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英雄孟鸣之追悼会(追记消防烈士孟鸣之)(1)

后来回忆起1月18日凌晨出警前的一天,大家都说特别普通,出警前也很寻常,只是这之后的生活变得有些不一样了。

早哨吹响了

1月17日,离春节还有不到20天的时间。早晨5点多天还未亮,合肥消防救援支队肥东中队的孟鸣之起床了。今天是他们战斗一班值班,孟鸣之比其他人要早起一些,这是他作为副班长的职责之一,负责吹早哨。

6点整,孟鸣之准时来到走廊上,随着一声嘹亮的哨声响彻整座大楼,一、二、三班的战士们迅速起床集合。他们挺直腰板排列整齐地站在走廊上,十分钟后整队完毕由各班班长领下楼出早操。

这是军人的速度和姿态,也是部队的纪律。

算一算,孟鸣之入伍已经三年半多了。2015年9月入伍后,除了休假回家过了小二十天外,他几乎都呆在队里。孟鸣之的家在广西桂林的大山里,他喜欢称自己是 “山里的孩子”,他的手机相册里存了不少家乡的山和晚霞,想家的时候拿出来看看。今年春节肯定是不能回家的,待到再见到家里的父母和还读小学的弟弟,怕是要等到明年下半年了。

这一天的早晨像此前一千多个早晨一样寻常,他们先是在院子里跑了几圈步热身、做活动操,然后是技能训练,卷单杠、撑双杠。开春后就是队里的春季运动会,事关荣誉和自尊,一班的男子汉不能输。

为了保持手感,孟鸣之那天早晨也卷了三十个左右的单杠,体能稳定。要知道孟鸣之有个响亮的称号“杠王”,与他同班的战友江震说:“他厉害,之前一次性卷了六十个。”江震今年二十岁,小孟鸣之2岁,2017年11月下队之后分到一班,一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他算是孟鸣之一手带出来的兵。

“他在比武集训队练过,那里都是尖子生。他还参与过水域救援、山地救援、高空救援等等训练。啥都会,他就是我偶像。”

最轻松的集训

早晨7:20下楼吃早饭,8点准时交班。今天一班出一部车,接着要保养器材、装备车辆。

“部队的日常生活就是这样,规律且单调,甚至有点枯燥。”三班班长张林飞感叹。他是个老兵,也是孟鸣之在部队时私交很好的一名战友。“我们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军人的生活就很简单的。”

9点整开始集合训练,换做是平常集训的任务量还是很大的,爬绳、挂钩梯、跑楼(从一楼跑到三十楼)等等体能、技能训练。但是就快过年了,队里说可以轻松一些。

消防英雄孟鸣之追悼会(追记消防烈士孟鸣之)(2)

“一年到头,真的就这么一点点时间轻松一些。”江震说得很诚恳。集合训练时拉体能是最痛苦的,长跑三公里、五公里、十公里,其中三公里考验人的速度最难。他们被要求十三分钟及格,新兵很难适应,孟鸣之就拿着表跟在一旁带着他们一起跑。在他的陪练下新兵们的速度提的很快,现在三公里基本上都能在十一分钟左右跑完。

在江震眼里孟鸣之训练时一直是个执着、一丝不苟且身体力行的人。他回忆起自己刚进队训练技能时,由于韧带不好协调性不够,总是无法掌握爬绳的要领。孟鸣之带着他一起练习,他自己吊在一根绳儿上,江震吊在另一根绳子上跟着他后面做。一个动作重复做了几十遍,孟鸣之一直教他,非得动作做到位彻底学会了忘不掉了才行。

17号那天早晨孟鸣之带他们训练的项目是收腹训练,“那天我表现的还行,他对我做的还挺满意的。”

中午连出两次警

“吃饭!”依旧是一声响彻整个院子的哨声,到了11:30是队里的午饭时间。不过那天中午大家都没能好好吃饭,刚往嘴里扒了两口饭警铃就响了。一班接到任务要去肥东八斗镇灭火,孟鸣之和战友们迅速放下碗筷,拿上装备驱车赶往事发地。出发前孟鸣之对战员们说,注意安全。事实上每一次出警前、每一次班务会孟鸣之都要这样不厌其烦地叮嘱他们。

冬天火情比较多,一般是家用电器短路着火。冬至过后又临近春节,合肥的民俗中有给过世的人烧纸的习惯,这也让火警变得更加密集。他们有时外出巡警,遇到有火情隐患的情况会上前提醒对方注意安全。但是这些举动并不被所有人理解,在风险面前人们或抱有侥幸心理,或觉得他们杞人忧天。

那天孟鸣之带领着战斗一班刚扑完八斗镇的火,在返程的路上接到队里通知在梁园镇又发生了一起火灾。队里说任务急,你们回来顺路就直接过去吧,于是一班的战士们又直接把车开到了梁园。

从早晨7:20吃过早饭后,孟鸣之和他的战友们就几乎没再进食了,体能基本耗尽。等到他们饿着肚子,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对队里时已经是下午三点多。队里体恤他们太辛苦,批准下午不用参加训练在宿舍里休息,此时孟鸣之才得卸下身上三四十斤的战服,脱了鞋子,躺在床上长长地舒口气。

