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安中央大礼堂外,伫立着两棵柳树与一排松树。走近它们,不由得想起毛泽东同志的“松柳之喻”。

延安时期,毛泽东要求共产党人既要像“柳树”也要像“松树”。他说,共产党员好像柳树一样,到处插下去都可以活,长起来。柳树也有缺点,容易顺风倒,所以还要学松树,挺而有劲。柳树有灵活性,松树有原则性,柳树可亲,松树可靠。我们共产党人就是要可亲、更可靠!

“松柳之喻”其实说的是人生的两种状态。做人处事离不开松树的巍峨刚毅,也离不开柳树的灵动柔美,这两种品性之于追求完美的君子,就像阴阳之于太极,只有相辅相成,才能刚柔并济,动静协调,曲直衔接。我们共产党人既要学习松树的原则性,也要学习柳树的灵活性,将二者统一于内在气质、外化为实际行动,才能既可亲又可靠,以求获得完美的人格。

陶铸在《松树的风格》一文中指出,松树“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死它。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这正是松树风格的生动写照。“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战场上,陈树湘掏腹断肠誓死不当俘虏;敌人的监狱中,江姐受尽酷刑保全党的机密;困难面前,王进喜“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诱惑面前,杨业功清正廉洁,不移公仆本色,他们的品格和精神,都宛若青松挺立,不惧严寒酷暑,不怕风吹雨打,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

无论时代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松树的坚定性、原则性,都是我们共产党人须臾不可离开的精神品格。有了它,人生就有了定力,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能始终保持内心那份执着和坚定,恪守内心那份从容和淡定;有了它,人生就有了动力,面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始终保持旺盛而充沛的精力,保持昂扬而积极的精神。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学习松树的精神,最根本的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奋斗本色,对党忠诚一辈子,为民奉献一辈子。

柳树也是人们所喜爱的。陶渊明平生最爱柳树,人称“五柳先生”;左宗棠镇守边关、军务繁忙,仍不忘在河西走廊遍植柳树,人称“左公柳”。人们爱柳、植柳,不仅因为它婀娜多姿的外在形象,而且因为它可亲可敬的内在品格。我们学习柳树的精神,就要像它那样不计环境好差、不管土地肥瘦,在哪里都能生根抽枝,焕发蓬勃生机。共产党员更要学习这种精神,无论在哪里,都要深入群众、扎根群众,从群众智慧中获取力量,在为民造福中展示可亲形象。

今天,如何像柳树那样可亲可近?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深厚的爱民情怀,伴随着他走过每一寸土地。当镇长时,他挨家挨户探访遭遇洪灾的村民,将几百户受灾户走了个遍;当书记时,他带领群众整治村容村貌,将垃圾场建成了生态公园……廖俊波把人民摆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把为民造福看作人生最大的快乐,在群众中树立了可亲可敬的形象,干出了一番“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的事业。

在延安考察工作瞻仰中央大礼堂时,特别谈到柳树和松树的寓意,强调指出:柳树精神和松树精神正是当年中国共产党不断克服艰难困苦,取得胜利的关键。学习松树的原则性和柳树的灵活性并把二者统一起来,用之于处理改革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就能胸有韬略、手有办法,化难为易、平中见奇,实现工作层次的提升,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喻之以理经典语录(松柳之喻悟人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