处理有意识的“陈述性记忆”。
Allan Hobson
通俗来讲,REM阶段,脑把有意识的记忆活动降至最低,然后执行无意识记忆活动。
但是,来自大脑记忆库的内容信号会部分活化脑的意识部分,然后大脑就由这部分信号进行联想编织出一段梦。
而当另一份记忆库内容信号到来时,大脑还来不及反应就立刻切换,梦境由此突然改变。该理论除了将REM的活化信号来源不再局限于脑桥部外,还完美的解释了为什么梦既具有连续性,又会突然变化。
目前连续-活化理论是关于对梦解释的主流观点。
当然也会有一些其他的理论和观点,这里就不再赘述。
为什么会有梦的行为呢?但是,为什么会出现梦这种行为呢?
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假死的防御机制进化的产物。
因为假死是一些动物面对掠食性动物的最后防线,它们会全身瘫痪,看起来就像是死亡。
负鼠的假死把戏
也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记忆强化需求:梦是帮助人们完成白天感官信息沉淀为记忆的过程。
在REM睡眠期间,激素皮质醇在脑内增加,海马体和新皮质之间的信息流减少,大脑进行记忆信息的巩固。
海马在大脑的位置
这有点像计算机关机时擦出正在运行的程序,以清扫脑中无用的节点和垃圾,以使大脑更高效的运转。
梦是记忆的加工厂
总结梦是什么?人为什么会做梦?
这一次我们将不再神秘地将梦看作是灵魂离开身体。
我们将知道梦只不过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梦只不过是大脑的无意识区域在特定情况下,将来自记忆库的信息流进行联想加工的产物。
梦并不是弗洛伊德说的来自潜意识的性冲动,它更像荣格说的一种保护机制。它是人们在日常劳累一天后,将所听所见,所思所想全部在脑内进行再加工的过程。
有时候它可能看起来来势汹汹,看起来很怪诞,但是它是我们的忠实朋友,既然是好朋友,又有何可惧怕的呢?
作者:蚊子与茶杯生活中应该有精彩的知识和故事
码字不易,认可欢迎关注、点赞和评论
大千世界,精彩不断,切勿一人独行!
参考资料,
- Seligman, K. Magic, Supernaturalism and Religion. New York: Random House,1948.
- Lincoln, J.S. (1935). The dream in primitive cultures. London: Cressett, 1935.
- Bulkeley, Kelly. Dreaming in the world's religions: A comparative history, 2008.
- 马莹.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过程中的认知特征.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
- Dement, W et al. The Relation of Eye Movements during Sleep to Dream Activit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1957.
- Trimble, M. R. The Prefrontal Cortex: Anatomy, Physiology and Neuropsychology of the Frontal Lob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1989.
- Takeuchi, Tomoka. Dream mechanisms: Is REM sleep indispensable for dreaming?. Sleep & Biological Rhythms. June 2005.
- How Often Do We Dream?The 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 2019.
- Hobson JA, McCarley RW. The brain as a dream state generator: An activation-synthesis hypothesis of the dream process. Am J Psychiat, 1977.
- Solms, M. Dreaming and REM sleep are controlled by different brain mechanisms.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2000.
- Vitelli, R. (2013). Exploring the Mystery of REM Sleep. Psychology Today, 2013.
- Evans, C.; Newman, E. Dreaming: An analogy from computers. New Scientist. 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