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散曲小令,这种文学形式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一提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大家就可能有些印象了,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散曲小令,而且是散曲小令中的上乘之作。散曲小令这种题材虽然没有诗与词那样的影响力,却也是文学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岁月的变迁,散曲小令逐渐具有了文学以外的社会功能---针砭时弊,讥讽时事,而将这种功能运用得最好的还是明代文学家王磐,大家可能不太熟悉这位文学家,但是如果我告诉你,才华横溢的他这一生都与科举以及仕途为敌,你会相信吗?事实真的是这样,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他。

明朝最牛的诗人是谁(你可能不知道名字)(1)

王磐,字鸿渐,号西楼,江苏高邮人,是明代散曲家与画家。他凭借自己坚持不懈的创作渐渐有了“南曲之冠”的美誉,在文坛上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早年的王磐本应该勤学苦读,为参加科举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但出人意料的是,他无意于科举,打心眼里就看不起这个让千千万万读书人挤破头的制度。因为王磐从来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所以他这一生就真的是平头百姓一个了,但正是凭借自己的平民经历,王磐有了丰富的社会阅历与生活积累,这也为他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明朝最牛的诗人是谁(你可能不知道名字)(2)

对科举考试没有一丁点兴趣的王磐一生纵情于山水书画之间,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尽情感受文学之美,因此他文学的悟性也越来越高。后来他在高邮城的西部给自己修建了一座供自己吟诗作画的小楼,因此自号“西楼”。在这里他纵情山水诗画,不受礼法约束,其洒脱不羁的精神气质可见一斑。并且他在这里与众多文人墨客交游往来,一直不遗余力地进行文学创作,从而开创了属于他的文学天地。

率性的王磐生性洒脱不羁,而且他富有正义感,敢于揭露官场的黑暗。他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来针砭当时的丑恶现象,但是却能够做到含而不露,指桑骂槐,让读者可以心照不宣地体会到其中的妙处。下面这首《朝天子·咏喇叭》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明朝最牛的诗人是谁(你可能不知道名字)(3)

这支散曲小令是王磐在明武宗正德年间(公元1506年—公元1521年)所创作的。当时骄横跋扈的宦官作威作福,在当时作为交通要道的运河上横冲直撞,每到一处就大吹喇叭,耀武扬威,而且一下船就开始干一些鱼肉百姓的坏事。王磐在这里借物抒怀,表面上写喇叭与唢呐,实际上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为,表达了人民的愤恨心理。

明朝最牛的诗人是谁(你可能不知道名字)(4)

这支散曲小令一开头就直接点明喇叭与唢呐的突出特征是“曲儿小腔儿大”,“小”和“大”的强烈对比,体现出了作者的爱憎之情。接着第二层作者开始写喇叭与唢呐的用途,是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声价,这“声价”本应该是客观评价的,现在却要被“抬”,说明需要喇叭、唢呐来抬声价的宦官们的品格是卑下的。然后第三层展示喇叭、唢呐用途的另一个方面:为害军民,也就是在为宦官所乘的船抬声价的同时,肆意妄为地践踏军民的利益,使得老百姓们一听到喇叭、唢呐之声就心惊肉跳。最后一层写喇叭、唢呐吹奏的结果: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直吹得民穷财尽,家破人亡,点明了这些人罪恶行径所产生的恶果。

王磐的这首作品并非是为了咏物而咏物,而是寄寓了深刻的社会意义,无情揭露与鞭挞了狐假虎威的宦官们的罪恶行径,在传递当时人们的愤恨心理的同时,也隐隐表达出一种反抗的情绪。王磐全篇都在痛斥与批判宦官们狗仗人势,狐假虎威,为害一方,但是却不着一句骂人的字眼,可见才华横溢的王磐“南曲之冠”的美誉是当之无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