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肥公主

《北京女子图鉴》,20集已完结。

就我所知,写《北京女子图鉴》的不止本剧的编剧一个,我也有见其他人在某平台做连载,但无疑这是最早经过商业运作、抢占时机被搬上荧幕的。而对于一个看过《东京女子图鉴》的人来说,《北京女子图鉴》着实透漏着一股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味儿,但这并不影响很多人对这部剧的喜欢。

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1)

海报

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2)

赵胜斌

第一集里出现的老家成都的相亲男,大学毕业两年当上主任。第一次相亲见面,就坦白昨晚打了通宵麻将,叫服务员第一件事就是要火机抽烟,跟女主套近乎说高中年级组长是自己小姨,因为女主妈妈祖籍北京这件事,就马上说到北京人多还是老家好。

简单的一组对话却把一个堂堂二线城市的男青年定位成了三四线城市里靠关系上位、生活就是抽烟打麻将的人设。为了剧情需要,编剧硬生生把所各种烂形象都扣到一个“赵胜斌”身上,只想替所有苦苦奋斗在非一线城市的男青年喊一声:“这锅我们不背”。

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3)

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4)

王涛

女主的兄弟、老同学,早早就在北京工作。陈可来北京找的第一个人。

看面相就一脸猥琐,果不其然,在明知女主有男友的情况下,还偷偷打女主的主意,女主有一次面试很晚回来,直接手拉手带女主上楼(女主好歹说也是至少芳龄23的有男票的成熟女性,最后竟然没摆脱掉拉手,这神剧情让人惊呆)最后强行猥亵未遂,以女主搬家告终。

只想说,活了这么大岁数,我没见过也没听说过一个“王涛”式的异性老同学,这种脱离了真实逻辑的充斥着低级趣味的人设,编剧能想出来真是用心良苦。女主再见他是在老家同学会上,王涛带着他的北京人儿还是同声传译的高大上媳妇儿跟大家见面,好吧,就这货能找到这样的媳妇儿,编剧,你真逗我们没见过世面呢,我似乎看到了漫天飞舞的猪。

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5)

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6)

吴昊

陈可在北京遇上的第一个“贵人”。一个温文尔雅、帅气贴心、出手阔绰的已婚男,专找年轻漂亮的女孩子去生意饭局撑场面做谈资,和饭局其他人一样,无底线吹捧生意伙伴。

然而这样的“吴昊”占奋斗在首都的已婚事业男里的比率有多少?恕我平民,这一点都不常见,包括酒桌上的一个个周总刘总,我认为是伪成功人士,退一万步偏要将他们划分到成功男士里,那肯定是在此行列中的下下游。真正的成功人士,都心怀谦卑敬业之心,至少他们明辨是非、敢做敢为,他们的精力都花在真正的自我提升和事业、家庭中,绝不是剧中的吴昊,对家庭瞒天过海,在酒桌上曲意逢迎。

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7)

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8)

张超

陈可在北京谈的第一段感情,公司的销售部经理。从底层摸爬滚,后晋升为部门总经理。

很多人定位他是“经济适用男”,但别忘了,最开始姚梅就指明了,张超是学中文出身,公司文案做得一流又出彩,他在没有人脉的前提下一步步从底层走到销售经理又到部门经理,这样一个兼具才气和事业心、又当上公司经理的年轻有为男青年,编剧硬生生把他定位成一个花钱斤斤计较、对女友小气到爆、不希望女友有事业心的满心小家子气的人。送陈可299包邮的仿LV睡衣、约会吃饭还要做攻略算计如何吃最划算这样的事情,哪怕月薪再少的男生也不耻这样做吧,为了给足女主和张超分手的理由,编剧你这样设计剧情真的好吗?你的逻辑呢?

