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吵架,儿女该不该做裁判?

儿女该不该做裁判的说说:儿女该不该做裁判(1)

文/晏凌羊

01

早上六点,我爸妈为一条项链吵到了七点半。起因是我妈把项链放在桌子上,我爸擦桌子把项链擦进垃圾桶里,事后我妈说他肯定这样做了,我爸不承认,认为我妈是在诬赖他,后来果真从垃圾桶里找了那条项链出来………两个人为这么点小事情,在客厅里吵到震天响,吵了整整一个多小时,把几十年的旧帐都翻出来了。我说了一句“再买一条不就行了,多大件事吵那么久”,我妈认为我护着我爸、说我故意折磨她、说她才是这个家里最大的恶人,把所有毒箭都射向我。

几十年了,连话术都是一模一样,都没个新鲜点的说辞。每每此时,我都只想租个男朋友摆在家里“镇宅”。他啥都不需要做,就“在着”就行,因为我爸妈只有在女婿、媳妇等“外人”面前,才愿意约束一下自己的本性。为了能实现两人的物理隔绝,我在老家给他们买了房,两人只有天气冷的这段时间才同住一个城、一个屋檐下。

在这个屋檐下,我也已经很注重他们的物理隔绝了(是为我自己),宁肯不住自己的房子,也要租一套将近两百方的房子,让他们俩连洗手间、电视都不再共用,甚至连行走路线都不再互相干扰……现在,因着我的努力,他们已经有着丰俭由人、来去自如的晚年。回老家养老?OK的,老家房子我都给买好了、装修好了(一个在农村,一个在老家市区,也能实现物理隔离),我这边请个保姆就行。在广州和我住?也OK的。

结果……安放不了自己内心的人,无论去到哪儿都安放不了自己的肉身。有些问题,只能用钱缓解,不能根治。我想象了下:假设我们这段时间生活在上海,需要居家隔离二十几天,那么,病毒没能杀死我们,但我爸妈一定会搞到“家无宁日”。

我爸妈都是农民,一辈子啥本事没有,也赚不来钱,他们的世界就那么小,到老了甚至连“好好说话”都不会。所以,每次听人家跟我说“少来夫妻老来伴”,我一看我爸妈,就只想“呵呵”。

我也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而这可能是以当事人的悟性和能力,无法超脱和跨越的。我只能告诉自己,不能复制他们的人生,要和他们活得不一样。我又想到自己为啥11岁就要离开家求学,一方面是渴望“外面的文明”,另一方面是为了逃离贫穷的、让人窒息的家。但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就是一个人的宿命,你很难彻底逃离的。

02

我经常吐槽我爸妈,然后黑子们就给我定性“跟父母关系极差,对自己的父母充满怨毒”,还有很多“婚姻幸福,家庭和睦”的人迫不及待想解救我于水深火热之中(看把自己能的)……吓得我赶紧晒一下我妈给做的便当。

儿女该不该做裁判的说说:儿女该不该做裁判(2)

儿女该不该做裁判的说说:儿女该不该做裁判(3)

哎,谁家灶里不生火,谁家烟囱不冒烟?父母还能吵架说明他俩精力充沛、身体还行,还能多陪我几年。

我在网上吐槽了一下上述事情,并且特别强调:不是求助,无需建议。我不相信有些问题能解决、必须要解决,即使“能”和“必须”,也不该由我去解决。

结果,还是有一堆人洋洋自得地传授经验:哎呀,你就当一个好的裁判,哄哄他们怎么了?

接着,他们再意淫一个“你只要按我说的做了,接下来的情节一定会如何如何发展”得其乐融融的场景,以证明自己这套建议一定有效。哎.......这是谁给你的自信?在你家有效的事情,到别人家里一定有效?别人家里出了这个问题,一定是别人哪里做得不到位,不如你聪明、圆滑、会来事儿?想象着自己能用两句话就把别人家里存在几十年的症结解决,看把你能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不是靠单方面的“只要你做到了A,就一定能达到B效果”的意淫。你怎么知道我没试过?我是一个界限感很强的人。我认为,哪怕在家庭中,分清楚哪些事情是自己的、哪些事情是别人的,至关重要。如果说情感是游泳池里的水,那么,疆界就是游泳池的边。有了这个疆界,才能谈其他。父母吵架,那都是“他们的事情”,跟我无关。我没有做我父母裁判的义务。一旦做了,之后我就再也抽不了身。再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我怎么去做裁判?这只会让我陷入到一团浆糊的关系之中,再腾不出手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每个成年人的问题,只能自己解决。不属于我职责范围内的问题,我不越权去解决。我用了很多年的时间才找到并实践了这条能让所有人利益最大化的人际关系法则,你现在又试图让我回到“一家人搅合成一团”的中国式家庭关系中去?做梦吧!出个只会把一家人关系搞得更浆糊的馊主意,还自以为高明....这是谁给你的自信?至于“你做到了A也没达到B效果,是因为A做得不到位”,那简直就是斜教。连自己的说教欲和优越感都克服不了的人,能给出什么有价值的建议啊?能掰扯出点道理,那也是不值钱的。

