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农民朋友们庆祝丰收的喜庆日子。日前,2022中国农民丰收节暨京东农特产购物节线下主会场活动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会上,京东发布乡村振兴最新战略举措,将通过“品牌升级”、“服务升级”、“投入升级”,推出扶农助农、全程专业指导、全环节品控、专属培训等多项帮扶举措,助力乡村振兴。京东零售CEO辛利军表示,京东集团拥有超过42万名员工,其中70%来自于农村,举办“京东农特产购物节”旨在助力打造高质量农产品,带动亿万农户扩大销售,增收致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离不开数字经济对农业的赋能,更离不开一批又一批的“新农人”们的共同努力。
作为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北川腊肉从“土货”发展成了亿元级的大产业,还带动了当地百姓致富脱贫就是其中的典型,带头人就是北川禹珍实业董事长王华祁。
这对夫妻 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王华祁是世代相传的北川老腊肉制作手艺人。2008年“5·12”地震时,王华祁失去了自己原配妻子,经营多年的工厂只剩下4根柱子。人生、家庭、事业面临着重组和重建。
2012年,王华祁和曾在绵阳做抗震志愿者的刘昱彤重组家庭,婚后两人不仅携手共进,将北川腊肉做到了年产值近一亿元,还共同养育了5个孩子,实现了家庭事业双丰收。“我人生最大的收获,就是1 1=7。”婚后,王华祁和刘昱彤生育了2个孩子,加之各自的孩子,共同组成了一个7人大家庭,一家人生活得十分和睦。
创业多年,夫妻俩遇到过大大小小的不少困难,让刘昱彤最为感动的是北川人身上的坚韧和互助的精神。
有了妻子的支持,王华祁在传承羌族古法传统腊肉制作技艺的基础上,不断适应市场对传统食品的质量需求,通过“公司 基地 农户”的模式,建立多个高山生态黑猪养殖基地,带动农户增收。
同时,引进低温脱水设备和高低温交替烘烤设备,满足腊肉色香味感观和低烟熏味的要求,实现高山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突破腊肉加工时空限制,大大提高产品加工生产能力,能够满足5000头生鲜猪肉的冷藏和北川老腊肉的加工。
2017年,王华祁带领公司在北川坝底乡通坪村开展“川藏黑猪”新品种引进农业科技扶贫项目。通过投资800万元新建3600余平方米川藏黑猪母猪繁育场,在当地形成年产仔猪5000头的规模。根据合作计划,该村32户农户每年仅分红就达到了2000余元。依靠养猪产业,通坪村顺利实现了脱贫。
随后,王华祁又将这种模式复制到了全县的多个乡村,通过“公司 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方式,先后与各乡镇的5家合作社签订生猪代养协议,并在全县建立了6个重点村的生猪代养基地,2019年带动农户2000余户,实现增收1380万元,其中带动基地内70余户增收263万元。
“我不能下地干活,他们给我猪苗,我帮他们养,出栏后他们以合同价格回收,这样一栏一栏地养着小猪,我的生活就好起来了。”对于这种模式,通坪村村民唐六庆满是感激。如今靠养猪,唐六庆一家年收入保持在20万左右,实现了小康生活。
京东“新一代基础设施” 振兴乡村经济
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王华祁收获了不少殊荣:四川省诚信企业家、四川省脱贫攻坚奖先进个人、2020中国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四川省丰收奖先进个人。王华祁说:“别人都说是我帮助了当地百姓,但其实是当地百姓在帮助我,北川的一山一水养育着我。”
如今,禹珍实业已实现年营业额超过一亿元,线上销售占比6成,产品进驻京东、全国扶贫832等电商平台,开展北川农产品县长网上直播带货等活动,把北川腊肉推向了全国。
这其中,作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京东长期以来打造形成的“新一代基础设施”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了解,经过多年耕耘,京东已建立起覆盖城乡的供应链基础设施,并与各地区富有特色的产业带相结合,打造形成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数字化供应链,成为振兴乡村经济带动农户致富的“新一代基础设施”。
业内人士认为,在振兴乡村经济过程中,作为“新一代基础设施”的京东数字化供应链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这也让不同的地区站在农村产业革命的起跑线上,有机会搭上互联网技术的快车。
据刘昱彤介绍,他们在京东平台的北川羌族馆开店之后,不仅带动了销售增长,更重要的是通过京东电商平台,有效降低品牌打造的渠道和宣传门槛,对接到全国市场。尤其是京东的品牌引领作用,能够帮助他们的产品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更重要的是,京东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物流优势让他们降低了物流成本,而且京东物流的快捷也提升了购物体验,提升了客户满意度。在部分地区突发疫情、自然灾害等不确定的情况下,京东物流也能保障发货。
根据京东发布《2018-2022地标农产品上行趋势报告》,如今全国消费者对四川农产品的关注度在持续升温,近五年网上销售的四川农产品年均增长超29%,在消费者的搜索词中,四川腊肠、四川腊肉、四川泡菜、四川牛肉干等的搜索量最高。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刘永豪 审核 戴震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