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城离我的住地约莫300米有一片不起眼的胡同,在一起工作的一位“老北京”建议我有空去看看,还说那里会对我的“口味”。
于是在工作之余,我就跑去那片胡同以及里面的“史家胡同博物馆”一探究竟了。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在那片胡同里竟然居住过华国锋、傅作义、荣毅仁、章士钊、章含之、乔冠华、王炳南、黄敬、于光远、杨朔、舒绣文、焦菊隐、于是之、林连昆、蓝天野……等等历史、文化名人,而“史家胡同博物馆”所在大宅院原先的主人——陈西滢、凌叔华夫妇——也不简单,看过《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朋友对他们俩应该不会感到陌生,曾任北大教授兼英文系主任的陈西滢在当年曾和散文大家、国内莎士比亚戏剧翻译权威梁实秋一起被鲁迅批判为“资产阶级的‘乏走狗’”,凌叔华则与冰心、林徽因被称为“民国三大才女”,均非等闲之辈。
在博物馆里参观,在胡同里徜徉,恍惚间你会觉得你和厚重的历史相隔并不遥远,仿佛触手可及;你也会觉得你和远去的风云人物近在咫尺,仿佛彼此之间只隔着一个背影。由是观之,历史文化名城之所以成其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仅在于此地发生过什么著名历史事件甚至是足以影响国家、民族历史进程的大事,或是存有多少闻名中外的人文建筑或自然风光,也在于在你不经意走过的某一条街巷、看过的不起眼的景观,可能曾伴随历史、文化名人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在其或在名人传记作家、史学家笔下被郑重其事地“蕴藏”,而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最能体现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的根基所在。就像南宋词人辛弃疾在其代表作《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填的那样“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眼前不起眼的所在,当年却曾经藏龙卧虎;眼前寻常的街巷,却实实在在地惊艳过时光!不消说,无意中走到这样的地方,会带给游客多大的惊喜!
史家胡同,就带给了我这样的惊喜。[强][玫瑰][微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