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昆明10月6日电(记者曾维 张雯)身着大襟长衫和马面裙、长发挽成发髻盘在头上、手持古筝和琵琶……在云南昆明南强街巷的八十八号剧场内,上百名汉服爱好者正在参加《中秋——秋月颂》汉服乐集演出,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文化旅游复工会议?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文化旅游复工会议(一颗印剧场盘活节庆)

文化旅游复工会议

新华社昆明10月6日电(记者曾维 张雯)身着大襟长衫和马面裙、长发挽成发髻盘在头上、手持古筝和琵琶……在云南昆明南强街巷的八十八号剧场内,上百名汉服爱好者正在参加《中秋——秋月颂》汉服乐集演出。

“假期前夕,我们小剧场就举行了《我的闻先生》《裸鼹鼠的烟火》话剧演出以及‘念念不忘’——中秋古琴音乐会为假期预热。”八十八号剧场负责人姚骅介绍,每场活动场均售票量都在130张左右,几乎座无虚席。

八十八号剧场的前身是一栋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宅。2014年经修缮后,这栋具有典型滇式“一颗印”特色的庭院剧场,成为昆明夜经济的一种新业态。

“一颗印”是昆明地区一种典型的民居形式,所谓“一颗印”就是指这个院落看上去方方整整,就像一枚印章一样。

“还是想做一些传播老昆明文化的作品吧。”姚骅说,为了使老宅换新颜,2014年10月下旬,剧场推出了第一部作品——家庭实景话剧《问心》。在此后几年里,《问心》在多处庭院剧场、昆明剧院、昆明工人文化宫小剧场进行演出60余场,观剧人数过万人。

滇剧、折子戏、小型室内乐、京剧、花灯、相声……“庭院剧场非常接地气儿。”姚骅说,庭院剧场票价低、购票便捷且剧目时长适中,吸引了许多年轻观众,至今已上演各类演出达400余场,文化辐射人群近10万。

此外,依托南强街巷红色文化传播平台,《平凡》和《初心》这类先锋庭院话剧相继在此演出。两部话剧都选取了生活中的普通党员,通过开心蒙太奇的方式来传递正能量。

话剧的主创人员吴瑕介绍,开心蒙太奇就是演员们用云南方言来进行表演,借助方言让话剧更贴近生活,其代表作是《大洋芋和小米渣》。此外,不大的庭院空间虽会限制话剧的创作、演员的演绎,但身处其中的观众仿佛也变成了话剧中的一员。这种“沉浸式”的观剧体验让观众更能“坐得住”。

“希望通过开心蒙太奇和庭院形式来表演的话剧,能让游客在南强街巷吃吃喝喝的同时,也感受到话剧的魅力。”吴瑕说。

“我是在网上被‘种草’的,想趁着假期来打卡。”来自云南保山的游客何青青说。这个假期,八十八号剧场以及街头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

“小剧场展现出的是大天地。”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李庆雷表示,以庭院剧场为代表的新兴形式有强大的生命力,在满足了精神文化消费的同时,也将会成为夜间旅游消费的一个亮点。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