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9)

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10)

于扬

女主谈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富二代,是新跳槽公司顾总的生意合作伙伴,放弃攻读博士学位、也不愿接受家族企业,而是自己开一家创业公司。

俩人恋情因为不是门当户对而分手的结果无可厚非,但我想说一个创业公司的业绩达成和合约签订真的要通过无休止的拼酒和K歌来实现吗?这时候的陈可也活像一个陪酒女郎好吗。

起码我接触过的创业公司的负责人,都是没日没夜的做团队,而不是无休止的喝酒K歌,谈生意也肯定是在正式严肃的场合,而不是在喝了千杯之后。不知道是我不懂年轻人的套路,不懂高富帅的套路,还是不懂编剧的套路,总之不要说底层闯出来的创业者,即便高富帅的创业公司,也都是用诚意和睿智来洽谈客户。恳请编剧下次创作也来点路数对的传播正能量的创业公司行吗。

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11)

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12)

黄越彬,女主的噩梦。

曾留学美国、导演专业出身,国外大奖拿到手软,能从天文地理谈到人生哲学,谈到对艺术和梦想的追求,在国内的怀才不遇和穷苦潦倒,陈可对这位“郁郁不得志”的艺术家深深的崇拜和动容,以至于愿意付出一切。

从最初的约会吃饭自己掏钱买单、到逛街主动为对方在不菲的服装店办储值购物卡,再到花重金为男方买大量室内艺术品,为了迎合对方,可以放弃吃最爱的火锅,听听不懂的音乐,看看不懂的电影,最后因为手机广告的导火索而分手,男方火速找到另一个替代品为自己花钱,而陈可直到结束才发现自己中邪。

三观不一致,地位不平等导致爱情夭折,让我们可以大骂渣渣彬,但损失最惨痛的却只有陈可。 然而我想说的是,作为一个恋爱经验有过三次,事业已经上升到一定阶段的女主,择偶观竟然如此傻白甜,又献身又掏钱;作为一个在国外学导演专业的“渣渣彬”,能在国外学的起这么贵的专业,又能在国外获大奖无数,竟然在国内不得志又穷困潦倒,要靠女人养!What?编剧你写故事的时候忘了喝六个核桃了吗!

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13)

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14)

何志,被陈可看重“北京人儿”标签的结婚伴侣。

单身许久的陈可,看着身边年轻人和朋友都已结婚,开始物色结婚对象,最后嫁给了北京人儿何志,方觉人生圆满吧,毕竟嫁给北京人的想法早就在她心里生了根。然而此人懒散的生活作风和赌博恶习让人大跌眼镜,是个连个苹果皮都削不了的“寄生虫”,不懂得关心老婆,调节不了婆媳关系,除了一个“北京户口”简直一无是处。要不是为了剧情需要,不知道是还以为编剧跟北京人儿有仇呢,强行把所有陋习都加到北京男身上。职场女强人的陈可又一次眼瞎,心急吃了臭豆腐。

剧情演到这里,女主的判断力简直低到了一个境界。编剧可能光想着怎么去高仿《东京女子图鉴》创造收视率了,才没心思考虑这其中的逻辑和合理性。

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15)

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16)

杨大赫,陈可的初恋。

陈可离婚后精心装扮去见来北京的初恋、结果同时见到了初恋的妻子苗苗并得知孩子已经五岁,也从苗苗口中得知了初恋分手的真正理由是要照顾病重的母亲,不想影响陈可在北京发展。事后女主一个人抱头痛哭。

很多人开始感慨“初恋可贵”,“错过的终究是美好的”,“遗憾美好的恋情没能修成正果”之类的。

这里我又想说了,一句“我有喜欢的人了,我们分手吧”就让两个异地恋分开了,分了之后就再无联系。而这前提是,女主知道初恋的家人重病在院,女主也曾瞒着初恋在本地相亲,对方的一句分手,女主什么都没追问,没有跑到南方家里看个究竟,做为大学同学,起码有共同好友吧,但是,女主也并没有任何挽回的举措。请问编剧,这是正常人的逻辑吗?吗明明是想把女主往惨里写,这让人看起来她是如此的狠心无情好嘛。或者他们之间真的有感情吗?好吧,谁让我是十万个为什么。

