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用宰相肚里能撑船,海纳百川来形容一个人的肚量大,那么这片“海”里丢了一颗绣花针又该怎么捞呢?最近,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急诊医学科就接诊了这样一例患者。幸运的是,急诊科成功的从患者的肚子里捞出了这根针,让他顺利出院。

11岁少年体内惊现绣花针

急诊巧妙制定救治方案

近日,11岁的小杨起床后一直感觉肚子疼痛,甚至直不起身,到医院拍片才发现居然是一根“针”在作祟。反复询问病史,绣花针如何进入体内的原因与过程均不详。

发现这种情况后,留守在家的小杨和奶奶辗转多家医院,寻求救治,但都未成功。之后,他们来到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急诊医学科就诊。

教科书式抗洪救人(现实版大海捞针)(1)

▲患者术前伤口(绣花针经肚脐进入体内)

患者到达急诊科后,急诊创伤团队通过详细问诊查体及CT检查,快速判断异物为绣花针,从肚脐刺入腹腔,已经在体内发生”游走“,极可能已经造成多段肠管及重要血管的损伤。

创伤手术团队利用CT数据,分别对患者肠道、血管、实质性脏器进行了三维重建,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了三维影像预手术推演,决定对该患者实施腹腔镜微创手术。

教科书式抗洪救人(现实版大海捞针)(2)

▲患者X光图

教科书式抗洪救人(现实版大海捞针)(3)

▲患者CT影像

教科书式抗洪救人(现实版大海捞针)(4)

▲患者组织三维重建

克服两大难点

医护实现“大海捞针”

确定了异物的位置后,依然有两大难点摆在医护面前。

此例手术难点,首先在“捞”上:

第一、人体肠道在不停规律蠕动(5-20mm/s),绣花针位置会随着肠道的蠕动而发生移动,移动的过程不仅增加了手术探查的难度,还可能发生进一步损伤,如:刺破肠管、血管及腹腔内其他脏器,造成腹膜炎、腹腔内出血的可能,一旦进入血管腔,还有可能随着血液循环游走全身,危急生命。

第二、金属针细小,长度约4cm,腹腔内结构复杂,肠管、血管重叠排列,如采用传统C臂透视定位法进行异物定位,很难精准确定异物与腹内脏器的关系,手术难度大。

第三、虽然术前CT可以很清晰地显示异物的位置,似乎一伸手便可以取出,但一般情况下此类患者需要接受剖腹探查手术,这主要因为外科医生须借助“触觉”才可能更为快速准确的找到异物,不过此种手术,需把患者腹壁切开约20cm(手术创伤巨大)。

第四、腹腔镜手术可以显著降低手术损伤,但是由于操作者只能通过手术器械间接的接触内脏,缺少了“直接触感”,且术中腹腔视野与操作空间有限,因此探查手术难度极大。

为此,急诊医学科基于多组织结构CT三维重建技术进行了严谨仔细的预手术推演,并建立了以知名血管、实质性脏器、重要骨性标志物为主体的“导航”体系,为手术医生在腹腔镜探查术中,能精准找到异物及可能存在穿通伤口的肠管提供了坚实保障。

教科书式抗洪救人(现实版大海捞针)(5)

▲腹腔镜手术探查中

手术的另一个难点在“补”上

该患者体内绣花针穿过多处肠管,尽管针的直径较小,但由于留置体内时间较长,取出后仍存在肠液漏出造成肠瘘或腹腔感染的风险。但腔镜良好的放大视野,以及充分严谨的术前预手术准备,让更精细的肠壁修复成为可能。

急诊医学科最终通过腹腔镜顺利将异物取出,并对多处穿孔肠管进行了修补,避免了腹腔大量失血等危急情况,术中出血仅20ml。现患者已痊愈出院。

教科书式抗洪救人(现实版大海捞针)(6)

▲术中视野下的“绣花针”、取出的绣花针

该病患的治疗过程中,西南医院创伤患者绿色通道为患者的救治节约了大量宝贵的时间,西南医院急诊创伤中心长期致力于先进的微创治疗,持续发展微创技术,让更多复杂创伤患者能以更小的手术代价,获得更大的手术收益。

专家提醒,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要慎重处理缝针、玻璃渣、细钉等细小尖锐的物体,以避免发生意外。一旦发现可能遭受此类物品的伤害,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来源:西南医院

责编:何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