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一个国家的崛起的根本就是教育,这个理念不是现代社会才有的,在我国古代同样极重视教育,科举制度的产生就是最好的证明。

我们从电视剧中经常听到一个词,“穷酸秀才”,那么在我国古代,秀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水平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解读下我国古代科举考试。

科举制首创于隋唐时期,一直到明清时期才彻底完善。以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为例,考试总共分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这六级。

古代秀才相当于什么(古代考试到底有多难)(1)

童试

童试主要是先进行大规模的筛选,将不懂文化或者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淘汰下去,光是这一项考试就能刷掉90%的读书人。童试分为三场,分别为县、府、院三次考试,当考生通过县以及府的考试,这个时候就可以称呼考生为“童生”。别看只是最低的童生,有很多读书人到了六七十岁依旧是童生,与我们现代社会相比,县试相当于中考,府试相当于高考,过了府试基本等同于现在的大学生了。

院试

童生的下一个阶段就是我们最为熟知的秀才。要想通过院士的考核成为秀才,那也是相当不容易的,按照今天的考试体制来看,秀才相当于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了,在我国古代能达到这个水平的读书人就已经十分稀少了。如果考上了秀才,好的可以成为一个县衙的师爷,差的也是一位教书先生了。

乡试

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如果考试通过的秀才就会成为“举人”。“范进中举”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吧,范进中了举,都开心的要疯了。举人与秀才最大的区别就是正式的迈入了仕途,可以直接当官了,在现代相当于县城的处级领导了。虽然考中举人有着多多好处,可三年一次的乡试通过人数,全国也就1000多人,这个难度有多大,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会试

会试的考试场地就不在是各个地方了,而是在天子脚下的京城。中举后的读书人往往会走上半年或者一年的路程来到京城参加会试,而会试的主考官都是皇帝下旨钦定的大学士,含金量可以说是全国最顶尖的。1000多的举人最后能考上的也就两三百人,而这两三百人便被称为“进士”。

古代秀才相当于什么(古代考试到底有多难)(2)

殿试

殿试是古代无数学子的最终目标,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满朝的文武大臣共同监考。在经过激烈的选拔后,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到这里考试也就正式结束了。那么如果在古代有幸考进了前三甲会有什么样的奖励呢?在古代会直接进入翰林院做官,翰林院相当于现代最高部门书记处,进入了这里,可以想象以后的仕途会有多么光明,前途不可限量。

那么各位看官,您在古代相当于是哪一级别的读书人呢?欢迎讨论!

(关注我不迷路,下期更精彩,留下您可爱的点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