事实上消防战士们并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放松和休息,只要警铃一响他们无论在做什么都要立刻停下准备出警。张林飞说:“这几年的训练战士们都习惯了,床头时刻准备一套方便穿戴的衣服,夜里警铃响起,他们抓什么穿什么。”

队里给孟鸣之做过统计,三年多来他先后参与灭火救援1500余次,他所在的中队一年要出警1500次,最多一天出警30次。像这样不吃饭直接出警,或是通宵救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不仅锻炼战士们的身体素质,也考验他们的心理承受力。所以队里的副班长每周要找新兵们谈话三四次,关心询问他们的身体情况、精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疏导。

那年和江震一起下队的还有两个新兵,一个叫杨明, 另一个叫范鹏飞。那时新兵刚下队手机都要被没收,和家人朋友切断了联系。孟鸣之自己是过来人,知道在那种情况下心理承受巨大的压力,他就主动找这三个人谈心,并在生活上给予细心的关照。

逢年过节,他偷偷拿自己的手机给杨明他们打电话回家报平安。新兵训练时受伤了,他用自己丰富的经验第一时间给他们处理伤情。正是这种宛如兄长般的关怀让江震、杨明和范鹏飞这些新兵们心里暖融融的,三个人很快熟悉并适应了队里的生活,真正的坚强和成熟了起来。

18号那天他走了

17日晚上夜训洗漱完后时间还没到九点半,在没有熄灯睡觉前大家都躺在床上聊天。孟鸣之给他的初中好友何一兰发信息,那是他每次回家第一个见面的人。他发信息对何一兰说:“明天你去我家帮我看看父母吧。”

18日凌晨2时27分肥东中队又接到火警,肥东县庆超粮油贸易有限公司发生火灾。听到警铃后孟鸣之从床上爬起来,正巧赶上站完夜班岗的马犇回来,马犇特意叮嘱他说:“这么晚了还出警,要注意安全啊。”

当晚肥东中队出动了2部消防车、14名指战员赶赴火场。中队长李洋在现场根据火情分析后,认为在高约13米的烘干机顶部架设水枪才可能彻底扑灭火灾。孟鸣之主动请缨,与队员李晓俊一起爬到烘干机顶部,在实际可操作面积为1.62平方米、可踩踏操作面积为1.37平方米的地方,孟鸣之就这样一直抱着水枪进行扑火。

作为副手的李晓俊对孟鸣之喊道:“班长,我们换一下吧,你太累了。”被孟鸣之拒绝了,他回答道:“今天情况复杂,还是我来,我挺得住。”孟鸣之在烟雾和毒气弥漫的环境中坚持作业了2个多小时后,他的空气呼吸器传来了报警声,孟鸣之对李晓俊说:“晓俊,我空呼快没了,马上帮我换一个。” 话音刚落,李晓俊还没来得及脱下自己的装备,再一看孟鸣之已经不见了。

孟鸣之从烘干机顶部滑落掉入烘干机内部,战友们迅速展开施救工作,将他从烘干机内抬出来。张林飞跑着一路把他背上了救护车后,想也没多想就继续救火了。后来张林飞回忆道,当时根本没敢多想,也没时间多想。

等到庆超粮油贸易有限公司的火完全扑灭,天已经蒙蒙亮。江震他们一行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车内修整,驾驶员宋周易小声说:“小孟可能要不行了。”江震当时脑子一嗡,他才二十岁还没真正经历过身边的人死亡。他想,开什么玩笑,什么叫快不行了?车上的人都很安静,没人再继续说话了。

上午11时许,14名指战员回到队里。中午12点左右一班班长张铜良到宿舍告诉他们,孟鸣之在上午11:40因抢救无效英勇牺牲。

消防英雄孟鸣之追悼会(追记消防烈士孟鸣之)(3)

他离开后战友继续出警

18日下午,在孟鸣之离开不久后,肥东中队的消防战士们又陆续出警了好几次。到晚上躺在床上,江震才真正有时间去面对这件事情,他看着对面那张床上整洁的白床单和绿军被,忍不住就哭了。

他们的最后一次微信对话停留在1月13日凌晨。那天江震站完零点的夜岗回到宿舍,正准备睡觉时发现对床的孟鸣之手机还在发出微弱的亮光。他发了两个字过去“睡觉”,孟鸣之回复了一张动图,江震又发了一个字“睡”。

这次,英雄真的睡了。

孟鸣之在所有认识他的人眼里都是朴素善良且刚毅的。张林飞回忆起他刚见到孟鸣之的样子,“我刚见到小孟的时候,觉得他是个特别内向的人,瘦瘦小小的也不爱说话。后来真的熟悉起来了,发现他确实不多话,但是讲起话来就十分搞笑,属于语出惊人的那种。”

小孟做的比说的多,虽然不善言辞却用行动表达自己的决心。事实上军人都差不多,张林飞也是这样的人。孟鸣之离开后他再没怎么谈这事了,照常训练、执勤、出警。他和小孟之间还有不少快乐的瞬间可以回忆,但那是属于他们的秘密,不能说。

2月4日年三十,张林飞在给家人打过电话后,突然想起来农历新年已经来了,他打开手机给孟鸣之发了条

“小孟,春节好!” (娄冠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