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今年要给方言建档,用录音、影像留住祖先的声音,目前正寻找发音人,要求土生土长,说的方言地道、正宗,陕北部分区县已启动实施。
陕西方言由关中话、陕北话、陕南话三部分构成。
陕北话多属于西北官话与晋方言,部分地区受晋方言影响较大。
陕南话多属于巴蜀方言(西南官话),亦有关中话、江淮官话、楚语、赣语、湘语的少量分布。
汉语方言分布图
狭义的陕西话仅指关中话,关中方言又分为陕西西府方言(宝鸡、咸阳西部)和东府方言(西安、咸阳大部、渭南、铜川)。
关中方言使用的人主要集中在关中一带,地理东至晋西南临汾和运城两地区与关中毗邻的数县及豫西灵宝、卢氏两县,西达宁夏固原东南、甘肃平凉、庆阳和天水地区,南到陕南丹凤、山阳一带,北接陕北黄土高原甘泉、延长一线,正好与史称的“关中”相吻合。辐射到甘肃、宁夏、河南、山西周边省区,人口四千余万。
这种方言地理与关中历史行政地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西汉到北魏近八个世纪里,关中与晋西南、豫西同属司州,北宋又同为治所在京兆府长安城的永兴路所辖,这三个地区方言之间的联系可能是在这两个时期漫长历史中建立起来的;关中西部与甘肃东南、宁夏固原东南的联系自宋代就开始了,元明两代它们又同属陕西行省。正是由于行政地理在千百年的历史变迁中不断趋于一体化,关中方言才沉淀出自己的个性。
关中话大致分布图
因为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长安建都,历时一千余年,使得长安以及关中地区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中国的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中国的文化、语言、文字,都是在此期间形成和创立的。关中方言至唐代达到鼎盛,上至皇帝、妃子、大臣,下到黎民百姓,乃至国外使节均说关中方言。
我们过去不曾知道关中方言是中国最古老的语言。还以关中为农民说的话,比较土气,生冷硬噌,难登大雅之堂。而实际上,在古代它是中国的官话,被称为雅言,《诗经》《唐诗》要用古代的官话,也就是现在的关中方言来读,才算是标准读音。
古称关西秦声的关中方言,在古代之所以称作雅言并做国语使用,除了王朝一统天下的必然需要,其语调发音还有高雅、文雅、风雅、清雅、幽雅等大雅脱俗之义,娓娓道来圆润清丽,美妙悦耳,学说秦声雅言成为附庸风雅之风尚。今人之雅言已失去关西秦声之本色,秦腔高吼激越,言语粗犷奔放,说话习惯粗喉咙大嗓门,但仍不失为中国语言文化中的重要一支特色语。
不仅如此,由仓颉造字,到秦始皇统一文字,通用李斯小篆,汉代演变成隶书,唐代演变成了楷书。陕西在中国语言文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陕西关中方言中只有四个声调,但与普通话声调有很明显的对应关系。大部分字读音符合声调对照表。普通话发阴平(一声调)的,陕西关中方言都念轻声。普通话发阳平(二声调)的,陕西关中方言仍读阳平。普通话发上声(三声调)的,陕西关中方言发去声。
普通话发去声(四声调)的,陕西关中方言发阴平。
在读以元音或半元音为开头的字时,有“η”(ng)做为声母。如:爱,读作“ηāi”安,读作“ηan”正是因为陕西关中方言中没有上声,发音不需要拐弯,所以讲起来酣畅淋漓,十分痛快。另外陕西关中方言会有拖长音的现象,听起来比较流畅。
关中话
西府方言为周朝国语、雅言,至今仍保留有古老浓重的口音,如下(xià,西府方言读hà)、重(zhòng,西府方言读cheng)、坐(zuò,西府方言读cuo)、小(xiǎo,西府方言读suī,同碎)、白(bái,西府方言读péi)、猪(zhū,西府方言读zhi,同彘)、如(rú,西府方言读rí)、去(qù,西府方言读qi)、拿(ná西府方言读lá)、色(sè,西府方言读sěi))等。
