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最能为企业创造效益的部分,因为人是事的动力,人的能量是无穷的,是蕴藏于心中的,只要合理开发,人便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培训一般有5种形式:1、一带一培训:老员工带新员工,手把手传授经验,部门经理通过与职员面对面讨论,职员的《工作总结》来培养职员。
2、部门培训:部门经理对部门职员进行集体培训,提高部门的综合实力。
3、公司整体培训:由公司内的优势员工对全体员工进行个人经验或专业知识的培训
4、请人为公司员工培训:邀请专业专家或专职培训师或学校老师对员工进行培训。
5、送员工到公司外参加讲座、短训班、到学校上学等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一般分为4部分:1、公司情况(历史、现状)、公司理念、公司管理体系等公司为员工提供的平台的培训,让员工更加安心。
2、产品、行业、技术、营销知识等专业知识的培训,让员工更加专业化。
3、成功心态的培训,让员工更加职业化。
4、心智(学习方法、思考方法)的培训,让员工自身实力得到提高。
·具体、多样的培训主题,如销售培训、技术培训等等。每个培训都有具体的要求,这种要求决定了培训的方式方法。
·涵盖各个部门、各个层次的员工,如生产、采购、财务、研发、市场与销售等部门中的专业技术人员、行政人员、管理人员、车间里的基层工人等等。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采用适当的主题、深度及培训形式是很重要的。一刀切式的培训不会收到预期效果。对高级经理强调培训也同样重要。培训往往是为提升低层员工而设。如果高级经理不称职,那么整个培训预算将会付诸东流。
·企业的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虽然针对短期利益的培训,对公司目前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取得成功很重要,但致力于企业长期利益的培训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旨在长期利益的培训包括更深层次的技术和管理专业知识。
员工培训的终极目标是员工学会自己培训自己,学会自己去多问多看书多钻研,学会勤思考勤动口勤动脚,学会自己经营自己,学会让自己升值。当员工强大时,企业自然也就更强大。
课程设计要有针对性。这不仅意味着对培训人员要有的放矢;在外企,课程设计还要注重东西方文化,因为两种文化背景的受训人员接受知识的背景和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如东方人喜欢集体性的问答,而西方人则喜欢与老师独立交流的互动式学习。在培训形式上要灵活、生动、活泼,易于为员工所接受,切忌形式主义、走过场;要紧密联系实践,形成双方的良性互动,避免单向的灌输。
培训的师资要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工作热情。专业知识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培训内容。而工作热情对教师同样重要,它意味着是否该教师热爱这份工作。这将是一种态度。爱立信(Ericsson)对待教师的考核即有两方面,即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教学态度。培训导师的选择一个是公司的高级经理,一个是外聘。使用公司的高级经理作为培训导师,好处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缺点是高级经理可能缺乏培训技巧的培训,不能进行生动的讲解,如果先安排高级经理参加培训培训者课程效果会好些;对于外聘的培训导师,一个是费用较高,另一个是目前很多培训机构和培训导师鱼龙混杂,另外还要关注培训机构和导师的专长范围,因此必须把握好评估关,可以向他们的客户进行咨询也可以进行试听。
培训要从上往下。企业的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往往与管理有关,管理问题不解决,光培训员工的技能是无效的,所以系统的培训首先应当从解决问题的根源——管理着手。例如,要培训销售人员销售技能,首先应该培训销售经理,使销售经理掌握正确的销售技能,然后再培训销售人员。培训之后,销售经理按照正确的销售技能要求、监督和辅导销售人员,销售技能培训才能有效。
多用好的“案例”,在引用案例时,应注意实用性,可操作性,发动学员一起积极主动参与,对案例进行分析,给其诊断,找出病因,结合到所学的理论,再结合企业现状做出正确分析。案例内容不单单是企业管理,也可是一则发人深思的故事,只要能使人受到启发的,能通过案例进一步深刻掌握所学理论的,使理论不晦涩难懂,能引用到实际企业管理当中的,都可采用。往往学员在参与案例分析后,对所学理论会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培训的生动、深刻性,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学以致用。
需要建立一种持续的、经常性的培训机制。这种机制应涵盖企业的所有员工,而且还要包括所有合适的培训方法,例如用于在岗培训的内部导师体系,用于强化培训的内部培训专家,利用外部培训资源:将员工送到外部进行培训,或邀请外部培训专家来公司培训等。
(本文作者邓玉金,资深HRD,知名培训师,《招聘的8节实战课》著作者,公众号:邓玉金人力资源实战,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