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问题的提出

2004年发现于楚国黔中郡西汉皇帝刘骜(汉成帝),赏赐御史大夫张中的青铜九头狮政斗镇墓兽,因其左侧铭文附有“菊以席弄”的句子,又因该器物头部及四角突出部位被“把玩”得溜光(如图),且不知器名和功能作用,更然加上器形较小,规格只有6.5*6.5*10CM,所以被一些观赏者也戏称为“弄器”。

那么,其具体情况如何?

古时十大神器(古代弄器正名)(1)

无独有偶,山西青铜博物馆在青铜器一个展览中,专门为“弄器”安排了一个展板,而且所附文字(正面)介绍说:青铜器中有一类器物,形体较小,造型特异,不适合陈于庙堂之上,常常用于把玩和收纳饰品。这类青铜器小巧精致,令人赏心悦目,表现了当时器物主人的个人爱好和精神世界。著名的“子之弄鸟”尊,就是智君子做的弄器。

古时十大神器(古代弄器正名)(2)

上述“青铜器”展览中专门将“弄器”作为一种专门的小众青铜器类别,制作专题展板推介。那么,“弄器”果真是一类小众的青铜种类吗?其功能作何所用?究竟是宗庙供奉之器,还是日常玩弄之器?

02 何为弄器?

所谓“弄器”?

根据网络百科解释:弄器,犹玩具。就是古代贵族的日常把玩器物。弄器一词最早出于《宋书·后废帝纪》:“至乃单骑远郊,独宿深野,手挥矛鋋,躬行刳斮,白刃为弄器,斩害为恒务。”

单就从上述文本意义来看,译成现代白话文,讲述一个人单骑离群独宿深林野外,无以为助,只好用随身所带的刀矛器物,一路披荆斩棘,以白色的刀子,作为自己心爱之物,以防身斩害,免遭野兽或敌人的侵害,这才是防身保命的主要任务。因此,这里的“弄”,应该释作“宠爱、心爱、宠幸”等意(后文有更深的解读)。

对此,在上述文义中,保命都来不及,哪还有心“把玩白刀”(将白刀作玩具)?因此,这里的“弄器”一词,并不是“玩具”之意。

那么,笔者这里质疑的“弄器”,究竟是什么样的青铜器?作何理解?是“把玩器物”之“弄器”?还是自己心仪的“宠爱器物”,抑或“宠幸席弄”者赏赐之“弄器”?什么是“弄”?什么是“器”?弄器有何主要特征?所有这些问题,在辞书和专家或世人眼中都未有完满结果。

03 弄器的命名依据或特点

1、殉葬摆放位置不同,与礼器有别?

陕西韩城梁带村出土六件套“弄器”,因它们被摆放在东侧棺椁之间靠近墓主头部的位置,青铜礼器则置于椁室西南角,可见其与常见的礼器有别。发掘者“因器形甚小,做工精致,推测为墓主生前玩弄之器,故以‘弄器’称之。”(见《陕西韩城梁带村遗址M26发掘简报》)。

古时十大神器(古代弄器正名)(3)

双层方鼎、贯耳罐,图片来自《陕西韩城梁带村遗址M26发掘简报》

古时十大神器(古代弄器正名)(4)

圈足匜、小鍑,陕西韩城梁带村遗址M26出土

2、所谓“器型小”、观赏性强

一般流行的看法,认为弄器就是比正常尺寸更小、难以完成应有功能的小型器。比如在山西青铜博物馆中陈列的弄器,均为精巧细致的小型器:

古时十大神器(古代弄器正名)(5)

(1)博物馆展览

2019-10-06 网文作者“中国文化笔记”在《说不尽的商周青铜:“弄器”能独立划分为一种青铜器类别吗?》(又名《为古代弄器正名》)一文中,(质疑)首先介绍说:在商周青铜器中,有一个平常很少有人注意到的类别:弄器。

山西青铜博物馆中展出了数件弄器,以小型器为主,大约认为这类做工精致、与鼎簋尊卣等常见礼器有别的青铜器是日用器的一种,平时供贵族把玩。而且这次山西青铜博物馆在“弄器”展板中(正面),专门将“弄器”作为一类小众青铜之器,制作专门的展台,并进行分类。如在商代殷墟就曾出土过器形较小的器物,还有一件叫“王作(女瓦)弄方鼎盖”,大小只有 6.3×5.2 厘米 。

