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病理学诊断被大家称为确诊肿瘤的“金标准”,是目前规范化肿瘤治疗的基本依据和必要步骤。进行肿瘤的穿刺活检是目前获得病理学诊断最常用的手段,因此医生和患者关注最多的自然就是活检后的病理诊断报告。可是病理报告上“天书”一般的文字描述,别说患者完全不知所云,有时候就连医生也是一头雾水。

针对大家关于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报告的种种疑问,柳晨大夫将为大家逐层揭开这份肿瘤“终审判决书”的神秘面纱:

不同于外科手术切除后的大体标本,穿刺活检手术属于从肿瘤内部“取样”,被称之为“小标本”。因此外科手术大标本与穿刺活检小标本的病理报告内容还是有所差异的。

一份合格的穿刺活检小标本病理诊断报告所包含的内容如下:

  1. 基本信息:

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及病理号,既方便医生查询病理诊断报告,也方便患者到病理科外借切片。

穿刺活检结果重要(一文读懂穿刺活检小标本病理报告)(1)

  1. 标本外观:

描述活检小标本外观形态、数量(单位为条、块、粒、堆、不成形等)和长度(单位为厘米或毫米)。

特别注意:

  1. 少数标本在保存溶液中(通常为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会发生断裂或溶解,报告显示数量有可能与实际取出数量不符。
  2. 标本放置在保存溶液中会发生挛缩或溶解,报告显示长度一般会短于实际取出长度。

穿刺活检结果重要(一文读懂穿刺活检小标本病理报告)(2)

  1. 镜下形态:

图像为做出病理学诊断的形态学依据(通常为常规HE染色或免疫组化染色图像),部分医院的病理诊断报告不提供附图。

由于比较专业,可以忽略这部分内容。

穿刺活检结果重要(一文读懂穿刺活检小标本病理报告)(3)

  1. 诊断结论:

这是大家最为关注的内容,包括:

  1. 活检部位:

按照提交给病理科的申请单上标注的取材部位填写,有些部位叫法不同。

  1. 诊断结论:

通常有两种表述方法:一种是先描述镜下所见细胞形态,后给出诊断结论;另一种是先给出诊断结论,后补充描述诊断依据。无论哪一种表述方法,大家只关注诊断结论就好。以肺癌为例,可以诊断肺癌的具体亚型(腺癌、鳞癌、小细胞癌等)。有时会描述细胞的分化程度(低分化、高分化等),分化程度越低,恶性程度越高。但穿刺活检是一种“取样”手术,只能体现取材区域肿瘤的分化程度,而肿瘤整体和局部存在“分化异质性”,所以大家不要特别在意小标本病理诊断中的分化程度。

  1. 免疫组化:

免疫组化是一类特殊的染色方法,常规染色如果不能确诊,可以借助免疫组化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提醒大家注意:小标本取材量有限,不同的染色方法适用于不同层次的诊断需求。如果常规染色即可满足确诊要求,不必浪费活检标本强求进行免疫组化。

病理诊断报告中免疫组化各项指标由英文缩写及“ + ”(强阳性)、“ ”(阳性)和“-”(阴性)组成,无论阳性还是阴性并不一定意味着疾病的好坏,只是不同的阴阳组合在一定程度上为诊断提供了依据。

以肺穿刺活检为例:

  1. 诊断肺癌亚型:如肺腺癌和肺鳞癌,如果不能通过常规染色判断,常用TTF-1和P40两个免疫组化指标加以区分,前者阳性多提示肺腺癌,后者阳性多提示肺鳞癌,再结合NapsinA、CK5/6等指标就会判断得更准确。
  2. 诊断转移来源:肺脏是人体其他部位恶性肿瘤最容易发生扩散转移的脏器,部分病例可以借助肺穿刺活检明确转移来源。例如︰免疫组化GATA-3,GCDFP15和Mammaglobin阳性提示乳腺癌肺转移;PSA阳性提示前列腺癌肺转移。

(3)诊断用药敏感程度:临床常用基因检测的方法明确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及免疫治疗药物的用药敏感程度。免疫组化对于有些靶点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例如:ALK-Ventana阳性提示可应用ALK抑制剂;PD-L1高表达提示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效果较好。

穿刺活检结果重要(一文读懂穿刺活检小标本病理报告)(4)

柳晨大夫温馨提示:

1、穿刺活检小标本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使病理科医生经验再丰富也难免会有少数案例不能明确诊断,这时需要通过多学科讨论、多家医院会诊等方法解决问题。

2、病理报告无法直接描述肿瘤的分期:如果病理诊断为转移性肿瘤,临床上便可确认为晚期;如果诊断为原发性肿瘤,需要结合其它检查(全身PET-CT等)明确早晚期。

3、将标本制成切片进行病理诊断的过程非常繁琐,每一步流程都需要固定的时长。因此做完穿刺活检手术后报告无法立等可取,一般需要数个工作日才能拿到报告,请耐心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