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细节决定成败”曾经被企业管理奉为金科玉律,很是火了一段时间,只有谈管理必说“细节决定成败”。但是这句话绝对是易说难行,对于单独的个人还好说,一旦涉及到团队管理,往往就是光手逮刺猬--无从下手。孔子曾经描述过郑国撰写一份外交辞命的过程,从这件小事上可以看出即使一件小事,要做到极致,每个环节都不能轻视。此内容被记载于《论语.宪问篇》第八章,其原文是: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孔子的十个原则(孔子从一件小事)(1)

先看看孔子提到的这个几人都干啥的,有什么特点。裨谌、世叔、子羽、子产四人肯定都是郑国的大夫。裨谌,读音为bìchén,博学多谋,大局观超强,故子产有事常让他制定大的方略。世叔,姓游名吉,貌美俊秀而有文采。子羽,即公孙挥,善于收集信息,还善为外交辞令,行人则是其官名,掌管外交事务。

孔子的十个原则(孔子从一件小事)(2)

子产要着重介绍一下,姬姓,公孙氏,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 ,谥号成。他是郑穆公之孙,执政郑国,先后辅佐郑简公、郑定公。孔子曾赞扬他“古之遗爱也”。东里是地名,是子产居住的地方。当政期间治国有方,使得已经没落的郑国明显好转,据说当时的郑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孔子的十个原则(孔子从一件小事)(3)

孔子这句话解释一下,孔子说:“郑国撰写外交辞命,通常都是由裨谌起草,经世叔研讨其内容,行人子羽加以修饰,最后由子产完善润色。”仅字面意思,郑国撰写外交辞命,必须要经过这四个各有所长之人,通过四个人通力合作,使成文不论是方针大略、还是遣词造句面面俱到,是以应对诸侯外交时很少有不成功的。问题是为什么郑国外事能做到如此呢?

孔子的十个原则(孔子从一件小事)(4)

首先是领导重视,郑国在子产主政时,对于外交非常重视,郑国本身是一个小国,正是这种态度才能“鲜有败事”。正是由于子产在外交上取得的成就,使郑国得以喘息,国力有所恢复。但子产之后,郑国仍复混乱不堪,国家已势不可为,最终被韩国所灭。

孔子的十个原则(孔子从一件小事)(5)

其次是子产能得人而善用,让几名大夫能各尽其长,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可以说岗位责任制搞得比较好。“知人善任”这个成语就出自《左传》子产与裨谌等人的故事。

孔子的十个原则(孔子从一件小事)(6)

最后,团队协作到位。裨谌、世叔、子羽几人各有所长,人一有才往往就会孤傲,与人协作能力就会差,但是可以看出,在子产的安排下,流水线作业,互不影响,这也许才是最好的组织形式。

孔子的十个原则(孔子从一件小事)(7)

说是细节决定成败,但是从郑国撰写外交辞命这一件事可以看了,从领导重视,到专业人才能力突出,再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这么多环节,都可以说是细节,缺一不可。所有的细节都关注到了,最后还有一步就是整合,还要团队协作,而这一点是很多团队无法做到的,关键因素就是领导者子产的组织协调能力,这一点基本上就是个人能力的体现了,所以说领头是一只羊还是一只狮子,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