一般来说,这些小型器确实很容易被当做陈设、装饰品,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文字学家、历史学家、青铜器专家唐兰先生说,这种弄器“皆指宝物之足以供玩赏者,异于寻常服用暨祭器、明器之类也”,故而几乎成为定论。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黄铭崇观点与唐兰类似。

(2)出土文物例举

①陕西韩城梁带村出土六件套“弄器”

陕西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26号墓出土的一组小巧而精致的青铜器,共六件,分别是镂空龙纹方盒、双层龙纹方鼎、來窃臫頭曲纹筿圈足匜、龙纹小鍑、贯耳垂鳞纹罐、单把罐。这几件青铜器物“因器形甚小,做工精致,当为墓主生前玩弄之器”,所以多称此微型器为“弄器”。

古时十大神器(古代弄器正名)(6)

②窃曲纹醽,春秋,闻喜县上郭墓地27号墓出土,山西青铜博物馆藏

③四轮方盒,春秋,移交,山西青铜博物馆藏

古时十大神器(古代弄器正名)(7)

④ “子仲姜盘”。在用子仲姜盘“作盛洗接水之时,使用者不仅可欣赏到生动的造型,还可把玩拨弄,无疑充满了活跃的生活情趣。”

古时十大神器(古代弄器正名)(8)

古时十大神器(古代弄器正名)(9)

山西博物馆藏春秋子仲姜盘(立耳)

另一件子仲姜盘,藏于上海博物馆藏。盘面上用浅浮雕的手法表现了20个水族生物,包括游鱼、青蛙和乌龟。

古时十大神器(古代弄器正名)(10)

上海博物馆藏 子仲姜盘(横耳)

3、物勒铭名:自铭带“弄”?

(1)释“弄”

“弄”的本义是玩,李零说,“弄”字,古代训诂,解释很一致,不是“玩”,就是“戏”。弄器,当与吃喝玩乐等奢侈亨受有关(见《说匵—中国早期的妇女用品:首饰盒、化妆盒和香盒》)。

(2)“弄”铭器物例举

从弄器一词的出处看,系宋代。而实物出土物在商周时代就已存在。那么这些自铭“弄”的器物,究竟是真正的把玩“弄器”,还是望文生义对“弄”铭的误解?

那么,这些器物是不是在商周时期就作为弄器呢?这要从青铜的自铭来看。李零在《说匵—

中国早期的妇女用品:首饰盒、化妆盒和香盒》(《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年第3期)一文中梳理了目前发现的、自铭带“弄”字的器物,总共列出10件。

虽然有个别遗漏,比如1987年安阳郭家庄东南殷墓还出土有一件自铭有“弄”的簋(口径14.2、通高10.6,比正常尺寸偏小),但这不影响李零对弄器作出的判断。

①传出土太原的“子之弄鸟尊”

古时十大神器(古代弄器正名)(11)

子之弄鸟尊

②传出土于1938年河南辉县的春秋时期的“君子之弄鼎”

③传出土于1938年河南辉县春秋时期的“智君子之弄鉴”

古时十大神器(古代弄器正名)(12)

④传出土于1938年辉县的春秋时期的辉县的“君子之弄鬲

古时十大神器(古代弄器正名)(13)

君子之弄鬲,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网站

⑤铭文“以为弄壶”的杕氏壶

古时十大神器(古代弄器正名)(14)

⑥子乍弄鸟尊。兰娟在《先秦制器思想研究》中认为“子作弄鸟”尊就是弄器之属。

子乍弄鸟尊是春秋晚期的酒器,通高26.5厘米,宽13.5厘米,相传出土于山西太原金胜村,现存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是该美术馆最著名的中国青铜器之一。

全器铸成凶猛的鸮鸟,尖喙,鸟首与身体分体,用榫卯结合,可开合。鸟首背后错金四字“子乍弄鸟”。根据后来太原金胜村251号墓的出土文物信息,“子乍弄鸟”尊很可能是晋卿赵简子或赵襄子自用的酒器。

古时十大神器(古代弄器正名)(15)

⑦“王作(女瓦)弄方鼎盖”。北京大学教授李零和黄铭崇两位先生,都曾撰文讨论过器物铭文自名中带“弄”的器物,例如在商代殷墟就曾出土过“王作(女瓦)弄方鼎盖”,大小只有 6.3×5.2 厘米,另外也有虽未自名为“弄”但器形较小的器物。

