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关工作数年,时常听到这样的话:“我又不是领导,没什么权。”无疑,这话是出自不担任领导职务的同志之口。有的人不过是嘴上说说,或开个玩笑,或出于谦虚,以示位置摆得正,但有的人着实抱有这样的想法。

机关干部有领导和非领导之分。按照干部工作术语,前者称为明确职务干部,比如股长、科长、处长和局长等;后者称为不明确职务干部,比如参谋、干事、助理员和秘书等。记得有句俗话:“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意思是虽然在机关,但如果不当领导,没有权,说话就没人听。

其实,无论参谋、干事还是助理员、秘书,这些机关干部本质上都是首长机关的参谋人员。机关参谋人员有3次建议权,这既是对机关参谋人员建议权的尊重和维护,也是对机关参谋人员行使建议权的鼓励。或许,在有些同志看来,建议权不算权,什么事情都决定不了。其实不然。机关参谋人员身在职能部门,承办具体事项,对工作情况最清楚,对政策规定最熟悉,出主意、提建议往往影响着党委、领导下决心、作决策。

建议权看似不大,但建议被采纳就会产生很大效力。在抗美援朝时期,参谋雷英夫在对朝鲜战场态势进行充分研究后,提出美军很可能在仁川登陆,将朝鲜半岛拦腰截断,包围朝鲜人民军。他经过再三考虑,先向周总理报告,后又向毛主席汇报。事后证实,1950年9月15日,美军果然在仁川登陆。在战争时期,参谋的一个宝贵的建议可能事关整个战局的发展动向。如今,机关干部的建议权与部队建设息息相关,他们下基层很受尊重,这除了是因为他们代表机关而被高看一眼、厚爱几分外,实际上也是基层对其手中建议权的“敬畏”。现实中时常可见,基层就有关问题对机关干部说“请为我们反映一下”,就是希望机关干部提建议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机关是党委、领导的“智囊”,是上下联系的“桥梁”,地位重要,责任重大。对于机关干部而言,敢于坚持原则,积极建言献策,是履行职责的必备素质。做不到这一点,仅满足于收发传达文件,遇事全由领导拿主意,领导说啥就是啥,不敢唱反调,只是“顺杆爬”,就是不负责、不作为,就是失职和渎职。倘若机关干部认为自己无职无权,甚至提到“权”字,想到的不是建议权,而是实实在在的支配力量,比如在经费使用、人事调整或其他敏感问题上说话管用,这不但意味着思想认识上的偏差,还将导致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的淡化。

机关干部特别是参谋、干事、助理员和秘书等,抛去“无权”的思想,认为自己有“权”,这更有利于增强事业心、责任感,也更有利于督促和鞭策自己谨言慎行。“站在全局谋一域、着眼长远谋一时。”作为一名合格的机关干部,不仅要争取让自己出的主意被吸收、提的建议被采纳、订的计划被实施、拿的方案被通过,还要让它们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领导管理不当要负什么责任(不当领导也有责有)(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