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路上,发现美,分享快乐!

从鲁迅公园出来,沿四川北路向南,老远就能看到路的尽头有个大牌坊,这里就是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多伦路呈“L”型,原名窦乐安路,窦乐安是一位英国传教士的名字,这块地属于公共租界,他看中此处宽松的环境,买地后就做起了招商引资的生意,并用自己的名字命名。

上海人文气息的地方(堪称现代文学重镇)(1)


穿过牌坊,就进入了多伦路,地面上铺设着青砖,汽车应该是不能通行的,但也有几辆车在里面走,可能是附近居民或商家的。街口有一间空着的旧洋楼,上面有“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没有开放,估计只是一间普通的民宅。

上海人文气息的地方(堪称现代文学重镇)(2)

街口的公咖咖啡据说很有名。鲁迅晚年的住所就位于多伦路一带,估计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对面的虹口公园才会改名鲁迅公园。鲁迅肯定经常路过这家咖啡馆,他戏称它是革命咖啡馆。咖啡和革命,就像两根平行线,是永远不会相交的,但在鲁迅辛辣的文笔下,竟然奇异的组合在一起,这也只有在租界文化笼罩的上海,才会发生。而鲁迅当年之所以选择在这里生活,看重的也是它的相对安全。

上海人文气息的地方(堪称现代文学重镇)(3)

除了鲁迅,还有郭沫若、瞿秋白、茅盾、叶圣陶、夏衍、冯雪峰、沈尹默、丁玲等文学巨匠,都曾在这里生活过,这也铸就了多伦路“现代文学重镇”的历史地位。街道两旁的房屋基本都是老房子,但可能是因为商业化的原因,个人感觉相对于思南路和武康路来说,会少了很多旧上海的韵味。房子是老房子,有些门面在做着古玩生意,街上还立有几尊文学家的塑像,但走在上面却好像是走在仿古街上,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上海人文气息的地方(堪称现代文学重镇)(4)

倒是位于东边出口处的一家现代美术馆引起了我的注意,展览的主题叫“几近天堂”,反应的是当年欧洲人对于亚太的错误认识,在那些早期的地域观念中,亚太地区被视为可以同时提供富裕“闲暇”和廉价“劳作”,这种观念至今仍渗透在西方的流行文化中。很多作品属于行为艺术,不太适合国人的思维。

上海人文气息的地方(堪称现代文学重镇)(5)

东路口牌坊旁有家店铺叫“淳欣食品”,里面卖的基本都是上海本地的土特产,无意中走了进去,发现里面的顾客真多,似乎都在抢购着什么,看了看无非就是些日常生活用品,没搞懂是什么情况。这家店的旁边有家糕点铺“芈庆铺子”,门口好多大爷大妈在排队,也不知是买啥好吃的,我也凑了个热闹,一边排队一边了解情况,原来它家的点心做得好。

上海人文气息的地方(堪称现代文学重镇)(6)

我忽然想起刚才在鲁迅公园里,成群打发时间的老人,难道是到了晚饭时间都跑过来采购?还有中午在虹口体育场旁边的KFC吃饭,同样看到好多银发族。也许这里是上海最接地气的地方吧,难怪当年有那么多的文学家,选择在此处生活。

(极客行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