⑧“王作□弄”卣,旧藏美国纽约的收藏家手中,高20.2厘米,其尺寸和纹饰与商代末期的其他铜卣相似,没有明显差别。商代是神灵崇拜氛围极其浓厚的时代,这种造型、纹饰也具有神圣性,通常不可日用。

古时十大神器(古代弄器正名)(16)

⑨1987年安阳郭家庄东南殷墓出土的自铭有“弄”的铜簋,簋内有一块动物肩胛骨,同出的圆鼎、方鼎、小方鼎等青铜器中也都有动物骨骼,在发掘报告中将其归入“铜礼器”内。(见《1987年夏安阳郭家庄东南殷墓的发掘》)这有力地说明了自铭有“弄”的青铜器同样会具有礼器功能。

古时十大神器(古代弄器正名)(17)

图片来自《1987年夏安阳郭家庄东南殷墓的发掘》

古时十大神器(古代弄器正名)(18)

图片来自《1987年夏安阳郭家庄东南殷墓的发掘》

⑩ 西汉成帝时期御史大夫张中青铜九头狮政斗镇墓兽

姓名:西汉御史大夫张中青铜九头狮政斗镇墓兽

年龄:2000多岁

职称:国宝级

户籍登记年龄:2004年

出生时间:西汉成帝时期

现住址:某私人博物馆

铭文特征:物勒铭主:张中;物勒铭名:政斗、宝印。

铭文自带“弄”(菊以席弄)和“君子”(金还头君、措新君横、淮亿君后)

古时十大神器(古代弄器正名)(19)

古时十大神器(古代弄器正名)(20)

4、器物功能:不是祭器、礼器,仅供玩赏?肯定还是否定?

对此,分为肯定派意见和质疑派两类。肯定派人物以唐兰、郭沫若、李零、黄铭崇为典型代表。质疑派以商承祚、马叙伦、何宏波、李孝定、汤馀惠、邹芙都、王人聪等为代表。而最大的质疑派,要算孔子。他质疑说:“君子不器。”

(1)肯定派唐兰先生认为弄器是“足以供玩赏者,异于寻常服用暨祭器、明器之类”,似乎有一定道理,并不完全是无端猜测。

(2)李零则说“弄器,当与吃喝玩乐等奢侈享受有关”、其特点“一是常在手边把玩,不是供在祠庙;二是赏心悦目,观赏性强,有时胜于实用性”,都强调了它的非实用性。

自铭有“弄”的青铜器中,有一件李零认为来自鲜虞的器物,这件春秋晚期的提链壶被称为杕氏壶,铭文为:“杕氏福□,岁贤鲜于,可(荷)是金契(㼤),吾以为弄壶。”

(3)郭沫若认为这四句“意谓杕氏岁时贡献于鲜虞,得此金属之瓶,故以为弄器焉,而刻辞于其上,用知壶本鲜虞之器。”此处的“弄”常被解释为玩赏。

因为《左传·定公三年》中说“君以弄马之故”,这里的“弄”即为玩赏。李零还说,“铭文提到‘弋猎毋后,纂在我车’,说明它是拴在田车上,供田猎游乐时所用的壶。”这样看来,作为玩赏所用之壶,就应该脱离礼器职能,只是闲暇时把玩清赏。

以上都是考古或文史大家的意见。虽然较为经典,但非专家之说就是真理,大师也有可被质疑之处。

04 “弄器”质疑

(一)肯定派在规格上自相矛盾

从规格来看,弄器较小,却又“自相矛盾”。

李零把他所列出的十件器物归纳为四组:

第一组为殷墟所出两件器物,很可能出自同一人之手,这是商王所作;

第二组是洛阳所出的两件天尹铃,可能是东周的官员所作;

古时十大神器(古代弄器正名)(21)

天尹铃,传出河南洛阳

古时十大神器(古代弄器正名)(22)

