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自隋唐开始施行,直到清末废止,其间在蒙元初期停止了几十年时间,其它无论是朝代长短,不管是汉族人建立的帝国,还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一直沿用了1300多年。

史上最厉害的三状元 史上最牛状元一个因(1)

而“状元”一词始于唐代。凡举人进京会试,须先到礼部投状报到,故时人称进士第一名为状元,又称状头。唐高祖武德五年(622)朝廷开办贡举,考取进士四人,第一名是孙伏伽,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

史上最厉害的三状元 史上最牛状元一个因(2)

唐代的状元还不是显贵身份的代表,两《唐书》里有传的状元,如王维、柳公权、李固言,只称“中进士第”,并没有高出一般进士之上的特殊荣耀。到了宋朝,状元开始成了香饽饽。北宋殿试前三名均称“状元”;南宋时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并为后代所沿用。

下面,就来看几个有关状元的奇闻趣事。

史上最厉害的三状元 史上最牛状元一个因(3)

第一实力:因“迟”得来的状元——唐代黎逢。

按照现代的高考制度,如果考生迟到超过半个小时,那就进不了考场,丧失了考试的机会。可是在唐朝科考时发生了这样的怪事,居然有人因为迟到而获得了状元。

公元777年,当年科考的主考官是常衮。常衮是天宝十四年(755)状元,大历九年升礼部侍郎,连续三年主掌科考。那天,身为主考官的他在考场门口站着,心中正发出“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的感慨。

史上最厉害的三状元 史上最牛状元一个因(4)

正在这时,有人向他报告,有一学子迟到了一盏茶的时间了,却仍要求考试。常衮便叫人带他前来。当时的学子黎逢尽管满头大汗,但见了常衮后,却泰然自若地作了个揖,说:“大人,这次科考如果让我参加了,您一定会青史留名的。”如此镇定,如此自信,如此坚强,常衮被他的话感动了,决定破例让他参加考试,于是指指自己的廊下,对黎逢说:“你就在这儿考吧。”

史上最厉害的三状元 史上最牛状元一个因(5)

那一年的试题为《通天台赋》,以“洪存,浮景在下”为韵。黎逢昂然入座,略一思索,便一气呵成:“行人徘徊,登秦原而游目……”常衮想看看这个迟到的考生肚子里到底有多少墨水,于是交待另一名监考的,“你去看他写些什么,他写一句,你给我报上来一句。”刚开头几句,常衮觉得很平淡,常人之句,可再往下报时,他觉得气象顿开,行云流水,到了最后几联,他大为惊叹,击节称赞。

也正因为这样,最后迟到的黎逢因祸得福,最后出奇摘得了状元桂冠。

史上最厉害的三状元 史上最牛状元一个因(6)

第一幸运:靠“名”得来的状元——明代邢宽。

常通,我们认为中状元靠的是文采靠的是真本事,但往往也有其它因素影响,比如说姓名和相貌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要知道,在科举时代,有时一个人的名字竟关乎祸福。这不,明朝就一个典型的例子。

史上最厉害的三状元 史上最牛状元一个因(7)

公元1424年的殿试,原拟第一名是孙曰恭。当大臣们把名单呈给明成祖朱棣“审阅”时,朱棣头摇的象拔浪鼓,连说孙暴怎能做状元呢?原来,古人直行书写,曰与恭连起来看,看着就像个暴字。朱棣之所以忌讳这个暴字,是因为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原本不在继承人之列,但他通过阴谋和武力从侄子建文帝手中夺取了皇位的,他非常害怕别人说他残暴,所以对暴字很是忌讳。他想在晚年树立一个宽厚仁慈的好帝王形象,因此,他将第三名的邢宽点为状元。朱棣认为邢宽这个名字隐含着“刑政宽和”的意思。

就是因为名字好坏,状元易人,当真令人哭笑不得。

史上最厉害的三状元 史上最牛状元一个因(8)

第一奇葩:因“误”得来的状元——唐代牛锡庶。

牛锡庶是个很勤奋好学的学子,但阴差阳错之下,他在科举路上屡试不中,为此,他很是郁闷。公元786年,牛锡庶又一次落榜后,一个人独自在长安街上信马由缰地走着。突然听到鸣锣开道声,请路人回避。慌乱之中,牛锡庶误闯误撞冲进了太子太师萧昕的府第。

萧昕曾担任过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唐德宗时,以太子太师致仕。由于他年事巳高,一直半闲在家,很少过问朝政,门庭日渐冷落。这时,他突然看到一个年轻人闯进府中,以为是来拜访自己的,于是立即请牛锡庶到大厅一叙。

史上最厉害的三状元 史上最牛状元一个因(9)

牛锡庶知道老人是当朝萧太师后,头脑一转,马上以晚生的礼数向萧昕行礼。叙谈之间,牛锡庶将自己屡试不第的苦闷说了出来。萧昕叫他拿出文卷来看看,结果萧昕接过文卷,先是翻得较快,越看越慢,并连连称赞。看完后,他颌首捻须,沉思了好一会儿,然后问牛锡庶:“你听说明年何人担任主考官了吗?”牛锡庶先是摇摇头,随后马上说了一句奉承话。“以太师的名望与公道,您肯定会担任主考官。”萧昕听了,笑笑说:“我年事已高,恐怕不是我。你到时先打探,知道明年是谁担任主考官,来告诉我,我一定会举荐你为状元的。”

史上最厉害的三状元 史上最牛状元一个因(10)

结果天助牛锡庶。翌年,萧昕出人意料地担任主考官,他兑现诺言,把牛锡庶钦点为状元。萧昕也被后人戏称是“误”出来的状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