两个素不相识的宝鸡人在外地相遇,一番介绍后发现对方竟与自己是老乡,这一刻,想必他们要相拥而泣地说:“乡党啊,乡党!”这“乡党”一词便由来已久。据宝鸡市长岭中学高级语文教师、高中语文教研组长李文利介绍,“乡”和“党”都是我国古代的民户编制。《汉书》记载,“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换算可得,五百户是党,一万两千五百户是乡。“乡党”制度用来管理农民、授田征税,这样可以防止人口流动。两千多年后,君主制度和农户编制已经消失,但老百姓重乡土人情的质朴却伴着“乡党”的称呼保留了下来。
岐山名吃臊子面中“臊子”一词,也能在古汉语中寻得踪迹。《水浒传》第三回这样写道,“鲁达坐下,道:‘奉着经略相公钧旨,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面。’”
不仅是字词,古汉语中的一些语法也沿用至今。李文利继续介绍说,曾有不少学生问她,肉夹馍何不名为“馍夹肉”。她对此的解释是,宝鸡人说话爱用叠词,因此过去称饼为“馍馍”,称烙饼为“烙馍”,而在省略了古汉语中表处所的介词“于”字后,“肉夹于馍”便简化成“肉夹馍”了。
白居易的《卖炭翁》开头写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后一句中的“色”字,如果按照普通话发音sè,便不能与“黑”字形成押韵,但如果以西府方言的发音sěi来读,这一句便是对仗且又押韵的好诗。
同样,杜甫《梦李白》中写道:“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天使蛟龙得。”如果按照西府方言来发音,即“测”读cěi,“黑”读hěi,“色”读sěi,“得”读děi,全诗则完美押韵。
西府方言将“猪”字读作zhǐ,这并非人们以为很土的读音,而是古汉语中“彘”字的发音,西府话中这样的读法正是古音古韵的延续。《鸿门宴》一文就有“项王曰:‘赐之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的记载。
正是有了这些不规则的发音,才让西府方言在粗犷豪放之外,多了一分委婉绵延,也让西府方言在历经千年之后,多了一分神秘色彩。
以下是陕西关中方言中一些生活常用语(音译,字不一定正确):
1.制搭—–这里,这儿
2.卧搭—–那里,哪儿
3.啊达—–哪里?一般回答用:瓦(应该连读woer),例如:你到啊达
4.啊个四(发四音)—–哪?哪个是?一般回答用:握四
5.夜儿个—–昨天
6.前儿个—–前天
7.后儿个—–后天
8.明儿个—–明天
9.年时个(和儿话音一样)—–去年
10.谍活—–厉害
11.咥—–吃饭
12.适(发三声)或—-急,匆忙
13.难场—–困难,不容易办的
14.谝闲传(pianhancuan)—–聊天,说话
15.扎势—–摆架子,打肿脸充胖子,厉害
16.花搅—–开玩笑、恶作剧、取笑
17.婵合(canhuo)—–事情很合适,日子美满、很舒服。
18.骚青—–热情过分,讨好献媚之嫌
19.瞀乱(mu二声)—–不舒服、不适,思绪烦乱
20.罢列—–一般,还行、过得去
21.马卡—–差劲
22.木囊—–行动迟缓、浪费时间的行为
23.细香、细法—–细致、仔细节省。
24.撩(比较激动的说辞)咋列—–很好,很美,非常好
25.扑西来海—–邋遢、不整洁、不干净
26.跟前—–周围、附近
27.麻达—–麻烦、问题
28.麻明儿—–混账、不懂理
29.瓷马二楞—–不机灵,迟钝,走神
30.磕你马刺(kelimaca)—–快点。英文:hurryup
31.毕咧—–完蛋了,指事态无可挽回。
32.噶达马西—–乱七八糟
33.列远—–一边去,离远点
34.都成怂咧—–都成什么样了啊?