上海博物馆藏天尹铃

第三组是一件鲜虞(铭文作“鲜于”)的器物,做工考究,在铜壶中属于正常尺寸;、

第四组是知氏(晋六卿中的知氏)之子的器物,除了“君子之弄鬲”略小,其他都是正常尺寸。

天尹钟“与一般的铃大小相似”,著名的子乍弄鸟尊高为26.5厘米,与陕西宝鸡茹家庄西周前期(弓鱼)伯墓等地出土的鸟尊相比,并不算小。

“君子之弄鬲”,通高14厘米,宽18.4厘米,口径15厘米,这个尺寸是大于山西青铜博物馆展出的大多数弄器尺寸的。

李零列出了两件自铭有“弄”的智君子鉴,这两件铜鉴均制作于春秋战国之际,1938年出土于河南辉县。器型相同,规格相似,这两件智君子鉴应为一组。

一件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高22.8厘米,口径51.7厘米,一件藏于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美术馆,高22.2厘米,口径51.5厘米。如果根据尺寸而把规格较小的青铜器归入弄器类,那么想要把玩这两件体积不小的青铜器,不但不方便,而且很吃力。

也就是说,自铭有“弄”的器物其实可视为正常大小。因此李零说,“弄器可能包括很多小器物,但小不一定是绝对标准”。从上述的铭文有“弄”的器物看,大小与是否为弄器没有关系。

(二)质疑之声

1、网文作者“中国文化笔记”(文史博士)从规格上质疑

以三例考古文物和出土报告为证,说明目发现的自铭有“弄”的青铜器,却无法证明所谓的“弄器”完全与祭祀无关。

(1)1975年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的弄器盖:不能否认祭祀功用

古时十大神器(古代弄器正名)(23)

1975年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的弄器盖铭文拓片

邹芙都称为方觯盖,见《铜器用途铭辞考辨二题》,长6.3厘米,宽5.2厘米,出土位置在一座殷代地穴式房子F11的内部祭坑中。根据发掘报告,祭坑长宽约0.8、深1.08米,弄器盖位于祭坑中的人骨之下。

在F11房间内还出土有玉双龟、玉鳖、石鳖等(见《1975年安阳殷墟的新发现》)。要说这件器物与祭祀无关,是玩赏之物,恐怕说不过去。

古时十大神器(古代弄器正名)(24)

F11平、剖面图,图片来自《1975年安阳殷墟的新发现》

(2)“王作□弄”卣:非日用品

旧藏美国纽约的收藏家手中,高20.2厘米,其尺寸和纹饰与商代末期的其他铜卣相似,没有明显差别。商代是神灵崇拜氛围极其浓厚的时代,这种造型、纹饰也具有神圣性,通常不可日用。

(3)1987年安阳郭家庄东南殷墓出土的自铭有“弄”的铜簋:礼器

簋内有一块动物肩胛骨,同出的圆鼎、方鼎、小方鼎等青铜器中也都有动物骨骼,在发掘报告中将其归入“铜礼器”内(见《1987年夏安阳郭家庄东南殷墓的发掘》);这有力地说明了自铭有“弄”的青铜器同样会具有礼器功能。笔者认为,这些器物所装的动物骨骼,明显就是祭祀所用的“五齐”之“牺牲”,具有典型的礼器性质。

邹芙都还提出,铜剑等是为时人赏玩收藏之物,但恰恰在繁多金文中未见有铭“弄”者,这也从侧面证实“弄”器非为把玩之器。总之,认为“弄”器是为供欣赏玩弄之器、与祭祀无关的观点,还需要再斟酌。

笔者认为,就像前述分析《宋书·后废帝纪》那样:“白刃为弄器”,在离群独居,面对敌人和猛兽的可能伤害,其防身器物“白刃”,不可能是玩具一样;

而应理解的“白刃是我的心爱的防身作战武器”,这里的“弄”,应该释作“宠爱、心爱、宠幸”等意。而且喜爱 、喜欢、心爱、宠爱,既可以在生前执政及军事掌兵“骑射”之时,也可作逝后阴世殉葬之用。

再者,古代文献记载或考古出土的这类礼器也非常之多,如防身之用的佩刀、(越王勾践)佩剑、(妇好)斧钺、(刘邦在鸿门宴上奉送)玉斗、(张中)政斗、(王莽)威斗等,在生前是权力、身份、地位、调军发兵指挥的威权礼器;逝后则作为殉葬、祭祀或宗庙礼器。

2、从功能上质疑:“弄器”或为“奉器”,即信奉之器,也就是宗庙祭祀之器

(1)“弄”为珍爱之意

倘若否定了弄器体积偏小、适合把玩,以及弄器不用于祭祀,属于日常生活用品这两个观点,似乎弄器就缺少了自己明确的内涵——弄器的特征是什么,怎样的器物才能作为弄器,又回到了一片迷蒙的状态。

