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编写古音字典wu词条时,遇到兀字,须考察其音源:

五wu-u(甲骨文五很像一个马扎、兀、杌,可能二者同源;但兀的甲骨文画的是一个幼儿,突出头大,可能指的是小儿在辫发之前的毛蓬蓬的头,但这与凳子无关,只有杌与凳子有关,可能五=杌的本字,存疑。五组: 伍吾忢 ,读音均为wu,可推定古音u)、午wu-du(甲骨文午画的是一根棒槌,=杵,现代读音chu,根据周音理论,可推定古音du。但d辅音脱落,被今人误以为w辅音。午组: 仵卸吘啎忤旿杵汻玝许迕许浒 ,读音: Wǔ xiè ǒu wǔ wǔ wǔ chǔ hǔ wǔ xǔ wù xǔ hu,这里除了d辅音,还有c辅音,如许xu、汻hu、浒hu,也是合理的,因为c辅音到d辅音的转变大规模发生在商代周,所以,可以理解为午最初是c辅音,后来才出现了d辅音,或直接由c辅音颚化,变成ch辅音,省略了中间的d过渡,但卸xie、sie,似乎暗示着上古为du音,但卸字最早见于说文,更早的没有,至于它的部件是否为午,仍待发掘。)、武wu-co(从戈,古音co。武组: 倵娬斌珷碔虣赋陚鹉錻赋鹉 ,读音: Wǔ wǔ bīn wǔ wǔ bào fù fù wǔ wu fù wǔ ,其中b辅音很多,似乎可推定古音为bu,其实非然,斌从文,文古音bing,见上文文wen-bing。而虣通暴,指的是打老虎,武为意符。可排除。赋陚均为fu音,且武为声符,但其中偏旁贝、阜亦为声符,且为b辅音,所以可以理解为武只提供元音o、u,而另一半偏旁提供辅音。但同时也印证了初音理论,所有辅音均来自b辅音。)、侮wu-bi(从每、每从母,古音均为bi。每组: 侮勄娒悔挴敏晦梅毓海烸珻痗緐繁脢莓诲踇酶黣诲鋂 ,读音: Wǔ mǐn méi huǐ měi mǐn huì méi yù hǎi hǎi méi mèi fán fán méi méi huì mǔ méi měi huì méi ,可推定古音bi,其中部分有鼻音,应为晚起鼻音化,如敏、繁。此外还有一些c辅音,如晦hui、悔hui、海hai,可视为b辅音到c辅音的转化,验证了周音理论。此外,还有u韵,例如,侮wu、毓yu,可视为辅音脱落,以及i o二相性)、舞wu-bu(从无、从木,古音bu。舞组: 儛躌 ,读音均为wu。见上文无wu-bu)、兀wu-cu(兀组:卼屼扤杌矹虺豗阢靰髡鼿軏,读音: Wù wù wù wù wù huī huī wù wù k ūn wù yuè ,可推定古音cu。其中鼻音髡kun造字较晚,应该是兀的本义,也即,兀=髡的本字,后来发生了鼻音化)、

以上节选自: 孔子音准-17 ;

兀的甲骨文金文,画的是一个秃头、无辫子的孩童。

兀字是不是独体字(兀髡本字考五)(1)

髡最早见于秦国、说文,造字很晚

兀字是不是独体字(兀髡本字考五)(2)

五的甲骨文金文,很像马扎、凳子,唐代称为杌,杌为后造字。

兀字是不是独体字(兀髡本字考五)(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