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17)

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18)

朱朝阳,经历离婚风波后的陈可,遇到的下一个“对”的人是一个饮料公司的业务代表,小自己七岁的小狼狗。

被小狼狗上门霸王硬上弓开始了姐弟恋。甜蜜了短短一段时间,问题开始出现,女主一方面享受小狼狗年轻朝气带来的活力,一方面又不满足小狼狗经济不独立带来的困扰。曾经能接受生活自理能力差、赌博的老公的陈可,现在却享受完小狼狗的美妙就要做甩手掌柜、选择冷处理,逃避不见。

情节何其相似,当初高富帅于扬也是这样躲女主的。所有的男人都试一遍,要么hold不住,要么嫌太low,到头来还是怪自己迷失在这纸醉金迷的首都。 刚刚离婚的陈可,又给自己上了一堂爱情课,而所有的结局,都需要自己拿时间做代价。 过了这么久,为了剧情需要,编剧还是把女主的私生活弄的如此不堪,毫无长进。编剧你辛苦了。都是女主不好,跟你没关系,好吧。

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19)

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20)

卢家凯,贯穿陈可北京生活的一个重要男性,她的大学同学兼男闺蜜。

一个帅气的房地产销售代表,给女主最详细和第一手的房产信息,生活中给了她非常多关键性的帮助,情感上更是在女主每次的恋情中分析和提醒,也多次婉转表达希望俩人在一起的意思,都遭到了女主的拒绝。这也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角色,然后现实生活中,有几个男生能做到喜欢的人多次和别人分分合合还愿意陪伴在她身边的人呢,自行想象。

故事最后俩人也没擦出爱情火花,卢佳凯先一步找到女朋友,之后陈和卢一直以朋友的关系相处。自认为这个结局是符合现实的,很多人觉得女主和男闺蜜在一起是最好的结局,但自始至终女主都没有对卢产生过爱情火花,男闺蜜这种东西,有点阅历的人都知道,很难发展成恋人的。剧中还穿插了一些女主吃卢家凯女朋友醋的情节,其实个人看来着实狗血。

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21)

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22)

许斯明,陈可辞职后回家照顾手术的妈妈,遇见的妈妈的主治医师。妻子早逝,独自带大儿子。

两个多月的相处,让两人渐生情愫,但陈可回京前还是婉拒了对方的“你愿意等我三年吗”(三年后等许的儿子小学毕业就去北京重新开始)。两个人是互相坦诚和尊重的,迫于现实和距离,只能“友达以上恋人未满”。陈可回北京卖了房子开始创业的时候,许斯明来开看他,直接给了储蓄卡让陈可租办公室支持她创业。这是一个有爱并且支持对方事业发展的男人,从陈可的拥抱里我们能看出他们是心意相通的。但剧末并没有明确交代俩人是否在一起了,给观众留下想象空间。

最后了我还是要吐槽一下俩人最初见面就直接约在男方家里,编剧你安排不开集数了吗,即便男生再喜欢女主,第一次见面也不能直接带到家里吧。

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23)

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24)

吐槽了“玛丽苏”这么多男人,其实我们都明白,女人的一生,总会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经历很多异性。

因为各种原因我们焦虑、饥不择食、失去方向,直到自己的人生变得丰满和渐入佳境,我们才会重新给自己定位,遇到对的人。

就像陈奕迅所唱的:“流浪几张双人床,换个几次信仰,才让戒指义无反顾的交换。把一个人的温暖,转移到另一个的胸膛,让上次犯的错反省出梦想,每个人都是这样,享受过提心吊胆,才拒绝做爱情待罪的羔羊。”

不管遇见多少男人,希望最终的我们都找到对的人,不急不缓的成长。

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25)

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细数北京女子图鉴里的11个男人)(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