事实上,对弄器的这种困惑一直都在,各种讨论时有进行。唐兰固然认为弄器即玩器,王人聪却认为,鸟尊、杕氏壶和天尹铃及智君子鉴均为举行祭祀、宴享等典礼所用的礼器,决非供赏玩之物,实为“珍惜”、“珍爱”之意,“弄壶”、“弄鉴”即是“宝壶”、“宝鉴”。

(2)弄与君子修德相关。

邹芙都则根据自铭有“弄”的青铜器中有多件“君子”之器而提出,“弄”有“珍”、“宝”之义,“弄”器为礼乐重器,“弄”器的用途可能与时人为修德而作的宝器有关。邹的观点主要为以下三点:

①“弄”,从玉。玉因其质地优良及产量稀少,从新石器时代以来便被视为珍宝,成为财富地位的象征。弄、玩、珍、宝均从玉义近,具有珍宝之义,此从王子聪之说。

②弄,“从廾持玉”,双手奉玉,以示虔敬。自铭有“弄”的青铜器中多有“智君子”之名,过去常认为是智君之子,“君子之弄器”之“君子”为“智君子”之省略,邹芙都提出君子当是贵族之称,并非指智伯的儿子。“君子”有德才能配位,因此,“弄”器的目的是修德。

《史记·项羽本纪》云:“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

所谓玉斗,在古代也有多种含义,有本义酒器,有引申义宝器,比喻社稷,还有天文意义等。玉斗又或名宝器,比喻江山社稷。玉斗的渊源就是威斗和政斗。政斗是古代衡量官员俸禄器物。

王莽时期改制叫威斗、汉成帝时期御史大夫张中礼器铭文叫政斗,如果用玉做成,就叫玉斗。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云:“为将相,持国秉。”所以在鸿门宴上,刘邦在军师张良的安排下,用一双玉斗贿赂范增,得以逃生。

《楚辞·王逸<九思·怨上>》云:“将丧兮玉斗,遗失兮钮枢。”原注:“钮枢所以校玉斗,玉斗既丧,将失其钮枢,言放弃贤者逐去之一。一注云:钮枢、玉斗,皆所寳者。”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宗室书》云:“正以金衡委御,玉斗宵亡,胡贼凭陵,中原倾覆。”

刘邦之所以要用玉圭为贽,按郑玄的解释:“君子于玉比德焉。以之聘,重礼也。”

可见礼法规定以玉圭为贽(见面礼),是要体现重德、重礼、尊重的思想。范增是项羽的军师,谋兵布局、调军发兵是其基本职责,其时刘邦项羽虽未称帝,但均已为王,范增相当于项羽的军事官太尉三公之职,且玉和斗均为君子之象,故汉王刘邦赠玉斗以尊范者其威德。

③各种自铭有“弄”的青铜器均为礼乐器,“器以藏礼”。《礼记·礼器》:“礼器,是故大备。大备,盛德也。”意即礼犹如修身器具,通过礼器的使用,以达盛德。

邹芙都得出的结论是,“弄”器可能与修德敬德有关。这不失为一种新颖的观点,也有助于将对“弄器”的理解从玩赏之器的旧说中解脱出来。但这种观点仍然是有瑕疵的,对“君子”这种人格的强调、对人的道德属性的重视,主要出现在西周建立之后,并未风行在商代。

(3)“弄器”或为“奉器”。

“弄”的本义是玩,但如果追溯到甲骨文和金文中,”则未必就指吃喝享乐。比如下面这幅图片上的卜辞,通常释读为“其烄弄”(合集32288),“烄”的字形像人在火上,可以理解为一种焚人以求雨的祭祀活动。那这里的“弄”显然与享乐无关,而有非常郑重、非常神圣的意义。

何宏波因此说,卜辞中的“弄”字“象双手玩持玉器之形,《说文》曰:‘弄,玩也’,后世多以弄为玩赏之物,又称弄器,显己非其本义。”(见何宏波《先秦玉礼研究》)

古时十大神器(古代弄器正名)(25)

既然《说文》所认为的“玩”不是“弄”字的本义,而是引申义,那么,“弄”的本义是什么?

