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培训笔记(海韵教育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八大变化)(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八大变化(三)

吴中区香山实验小学 周夏

苏州大学实验学校 徐斌

新课标中“学业质量”这一章是全新增加的独立部分,主要阐述了“学业质量内涵”和“学业质量描述”,并具体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学业质量标准分学段进行相应的学业质量描述。那么,新课标中为什么要新增“学业质量”这一章内容?究竟何为“学业质量”?何为“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标准”具体有哪些作用?为了更好地解读新课标,笔者以小学数学一线教师的视角,对以上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并思考“学业质量”对我们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启示。

背景分析

教育部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和2014年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中,前后相继提出要“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制定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和高等学校相关学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根据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年级、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成都要求指导教师准备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考试评价更加准确地反映人才培养要求。”可见,在新课标中呈现学业质量是一种必然趋势,学业质量不仅是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的要求,也是培养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

但学业质量标准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为此,教育部专门组建专家团队来进行研究。专家们根据当前国际上的共同做法,发现学业质量标准不是指根据学生在学业水平测试中的实际表现水平而制定的成就标准或表现标准,而是以基础教育阶段总体教育目标为导向,以公民素养和学科核心能力为基础的规范性成就标准或表现标准。结合我国国情,专家们对学业质量进行了本土化研究。考虑到我国目前的研究基础和研制水平,不考虑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业质量标准统一,而是研制某个学科在某个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

随后,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适合普通高中阶段的学业质量,提出“数学学业质量水平是六个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综合表现。每一个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划分为三个水平(水平一、二、三),每一个水平是通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和体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情境与问题、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表达、交流与反思)进行表述的。”

2021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和《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2021年修订版)》两个相关文件中也分别强调要“完善学习过程评价与考试结果评价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统筹处理好考试、作业、日常评价、质量监测等方面的关系”和“紧扣课程标准,监测学生各学科领域的发展水平及核心素养”。可见,为了国家政策能够更好地落地实施,新课标中呈现“学业质量”是顺势而成的。

学业质量内涵

1.学业质量

新课标将“学业质量”界定为:“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可见,学业质量的主体对象是学生,培养的总目标是学生核心素养,关注学生完成某一阶段课程学习后,所达成的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这里的“阶段性”是一个阶段、是一段过程,可以是一个单元、一个学期,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等。

同时,学业质量也是对学生完成学科阶段性学习后,多方面发展状态的综合、整体的真实反映,改变了过去单纯看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这是确立新的质量观的标志。学业质量是学生过去某一过程性阶段性学习的表现,它不单反映学生学业成就的水平,还是反映学生阶段性学习后所获得的核心素养表现。这将引导教师在教学时更加关注育人目标,关注育人过程,关注学生核心素养。

学生数学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中,表现出的知识、能力、素养都是来反映数学核心素养的一部分。这里的学业成就,应该是数学学科“四基”“四能”和数学核心素养的融合表现。“数学课程学业质量反映的是经过数学课程某个阶段的学习,如经过1个单元、1个学期、1个学年、1个学段的学习,通过学习相应的数学主题、单元知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理解和把握,对‘四基’(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和‘四能’(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实际掌握情况,反映的是学生通过阶段性的学习后达到的学业真实水平。”

2.学业质量标准

新课标中关于“学业质量标准”的阐述如下:“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

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总目标是“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三会”在小学达到什么程度?就是学生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学业质量。

学业质量需要通过一定的标准进行刻画。就数学学科而言,数学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体现的是以数学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学生应当达到的水平,而不是学生的真实水平;同时,也是对学业成就的整体要求,具有多维结构,涉及相应学段的数学课程内容主题、数学核心素养表现、“四基”“四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维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培训笔记(海韵教育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八大变化)(2)

制定数学课程学业质量标准的主要依据有:义务教育各阶段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表现、课程总目标、各学段课程内容要求及学业要求。数学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基于数学课程内容要求制定的。由此可知,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学业质量标准难度有多大?但是,有了学业质量标准,我们就能较好地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进行整体刻画,怎样是达标,怎样是不达标。因此,学业质量标准是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之间的标尺,是日常教学课程实施的依据,是数学核心素养落地的标准。

3.学业质量描述

新课标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学业质量描述”:

(1)以结构化数学知识主题为载体,在形成与发展“四基”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等。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与社会情境,以及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数学与科技情境中,在经历“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和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维与数学的语言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模型观念、数据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

(3)学生经历数学的学习运用、实践探索活动的经验积累,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初步养成独立思考、探究质疑、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初步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

可以清楚地发现:数学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依据义务教育各阶段学生核心素养表现、各学段课程与学业要求,分别从知识与技能、情境与问题、情感与态度这三方面来进行描述的,清晰、明了,结构清楚;同时,在对学科内容的描述时,同样也进行了结构化处理,针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的学习主题,具体评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达成及发展情况。与数学课程目标相呼应,数学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也是从“四基”“四能”以及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进行描述,每一个方面都与核心素养的要求融为一体。

新课标在具体表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学业质量标准的内容时,按照每个学段的要求分别进行了阐述。每一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都也是具体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描述,其中第一部分主要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第二部分是情境与问题方面,第三部分主要是情感与态度方面。

结合新课标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小学阶段的学业质量标准,可以看出,学业质量标准具有以下特征:

(1)知识与技能,注重结构化

为了对应于数学课程内容的四大领域以及课程目标的进阶表现,下面分别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四个领域,梳理出小学阶段每个学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应有的学业质量标准,以及对应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表1~表4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培训笔记(海韵教育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八大变化)(3)

由此可知,新课标中数学课程学业质量的要求是:从学习领域到学习主题,学生需要将每节课积累起来的数学知识,阶段性地加以归纳和整理,使之条理化、纲领化;在这个过程中,数学知识不是堆积,而是逐步积累,螺旋上升,然后阶段性地打通、融合,最终形成一张知识网;同时,在形成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表现相应阶段该有的数学核心素养。

(2)情境与问题,注重现实性

新课标有关学业质量描述的第二部分是关于“情境与问题”方面的要求标准,下表(表5)具体梳理了小学每个学段在情境与问题方面的质量描述。根据这些描述,我们能清楚地知道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与情境的核心素养表现主要是“意识”,即抽象意识(数感和量感)、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从“三会”核心素养要求来看,这个部分强调了“用数学语言表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这样的学业质量是基于学生数学学习实际出发的标准,是在“四基”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四能”目标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创设适应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真实情境、数学情境、科学情境等,有力发展“三会”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培训笔记(海韵教育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八大变化)(4)

小学阶段情境与问题方面学业质量描述

(3)情感与态度,注重反思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培训笔记(海韵教育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八大变化)(5)

新课标有关学业质量描述的第三部分是关于“情感与态度”方面的要求标准,下表(表6)具体梳理了小学每个学段在情感与态度方面的质量描述。根据这些描述,我们能清楚地知道在小学阶段学生情感与态度的核心素养表现主要是“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贯穿着“好奇心”“求知欲”“兴趣”“自信心”“独立思考”“学习习惯”等要求描述。可见,新课标继承了“2001版课标”和“2011版课标”一直强调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新增和强化了“自我反思的意识”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样会使得数学学习的过程更加周密、严谨、成熟,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在第一和第二学段还特别重视“操作、游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数学情景化、生活化,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培训笔记(海韵教育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八大变化)(6)

小学阶段情感与态度方面学业质量描述

海韵教育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八大变化(一)

海韵教育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八大变化(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