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作品很受大众喜爱是有原因的,他让我见识到了文字的力量。今天和朋友聊鲁迅的《故乡》,提到闰土的变化,朋友哭笑不得,鲁迅不愧是伟大的作家,这写得代入感太强了。
你有个发小,儿时你们一起无忧无虑地玩,你比他聪明伶俐见多识广,而他什么都不知道。然后几十年过去,你们又见面了。
当年的书呆子发小已经成大老板了,豪车,别墅,光鲜亮丽,而你风里来雨里去的奔波,经过社会的毒打,寒酸卑微瑟缩,而且沧桑得看起来像他爸爸。
你们就在这个情况下又见面了,你什么感受?你的发小是什么感受?或者调换位置,你成大老板了,你发小沧桑得像小老头,你什么感受?你的发小什么感受?
这事搁谁都受不了啊,这就是为什么《故乡》那么多人喜爱的原因!代入感太强了!
无法可想啊!时间是把让人痛入骨髓的刻刀,即使没有这些前提设定,一对好朋友三十年没有见面,忽然偶遇了,隔着三十年的日日夜夜,对过去的怀念,对重逢的惊喜,对现状的感慨,相对无言,唯有泪千行,就像苏轼再次遇到刘仲达。
苏轼和刘仲达苏轼是四川人,十七岁时在眉山第一次遇到刘仲达,成为好朋友,两个人谈诗词歌赋,谈艺术人生,后来苏轼出四川,入汴京考科举,仕途起起伏伏,但是再也没有回去过。
过去人们保持联络十分不方便,每一次分别都有可能成为这辈子最后一面,所以送别的诗很多。
再次见到刘仲达的时候是在泗水边,苏轼已经四十九岁了,他曾经因为文采受整个京城的人的友善,也曾经因为一句诗而受到整个京城的人的恶意与冷漠,早已经感受透彻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而此时的刘仲达也青春不再了。
两个人珍惜每分每秒,又相处了一阵子,苏轼写了一首词抒发感情,就是《满庭芳·三十三年》
满庭芳
满庭芳
宋·苏轼
余年十七,始与刘仲达往来于眉山。今年四十九,相逢于泗上。洛水浅冻,久留郡中,晦日同游南山,话旧感叹,因作此词。
三十三年,漂流江海,万里烟浪雪帆。
故人惊怪,憔悴老青衫。
我自疏狂异趣,君何事、奔走尘凡。
流年尽,穷途坐守①,船尾冻相衔②。
巉巉。
淮浦外,层楼翠壁,古寺空岩。
步携手林间,笑挽纤纤③。
莫上孤峰尽处,萦望眼、云海相搀。
家何在④?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
词语解释:
①穷途坐守:没有出路的时候,穷途末路的时候。穷,穷尽,到了尽头。历史记载,魏晋时期的阮籍平时喜欢独自一个人坐马车随意游玩,顺着路一直走一直走,直到路的尽头,就忍不住大哭一场,然后返回。
②相衔:衔,挨着的意思。日月衔山,太阳或者月亮慢慢落下,看上去像挨着了山顶。船尾冻相衔:小船一个挨着一个,首尾相衔接。
③纤纤:代指手,纤纤素手。
④家何在:化用韩愈的诗“云横秦岭家何在”这句。
这首词前面的跋交待了创作背景,四十九岁的苏轼在异国他乡又见到了三十年前的好朋友刘仲达,因为天气冷河面被冻住,刘仲达滞留当地,两个人得以相处得久一点,这个月底,两个人一起去南山游玩,谈起过去,苏轼写下这首词。
三十三年了,我四海漂零,千里万里,风里雨里,水里浪里,世事如烟,寥不可寻,老朋友看到了还惊讶奇怪,我只是个小小的文官,为什么那么沧桑憔悴?我放荡不羁,追求与众不同,所以才落这个下场,你又是为什么奔波劳苦呢?
一年快过完了,走不了路只能干等,河上的小船一条挨着一条冻在河面上,崎岖难走。淮水码头边,有层峦叠嶂,古寺和岩石,我们一起在树林里散步,手拉着手谈笑风生。
你不要去最高的那个山峰顶上,就算是去了,在哪里也看不到家乡,厚重的云海会遮住你远眺的目光。家乡在哪里呢?你问了我就说,我梦里回到了家乡,在松杉林里玩耍。
纵观这首诗,苏轼和刘仲达的见面,他乡遇故知,唏嘘感慨,相互调侃,两眼泪汪汪。
在《故乡》里,鲁迅再次见到闰土,昔日的好伙伴,一个成为了另一个的老板,鲁迅出国留学归来,光鲜亮丽,而闰土沧桑憔悴,孙子都有了,见了面诺诺开口:“老爷!”一个称呼,将两个人的距离拉到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而苏轼和刘仲达,不是闰土又见到了迅哥儿,而是两个闰土见了面:曾经鲜衣怒马的白衣少年,现在都成了沧桑憔悴的老农夫了,曾经雄心壮志青史留名的少年,现在都干着基层公务员的工作,曾经一心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的少年,现在做梦都想着回家了。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一辈子颠沛流离,到了终点,转入下一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