商承祚在《说文中之古文考》中认为:“弄字金文凡三见,一鸟尊,二杕氏壶,三即此钟(按:天尹铃)。弄当为奉之本字,言其形从一从玉,言其义,两手奉玉,有兢业敬慎之意。……三器制作花纹皆精美,决非玩器可知。”马叙伦也说,《诗经》中的载弄之璋、载弄之瓦即奉璋奉瓦。

李孝定认为,“奉从丰”,“象草木形,与玉绝异,”“丰”的甲骨文字形与“玉”的字形相差太多,因此否定了商承祚的观点。

汤馀惠则指出:“商代甲骨文玉字作丰、羊等形,西周金文通作王。”这就肯定了商、马(以上见李圃《古文字诂林》第三册,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第196-197页)。

商承祚所见自铭为“弄”的器物只有三件,目前已经增加到十余件,但他所指出的“弄为奉之本字”仍然适用。

那么,这些青铜器上的“弄”就是应当供奉、贡献之意,“天尹作元弄”就是“天尹作元奉”,“吾以为弄壶”是由于此壶为杕氏岁时贡献而得名,“君子之弄鼎”就是“君子之奉鼎”,“智君子之弄鉴”就是“智君子之奉鉴”,“子之弄鸟”就是“子之奉鸟”——至于这些鼎、鉴、鸟尊是奉献给神灵还是先祖,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4)子仲姜盘,古代沃盥礼器

①子仲姜盘的功能:沃盥礼器。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藏的子仲姜盘。盘面上用浅浮雕的手法表现了20个水族生物,包括游鱼、青蛙和乌龟。

古时十大神器(古代弄器正名)(26)

上海博物馆藏 子仲姜盘

子仲姜盘所代表的青铜盘背后,是消失已久的沃盥(guàn,音与"冠"相同)古礼,它也见证了以盘匜为代表的青铜水器的发展。

古时十大神器(古代弄器正名)(27)

首先,在遥远的青铜时代,盘属于盥(guàn,音与"冠"相同)器,这个盥字我们至今还在使用,比如盥洗室,也就是洗手间的别称。

沃盥之礼。实际上进入西周中晚期之后,青铜器就开始逐步从祭祀场合飞入贵族家庭,成为一项实用器物。

这样的背景下,原本用于祭祀的青铜盘也逐步走进贵族生活里的礼仪,如"沃盥之礼"。"盥"指清洗,沃的意思则是"浇水",简单来说,就是贵族宴会或派对之前充满仪式感的洗手环节。《礼记·内则上》:"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

上海博物馆藏 子仲姜盘上所刻的6行32字铭文(金文):佳六月初吉辛亥,大师作,为子仲姜沫盘,孔硕且好,用祈眉寿,子子孙孙永用为宝。

古时十大神器(古代弄器正名)(28)

这段金文写下来就是:佳六月初吉辛亥,大师作为子仲姜沫盘,孔硕且好,用祈眉寿,子子孙孙永用为宝。

古时十大神器(古代弄器正名)(29)

铭文拓本

②器物主人故事:2600多年前的太师和夫人仲姜:预祝仲姜夫人永远年轻!

按春秋时期晋国官制,太师为国家重臣,主要工作在于职掌礼乐音律,也负责教授诗歌。

这位在历史上没有留下记载的太师,也确实像一个文艺男青年,在老婆仲姜死去后,不但为她精心制作了美轮美奂的青铜盘,还刻下了横亘古今的告白。《诗经·齐风》:“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2600多年前,它诞生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誓言,2600多年后,虽然曾历经漂泊,但在中华儿女的家国之情中安然归来,飞越了时间沧海,在历史的记忆里留下了一抹甘甜的回味。

他的老婆仲姜,就是姜家的二小姐。因为根据同辈兄弟姐妹的排行顺序,"仲"的意思是家里排行老二,而其他人则是老大为伯(孟),老三为叔,老幺为季。

春秋时期那些嫁给诸侯重臣、留在青铜铭文上的姜家姑娘,绝大多数都来自一个显赫的娘家。

那就是当时的姜姓齐国,春秋五霸之一。开国君主正是西周王朝的开国功臣、被尊为太公望的姜尚,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史记·齐太公世家》:"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从春秋早期开始,姜齐的贵族女子就经常被派与列国诸侯联姻,通过婚姻这种家庭的纽带巩固两国邦交和政治利益。这种套路,《左传》里就提到:"凡君即位,好舅甥,修婚姻,娶元妃。"

