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央企大骗局,假央企如何行骗(1)

一周热闻荐读

(9月19日-9月25日)

国务院国资委曝光528家假央企:伪造材料、虚假挂靠

采写:南都记者 陈秋圆 编辑:梁建忠

国务院国资委再掀“打假潮”,自去年10月对外公告首批353家假冒央企名单后,今年9月20日又发布了第二批假冒中央企业名单,包括宜昌中铁建业康养有限公司、中核(山东)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山西新华活性炭产业有限公司等175家企业,两批共曝光假央企528家。

国资委表示,近期,部分中央企业对外公告了一批假冒国企名单,明确有关公司及其下设各级子公司均为假冒国企,与中央企业无任何隶属或股权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投资、合作、业务等关系,其一切行为均与中央企业无关。现将中央企业公告的假冒国企名单汇总公布,请社会各界提高警惕,注意防范风险,如发现其违法犯罪行为,请尽快到公安机关报案。

南都记者此前报道,目前,我国央企有130多家,包括由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实业类央企,公示有98家,这也是一般意义上大家所说的央企。央企资产雄厚,规模庞大,拥有众多上市公司和子公司等。不少企业看上央企的资源和实力,通过伪造相关材料等形式,将企业登记为央企子公司,以假乱真,借央企名义便利融资,获取利益。其中被曝光的4成多假国企与能源行业、科技企业相关。而一些企业借助虚假“挂靠”的方式化身“央字号”“国字号”,甚至还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

坐拥4家央企总部的雄安将再争取央企落户,沪深等城发力竞争

采写:南都记者 陈秋圆 编辑:梁建忠

假央企大骗局,假央企如何行骗(2)

“雄安新区承接疏解取得突破性进展。从2021年起以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和央企总部为重点,分期分批推动相关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区疏解。”9月20日,国家发改委就区域协调发展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其中介绍了雄安新区五年来的建设成果。目前,首批标志性疏解项目加快在新区落地,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等3家央企总部启动建设,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注册落地,首批疏解的高校、医院基本确定选址。

南都记者统计发现,国资委公布的98家央企名录中,雄安新区就坐拥4家央企总部,数量在北京(69家)以及上海(6家)之后,上升至央企总部第3多的城市。

未来的央企总部分布格局还将变动。从区域分布来看,国资委监管的98家央企中,京津冀73家(北京69,雄安新区4);粤港澳大湾区9家(深圳3,香港3,广州2,珠海1);长三角龙头上海6家;东北地区5家(哈尔滨1,齐齐哈尔1、长春1、大连1、鞍山1);中部地区4家(武汉3,赣州1),西南重镇成都有1家。

名律师任法官7年:更理解体制逻辑,要让更多律师进法检系统

采写:南都记者 郭若梅 程姝雯 编辑:梁建忠

假央企大骗局,假央企如何行骗(3)

商建刚曾有7年的法官从业经历。

在网上时不时晒生活、表达感悟的那个商建刚又“回来”了。

2015年,商建刚辞去“年创收千万”的律师职业,经遴选进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担任三级高级法官,成为国内“律师转任法官第一人”。7年里,他先后因律师当法官、办案数量、就“律师撕裤事件”发表观点成为舆论焦点,其后他停更微博暂别公共舆论场,潜心办案。

今年初,商建刚经组织调动赴上海政法学院出任副教授,再一次的“身份转变”让他重新走进公众视野。司法改革、法律职业流动依旧是环绕他的关键词。当了16年律师、7年法官,他更确信“从律师学者中选任法官检察官”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离开法院去高校,并不意味着这个制度的失败。我更想从学者研究的视角为制度进一步完善提出有效建议。”日前,商建刚接受南都记者专访,回顾7年法官经历的收获,再谈对法律职业流动的思考。

在商建刚看来,应该加大法官和律师间的“正常交流”,促进职业间的流通。他建议,通过“聘任制”更大幅度从律师从选任法官、同时为受聘者提供多种退出方式,免去后顾之忧,吸引更多优秀律师进入法院,提高法治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我国法律共同体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槟榔管理陷尴尬:不按食品管理的制品,网络食品店还在搞促销

采写:南都记者 吴斌 编辑:梁建忠

假央企大骗局,假央企如何行骗(4)

在电商平台上,产自湖南的槟榔制品在各个网络食品店上售卖。

最近,浙江省义乌市“禁售”槟榔的消息引发关注。义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监管科相关人士9月20日表示,“目前没有接到在全市下架槟榔的说法,而是要把槟榔当做‘槟榔制品’来销售,不得按照食品来销售。且要分区域售卖,槟榔不能跟食品混在一起售卖。”

然而,公开信息显示,四川省多地以及江西南昌等地已经下发通知,要求食品经营者不得将槟榔制品作为食品销售。江西南昌要求,食品经营者不得再购进槟榔制品。

对于槟榔制品的管理,目前国家层面已经明确要求不再按食品属性来管理,负责食品生产流通监管的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2021年亦给湖南省和海南省市场监管局印发通知,明确这一要求。

但槟榔制品是否彻底禁售?如果不禁售,按什么模式监管,仍是尚未捋清的问题。此外,在互联网电商平台上,标注为食品店的多个商家仍然在销售产自湖南的槟榔制品,相关执法也有待落实。

北电学生借他人账号偷存私密照,号主主动借出对方就无责吗?

采写:南都记者 樊文扬 实习生 徐劭航 编辑:蒋琳

当知根知底的老朋友突然找到你,以工作任务为由要求借用你的百度账号,你会怎么做?

近日,有网友发文称,有人以制作软件需要用户测试为由,多次向自己借用苹果应用商店账号、百度账号等。该网友借出账号后,发现对方擅自登录自己的百度网盘账号,浏览并下载了大量私密照片。同日,偷存照片者所属的北京电影学院学工部发文称已针对此事成立专班开展调查。经该网友统计,目前有大量女生曾有过被这位同学索要账号的经历。

有法律专家告诉南都记者,虽然网友将账号借出的行为存在不妥,但借账号只是基于原约定的软件测试目的,并不意味着同意对方窥探、下载账号内隐私信息。此举侵犯了被借用账号人的个人信息,可能需承担民事责任,包括赔礼道歉等;如果下载他人隐私信息且达到一定数量的,还可能面临更严重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