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作家苏曼殊曾将歌德的一首诗作译为四言诗:“春华瑰丽,亦扬其芬;秋实盈衍,亦蕴其珍悠悠天隅,恢恢地轮,彼美一人,沙恭达纶”诗中提到的“沙恭达纶”今天通常译为“沙恭达罗”,是古代印度剧作家迦梨陀娑代表作的女主人公这部剧作于18世纪末传入欧洲,得到了歌德等文学巨匠的高度赞誉,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天然去雕饰的前一句是什么?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天然去雕饰的前一句是什么
近代作家苏曼殊曾将歌德的一首诗作译为四言诗:“春华瑰丽,亦扬其芬;秋实盈衍,亦蕴其珍。悠悠天隅,恢恢地轮,彼美一人,沙恭达纶。”诗中提到的“沙恭达纶”今天通常译为“沙恭达罗”,是古代印度剧作家迦梨陀娑代表作的女主人公。这部剧作于18世纪末传入欧洲,得到了歌德等文学巨匠的高度赞誉。
七幕诗剧《沙恭达罗》成文时间不晚于公元5世纪,剧名全译为《凭表记认出沙恭达罗》,取材自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一则讲述婆罗多王族祖先故事的插话。故事以净修女沙恭达罗和国王豆扇陀的悲欢离合为主线,沙恭达罗是天女所生,从小被仙人干婆收养,生活在与世隔绝的森林中,豆扇陀因打猎误入林中,与沙恭达罗一见钟情,私订终身。因国事繁重,豆扇陀不得不离开森林回宫,许诺迎娶沙恭达罗,并留下刻有自己名字的戒指,作为定情表记。为情所苦的沙恭达罗无意中得罪了一位“最容易生气的大仙人”达罗婆娑,达罗婆娑趁她不注意时气愤地诅咒:“我这样一个有道的高人来到,你竟然看不见!——你那个人绝不会再想起你来,即使有人提醒他。”沙恭达罗的朋友们连忙背着她求情,达罗婆娑说:“只要她的情人看到他给她的作为纪念的饰品,我对她的诅咒就会失掉力量。”因沙恭达罗已经怀孕,义父干婆同意沙恭达罗去到国王身边,但由于在途中洗手时丢失了戒指,仙人的诅咒起到了效力,豆扇陀忘记了两人的爱情,冷酷地拒绝了沙恭达罗。她悲痛地对天呼告,在一道金光中消失,被母亲天女接到天界。等到豆扇陀发现打鱼人拾到的戒指、恢复记忆时,爱人已经芳踪难觅,令他痛悔不已。后来豆扇陀奉天神之命打败恶魔,回途中在苦行者修炼的仙山遇到一个正和狮子玩耍的小男孩,正是他和沙恭达罗的儿子,夫妻、父子最终相认团圆。儿子长大后继承王位,成为传说中的“转轮圣王”。
善良忠贞、温婉娴静的沙恭达罗被誉为印度古典文学中最美的女性形象,她在全剧中刚出场的时候,展现的是“清水出芙蓉”的天然质朴之美:身穿树皮衣、戴着荷花须编织的手镯,头戴尸利沙花(即合欢花),“魅人的青春洋溢在四肢上,像花朵一般”。树皮衣服象征着清贫、苦修,让豆扇陀忍不住感叹:“那位可尊敬的干婆简直是不知好歹!他竟让她穿树皮做成的衣服。这女子真正是秀色天成,竟使她来忍受这磨人的苦行。”环太平洋地区至今仍有“树皮布”技艺的遗存,这种布不需要经纬织造,将桑科植物如构树(别名楮树)、斜叶榕树的树皮韧皮层剥下,用水浸泡后,手持特制的石拍反复敲打,直到韧皮纤维在外力的作用下交织在一起,最终成为一片有韧性的“布”,再用植物汁液染料上色。
在豆扇陀吐露心意时,沙恭达罗害羞离去,又以手镯丢失为借口再度回转,接受了他的爱。故事译入我国后,有一个改编连环画版本,在这个桥段里,将沙恭达罗的荷花须镯改成“银手镯”,就有些偏离原作的本意了。而在沙恭达罗告别义父去王宫时,干婆以仙人的法力为她准备了王室的盛装:“一棵树上飘出一件洁白如月光的幸福象征的麻衣。另一棵树吐出了可以用来染脚的黑颜色的漆。从别的树上林中的女神伸出手来托着珠宝,一直伸到露出手腕,跟幼嫩的枝条比赛着美丽。”(黄 涌)
来源: 今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