而齐国作为当时的泱泱大国,姜家的姑娘们自然特别受诸侯和重臣欢迎,于是大量公室贵族的姜家小姐们走出国门,喜提跨国婚姻。从出土文物和古籍文献记载,至少有两位子仲姜与古晋国等诸侯国联姻。

而且这些出身高贵的姜家女子,被历史学家称作"诸姜"。她们在春秋的历史文化里,刻下了一道鲜艳的石榴红。首先她们美貌。比如《诗经·硕人》就现场直播了庄姜出嫁卫国君主的惊人盛况。“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古时十大神器(古代弄器正名)(30)

诸姜形象复原图

看来姜家姑娘的盛世美颜,让当时的游吟诗人大饱眼福,催生了"肤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样夸赞美女的万能模板。

此外更重要的是,齐国国力强盛,经济发达,齐桓公更是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出嫁的姜家姑娘拥有娘家的政治靠山和丰厚陪嫁,即使远嫁国外,也不用担心受夫家委屈。

古时十大神器(古代弄器正名)(31)

春秋齐侯盂(yú),现藏河南洛阳博物馆

比如这件著名的春秋齐侯盂就是一件陪嫁器,忠实记录了一位贵为齐国君主的老父亲,在二女儿(另一个仲姜)出嫁时充满爱意的叮咛:“齐侯作朕(媵)子仲姜宝盂,其眉寿万年,永保(宝)其身,子子孙孙永保(宝)用之。”

意思就是:我为我的二女儿仲姜做了这件陪嫁的宝盂,希望她能平平安安享清福,子子孙孙记住她的美德。

就这样,身后有着母国支持的姜家女儿们,在一段段跨国姻缘里,施展着为齐国谋利益的抱负,享受着来自老公的信任和宠爱。

虽然她们中的一些人,因为行事过于大胆,后来曝出丑闻引发了国际争端,但嫁给晋国太师的仲姜,显然不在其中。

古时十大神器(古代弄器正名)(32)

巧夺天工的子仲姜盘即是明证。

《诗经》有“以介眉寿”,即是用来祈求长寿的意思。在汉代扬雄记录各地方言之书《方言》中说:“ 眉、棃、耋、鲐,老也。”

铭文或许应该这样读:佳六月,初,吉 ,辛亥,大师作。为:子,仲姜,沫盘。孔硕且好。用:祈眉寿。子子孙孙,永用为宝。

铭文的意思是六月里吉日吉时,一个人为自己的子女仲姜,请大师制造了一个盘,祁祝她长命百岁,并将此盘为子孙的传家之宝。因为人死不可能挑时间,也不可能匆匆忙忙去请大师制作一件高工艺的青铜器。所以这应该是一件陪嫁品,而非什么爱情的产物。

本来用于传家宝的,陪葬了,可能是仲姜没有子嗣,也可能出于尊重她娘家的地位,将最贵重的东西与之陪葬。

(5)御史大夫张中的青铜九头狮政斗镇墓兽:典型的宗庙或殉葬祭祀之器。

下面再随笔者一道来参看西汉一件既自铭带“弄”,又物勒铭名“政斗”或“宝印”的器物,以辩是非,或对比参照,即西汉皇帝刘骜(汉成帝),赏赐御史大夫张中的青铜九头狮政斗镇墓兽。

古时十大神器(古代弄器正名)(33)

在张中青铜九头狮政斗镇墓兽铭文中,也系自铭有“弄”的青铜器:“菊以席弄”;但此器虽然铭文带“弄”字,而且也很小巧,但其底座12字符命玺书则物勒铭名为“政斗”或“宝印”(天命钦册封政斗勤国之宝印),如照肯定派依上述之例,似乎也应列为“弄器”之属?