35.成嘛咧—–程度形容词,例如快成嘛咧,漂亮成嘛咧
36.饿贼—–不太文明的用语,表示很惊讶的感叹。
37.日踏了—–坏了,糟了
38.额—–人称代词,我
39.nia(也可以读niai)—–人家
40.咱(ca)—–咱们
41.伙计—–一般指朋友、哥们
42.怪—-奇怪的
43.寺—–是
44.社—–说
45.博—–不,例如:“你博社咧”“博”就是“你别说了”“不”
46.灾拐—–哈怂,坏蛋
47.锤子—–特指男人的生殖器或惊讶时的感叹词,在女性面前禁说
48.辟—–滚,常和远连用如:辟远
49.糟怪—–撒谎
50.能歘(四声)—–不文明用语,意思就是“能干什么”形容某人无能办事不力
51.圪蹴(jiu)哈(hua)—–蹲下
52.让人(rangren)—–损人,讽刺的意思
53.墙咯老—–墙角的意思
54.黑嘛古洞(黑嘛老鼠)—–表示在夜晚看不见东西
55.窝窝—–指过去的棉鞋
56.扯扯—–骂人的脏话
57.亏了人咧—–意思是很丢人
59.桑念(四声,同日念,其实是“丧眼”的土话发音)—–意思是很丢人,所做的使人看不惯。例如:你就桑念得很!(你做的太不好了!)
60.叵烦—-不耐烦,纠结。
61.瓷马楞登–意思是迟钝(又说,瓷马二楞)
62.瓜皮—骂人的脏话,意思是傻瓜的意思。
63.哈怂—坏人,淘气的意思!
64.呆怂—形容人很呆,很傻,很天真。
65.闷怂、瓜怂—笨蛋的意思。
66.言传—–西安话(粘传-发音),指说话的意思
67.批杆—–训斥时使用,表示说了不该说的话
68.蕞(sui)—–小的样子。
69.乡党(xiangdang)—–老乡
70.冉(rán)—–甩不掉;黏糊。
71.捊(bao)—–拨动或揽收
72.怂管(songguan)—–懒得管。
73.寻(xing)—–找。
74.得是的(deisdi)—–陕西话中疑问句的发问方式是将疑问助词“得是得”放在句末。
75.黠(ha)—–坏、狡诈、精。
76.瓷锤—-指一个人比较木讷,说话做事不灵活(例:把nia你个瓷锤)
77.牛球—-犟,不好惹(例:窝奏四个牛球)
78.休先儿—-丢了祖宗的脸了(例:咱(zai)得死休先儿咧
79.把作(应该是罢作,ba四声)-难受,上不去下不来的感觉,没办法时的着急心理“我把作地很”
80.叫节-悬在空中,鱼骨在喉的感觉。
81.倭也(wo二声)—舒服、漂亮、满意、整洁“握也死了”就是“舒服死了”
82.奇轻-惊奇,“多大的事儿,看把你奇轻滴。”
83.架本-特指厨房里放熟菜的柜子里的架子
84.箅撑-蒸馍时在锅里放馒头的架子,一般呈圆环面,下有三足撑着。
85.水水-特指吃饺子,小笼包子时用来蘸的调料水或辣子油。
86.电壶-暖水瓶,保温瓶。
87.起子-上螺丝的工具,螺丝刀
88.Biangbiang面-面食的一种
89.笤帚-扫把,扫帚
90.锨-铁锹
91.个蚤-跳蚤
92.挲—–头的意思,“我的挲疼”即就是“我的头疼”
93.打吾秋—荡秋千
94.撵场—旧社会农民收麦时在地里扩出一片地将麦放在上面让晒干,然后用石磙碾轧,使麦粒与秸秆分离
95.沟子(gouz)—–屁股。
96.垢圿(goujia)—–身上的污垢
97.挕(die)—–打
98.屋里人(wulirin)—–已婚的人。
99.shǐjuě—–音失绝。训斥人叫shǐjuě。
100.招识(zhaoshi)—–理会。
因为篇幅有限,不可能一一列举,最重要的特征是,关中话保留了很多古汉语的词汇。
从“官话”至“土话”,陕西话虽已不再光鲜,但绝不应就此遗忘。翻开文学的卷本,拂去历史的黄沙,细细品读,不难发现,其中亦有几个词是那么亲切,甚至要用陕西话来读,才能咂摸透其本质的意思。这是今人对古人在文学上的继承,反过来说,又何尝不是古人对今人在文化上的馈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