03

另外,我觉得图中这个网友的心态蛮有意思,值得开贴分析一下。

儿女该不该做裁判的说说:儿女该不该做裁判(4)

第一、我讲到了父母吵架这回事,她立马把自己代入了“委屈媳妇”的角色......可以说,她围观的是我的故事,安放的却是自己对老公的不满。正常人看别人的父母吵架,怎么会想到这一层?从这段表述看来,她的老公已经用实际行动做出了选择——站老妈。她“有压力,没解决”,所以,才会看到这个案例就乱投射,甚至把对“不作为老公”的怨恨投射到了一个与自己生活不相干的博主身上。第二、“父母吵架,儿女应当冲出去当裁判”,居然能和“婆媳产生矛盾,丈夫要当好和事佬”一样?这是什么样的人才会有的认知?!几乎所有婆媳矛盾发生的主因,都是母子关系没有搞好。换而言之,是母子俩没实现第二次“母子分离”(第一次是出生),是儿子的事情不能全权自己做主。婆媳产生矛盾了就找老公当裁判是什么鬼?老公就是全家的“青天大老爷”,家里发生点啥破事儿都需要这个“青天大老爷”来主持公道?OK,那我有点理解古代的男人在家里的权力为啥这么大了。遇到鸡毛蒜皮的事,婆婆和媳妇都无权自由决定和处理,只能等待家中的“老爷”为这些事盖棺定论、评判对错。婆媳关系是因姻亲关系衍生出来的....需要“中间人”的黏合是不假,但这种黏合是不是一定要靠丈夫当“青天大老爷”来实现?

我认可的“黏合”,更多是传达善意,而不是婆媳遇到矛盾了就站出来当裁判。当这种裁判,啥时候是个头?事实上,家庭内部,也存在利益博弈。人家母子俩能联起手来欺负你,本质上是因为看准了你弱势。你若是拥有“敢让老娘不爽,老娘就把你赶出去”的实力,根本不需要谁来为你主持公道,因为你就是你自己的公道。还稀罕“老公地理解”?对不起,有实力的人直接就按自己认为的公道行事了,不需要别人的裁判和理解。没实力又有软肋,那就得忍。至于“父母吵架,儿女要冲出来当裁判”这个,我就更加无法理解了。婆媳不能互选,但夫妻关系却是自己选择的,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买单。夫妻关系是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是亲子关系,父母应当要为自己的婚姻负责、要为自己和儿女的关系负责....可是,啥时候,儿女要为父母的婚姻关系负责了?照这逻辑,父母是不是也得为儿女的婚姻负责?当在儿女与他们的伴侣吵架的时候,父母也冲出来做裁判?

浆糊式家庭关系,就是你们这堆人“分不清楚人际关系边界”的人搞出来的。如果儿女从小热衷于当父母的裁判,会产生怎样的后果?第一、儿女越位,代父母行使他们自己该行使的职责,导致儿女过于早熟,一生背负着父母给的负累生活,丧失自我发展和飞升的能量。

第二、父母习惯了儿女的裁判,处理冲突和矛盾的能力越发退化,最终活成儿女的外挂...在这样的家庭关系中,父母不是父母,儿女不是儿女,所有人界限不清,搅合成一团。大家稍微积蓄了一点能量,也全部拿来内斗,而不是创造。

讲真,我要是把我的能量都拿去掺和我父母那堆破事儿,那我决计走不到今天。我好不容易才把自己摘出来,现在又要跳进火坑去?有病啊?现在,我也明确告诉我的女儿:你父母的恩怨,跟你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我们也不需要你站出来当裁判,或是站队哪一方。你只需要关注你爸对你好不好、我对你好不好。我们的事,跟你无关。同意上述言论的人,是希望以后你跟你的伴侣发生矛盾了,你的儿女也能冲出来给你们做裁判的,是吗?都已经是成年人了,吵个架还需要裁判?别人不想当,还拿着别人怨恨?

OK,我水土不服,就服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