笔者的回答是否定的。而实质为阴世殉葬镇墓兽,经笔者系列专文《镇墓兽初探》等研究,它就是典型的宗庙或殉葬祭祀礼器。

其左侧铭文张中《少府颂》4字9列计36字:“有年少张中,今人主,黄似翁正,金还头君。有霜白东,菊以席弄,花色酒三,园叶欢场。”

从铭文内容来看,整体呈现出一派功德圆满,正人君子之象,明显属于“作器能铭”、“制器正名”之彰功表德颂体诔文,而非戏弄之象。

再者,铭文“菊以席弄”的解释为:明示张忠系汉成帝宠幸席弄之臣,隐喻张忠弄臣一是因为鞠躬尽瘁,恭敬有加;菊通鞠,指张中为汉室江山,鞠躬尽瘁。

二是因为早年陪太子(刘骜,即汉成帝)在宫庭蹋鞠踢球之因,以及张忠家族世系在宫中担任朝中要职等历史。因为,菊通鞠,指古代蹴鞠,相当于古代的足球,其目的是加强皇子的身体锻炼和军事素养。

三是,因为张中担任少府之职,系皇帝、皇室财政管理之官,专门管理皇室山川、河湖收长等钱粮保障有功,故而成为汉成帝的宠幸弄臣。

因为,菊通“鞠”,即鞠养,鞠育。少府虽在九之列,但实为管理和保障皇室给养私属官。

3、从形而上的角度,孔子质疑形而下之器:“君子不器”

(1)形而上之道。针对商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君子作器”成风,而实际上“礼崩乐坏”,孔子提出“君子不器”的观念。其中心思想就是要加强“无形之器”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不是钟情、热爱于身外之物的有形之器具,或过分贪婪无能为力的东西。或者说,要从内心深处修炼自己,而不要做那些表面文章。

相同类属意境,如周王室王孙满智答楚庄王“中原问鼎”时所说:“在德不在鼎”之意。

楚庄王阅兵于周疆的消息传到洛邑,周王室极为恐慌。周大夫王孙满请求慰劳楚王,以观其动静,周定王许之。王孙满素有贤德,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到达洛水之南,见楚军营帐相连,甲胄鲜明,楚王居于中帐,不降阶相迎。

王孙满见楚王,致天子劳师之意。楚王问:“九鼎在周,其大小轻重如何?”王孙满见楚王问鼎,知其有灭周之心,遂从容对道:“欲一统天下,在德不在鼎。昔大禹有德,各方朝贡,献金九牧,以铸九鼎。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成王定鼎于郏鄏(洛邑),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受命于天。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庄王闻此,知取代周王室权力的时机还不成熟,于是整师而退。

(2)形而下之器。《论语·为政》:子曰:"君子不器。"

器与不器都是君子。何谓"器"?《易经·系辞》:"形乃谓之器。","器"就是"形";何谓"形"?"形",就是"相"。何谓"君子不器"?就是"君子不相"。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整体,道是系统。器是工具,器是容器。道有主动性,器为被动性。道是思想,器为身体。

入君子之道,以学君子之行,君子的境界也有高下之分,为学者即为寻君子之道,有成且达者即入不器之境。

"道"是智慧,知识是工具,道是君子所追求的,不拘泥执著于追求知识,不拘泥执著于术语,才能使"道"通达清澈。普通人只看到了知识的气派,却忘记了知识本身是工具不是目的,求知的目的是致道。

先哲们警惕地看到一味追求"知识",忘记了"致道之初衷",可能导致"知识爆炸",人不堪其负,而智慧无所进展,甚至被隔阂蒙蔽,这对"君子之道"以及社会风气来说都是很糟糕很危险的。今天 "学术腔""舌尖体"的出现与术语的泛滥就是先哲们担心的这种情况真实地发生了。

(3)君子释义。君子: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正人君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君子:为学而成德之人。是通过学问思辩,修身践行而集道德仁义于一身,明达天道地道人性,能文能武,通才达识,不局限于一技一艺。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非凡夫俗子,他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

(4)不器释义。器:器具、器皿、工具。器具各有专用,用于此者难用于彼,如斧能砍削而不能用于锯,犁能耕而不能用于耘。若专攻一才一艺而不及其身家性命,不可称为君子。君子居仁由义,在领导岗位能致民安乐和顺,在下位则独行其道(修身齐家),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是真正的大丈夫。

不器:.不象器皿一般。意谓用途不局限于一个方面。《礼记.学记》:"大道不器。"郑玄注:"谓圣人之道﹐不如器施于一物。"《论语.为政》:"君子不器。"何晏集解引包咸曰:"器者各周其用﹐至于君子﹐无所不施。"后用以称赞人的全才。

君子不器,是说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为政》。朱子注曰:“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

老子《道德经》:“朴散则为器。”一个人不学习,不动脑,就可能成为他人的工具。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庄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又说:“得鱼而忘筌 ;得意而忘言。”

—————(未完待续)—————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