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重阳节的习俗较多,主要有登高游玩、赏菊饮酒、插茱萸、吃重阳糕等。因此,重阳节又称“茱萸节”、“菊花节”、“登高节”。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又赋予了重阳节新的文化内涵。由于“九”与“久”谐音,是长寿的象征,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重阳节为什么叫老人节日啊(九月九日忆重阳)(1)

1989年,中国将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定为“敬老节”,并在全国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力倡导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尚。2013年7月1日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更是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全国法定“老年节”。

重阳节为什么叫老人节日啊(九月九日忆重阳)(2)

日本“敬老日” 9月第三个星期一

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一是日本的“敬老日”。

“敬老日”旨在向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老人表达敬意,并祝福他们长寿。

每逢“敬老日”,日本各地都要开展敬老活动,为老人体检、整理修缮房屋、敬赠纪念品、组织慰问等。老人则根据自己的爱好,开展有益身心的活动。

重阳节为什么叫老人节日啊(九月九日忆重阳)(3)

韩国“父母节” 5月8日

顾名思义,“父母节”是一年中为特别感谢父母而设立的节日。早在1956年,韩国把5月8日设为本国的“母亲节”。不过,多年来每当人们表达对母亲的养育之恩时也不忘感恩父亲。为此,从1973年起,这一天正式改为“父母节”,且一直延续至今,成为韩国非常重要的节日。

在“父母节”当天,子女会为父母制作贺卡、准备鲜花,同时送上一份礼物以表心意,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陪伴在父母身边以尽孝心。如若当天拜访父母,子女首先需向父母行大礼,即韩国传统的“跪拜礼”。行礼之后送上鲜花和礼物,之后围坐在父母身旁接受教导,例如一些传统的尊老爱幼思想和礼仪文化。

加拿大“笑节” 6月21日

加拿大的老人节定在每年的6月21日,也称“笑节”,因为每逢这一天,子女送给老人的礼物并非什么珍贵的纪念品或可口的美食,而是幽默和欢笑。在加拿大人心目中,这是送给老人最好的节日礼物。

美国“祖父母节” 劳动节后的周日

1978年,时任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签署了一项法案,将每年9月美国劳动节(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定为美国的“祖父母节”。这天全美各地都要举办敬老活动,实际上也成为美国的敬老节日。

部分国家老人节

智利:每年10月15日为全国“老人节”,每年10月中旬(包括15日)的这一周定为“老人周”。

希腊:每年金秋季节,希腊克里特岛都要择“吉日”来举行“老人节”。

朝鲜:每年5月8日为“尊亲节”,并举行孝亲敬老仪式。

法国:每年10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为老人节。

埃及: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为老人节。

比利时:每年11月9日至16日为老人节。

匈牙利:每年11月11日是老人节。

俄罗斯:每年12月7日是老人节。

新加坡:每年2月2日为老人节。

伊朗:每年1月7日为老人节。

英国:每年3月5日为老人节。

印度:每年4月7日为老人节。

泰国:每年5月5日为老人节。

越南:每年8月8日为老人节。

关于重阳节的由来有很多说法,最有名的是桓景剑刺瘟魔的故事。

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传说东汉时,汝南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能够驱魔的青龙宝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于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随身佩上,瘟魔便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便能强身健体,避免染疫。桓景以神剑降伏瘟魔,最后灭了瘟魔。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初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是时开始,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希望天下的游子饮一杯菊花酒,消去乡愁;希望天下的老人多一点陪伴,健康长寿。唐代的《初学记》和宋代的《太平御览》等多种重要类书都转述了吴均《续齐谐记》里的这个故事,并认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妇女在胳膊上系上茱萸囊避邪消灾的习俗由此而来。

汉刘歆《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吕后凌虐致死后,戚夫人的侍女贾佩兰也被驱逐出宫,嫁给扶风人段儒,闲谈时曾提到她在宫廷时,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辟邪延寿。

唐代诗人沈佺期《九日临渭亭侍宴应制得长字》诗:“魏文颂菊蕊,汉武赐萸囊……,年年重九庆,日月奉天长”。

《旧唐书·王勃传》记载: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在重阳节这一天写出来的。当时王勃的父亲担任交趾令,王勃前往探视父亲,九月九日路过南昌时,洪州州牧阎伯屿正在重修的滕王阁中宴请宾客及部属,他想夸耀女婿吴子章(王勃比之为“孟学士”,一说是孟匡朝)的才气,便事先拿出纸笔请宾客动笔作序,所有的宾客都知道他的用意,没有人敢作。却不料王勃事先并不知道州牧的用心,于是毫不谦让接过纸笔。州牧原本心中十分生气,立即派人在旁边看王勃书写,谁知道王勃才气不凡,蓄积已久的心情完全发泄出来,文章越写越好,当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词句时,忍不住拍案叫绝,王勃从此一举名震诗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