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是由三大民族(马来族、华族、印度族)和100多个少数民族(卡达山杜顺族、马兰诺族、卑南族、西马原住民等等)所组成的君主立宪制的联邦,华人人口跟南京市一样多,约占人口23%。

文莱跟马来西亚有什么区别(新加坡和文莱的汉语分布)(1)

新加坡由四大民族(华族、马来族、印度族和欧洲裔)所组成的共和国家,华人占了该国75%,是除中国外华人占人口比例最高的主权国家。

文莱跟马来西亚有什么区别(新加坡和文莱的汉语分布)(2)

文莱由是由三大族群(文莱马来族、华族和土著所组成)的君主集权制伊斯兰国家,占文莱人口约15%。

文莱跟马来西亚有什么区别(新加坡和文莱的汉语分布)(3)

而华人(汉族的代称)主要是由福建省和广东省的移民后裔组成,另外存在着少数海南省和广西省(现称广西壮族自治区)移民的后裔。

马来西亚华人对汉语各方言的称呼:

华语——汉语-官话-北京官话-普通话

福建话——汉语-闽语-沿海闽语-闽南语-泉漳片

潮州话——汉语-闽语-沿海闽语-闽南语-潮汕片

海南话——汉语-闽语-沿海闽语-琼雷话-海南片

福州话——汉语-闽语-沿海闽语-闽东语-福州片

广东话——汉语-粤语-广府片

广西话——汉语-粤语-(个人无法分类)

客家话——汉语-客家语

以下就是马来西亚大致上的地图中文版,让我们能更加了解马来西亚的城市以了解汉语的分布。

文莱跟马来西亚有什么区别(新加坡和文莱的汉语分布)(4)

文莱跟马来西亚有什么区别(新加坡和文莱的汉语分布)(5)

以上汉语方言的地图,还有些遗漏,接下来一一概述。

语言分类上,潮州话(潮汕话)属于一种闽南语,所以就把它列入闽南语里了,广西话和广东话都计入在粤语。

大部分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年轻华人都会华语,文莱方面好像并不多,因为文莱华人主流的沟通语是福建话。

分布地区

马来西亚

粤语:主要分布于西马来西亚中部地区,尤其是雪兰莪州中部、霹雳州中部和森美兰州。粤语为华人主流沟通语的地区有吉隆坡、怡宝、芙蓉、沙巴的山打根(外号是小香港)和其它巴生谷东部地区。

闽南语:主要集中在西马来西亚北部地区(吉打州、槟城州、玻璃市州、霹雳州西部)、东海岸地区(吉兰丹州、登嘉楼州和彭亨州)和南部地区(马六甲州和柔佛州),在沙巴、砂拉越和雪兰莪沿海地区(如沙白安南县、巴生县、瓜拉雪兰莪县、瓜拉冷岳县)的城市也有分布。是槟城、太平、双溪大连、玻璃市等北马地区(西马来西亚北部)华人的沟通语,在南马地区(西马来西亚南部),闽南语和普通话都是华人社会主流语言。

闽东语:主要集中于西马的霹雳州沿海地区和东马的砂拉越州。在砂拉越的诗巫(外号是新福州)的强势语言。

客家话:主要分布于西马来西亚中部地区和沙巴州。主要城市是煤炭山(雪兰莪州)和亚庇。客家话人群正在逐渐被粤语吞噬,目前只剩下少数客家人会说。

新加坡

新加坡主流的汉语方言是闽南语泉漳片和潮汕片,但在新加坡的推广华语政策的抹杀下已经成为家庭用语,但是在新加坡人的日常中会使用一些闽南语词汇。(李显龙在演讲中突然蹦出一个"山龟"suann kui我是很惊讶的)

文莱

文莱华人主要是福建省金门人的后裔,所以闽南语泉漳片是文莱华人沟通的语言。

发展

目前,马来西亚各汉语已经发展出更多的分支,比如:

槟城福建话:汉藏语系-汉白语族-汉语-闽语-沿海闽语-闽南语-泉漳片-东南亚福建话-北马福建话-槟城福建话,是泉州话和漳州话的混合。

闽南语

北马福建话主要分布在北马地区,是泉州话和漳州话的混合,但漳州腔占优势,发音跟南马福建话不一样。

南马福建话主要分布于南马和中马地区,泉州腔占优势,有一些潮汕词汇。

特有词汇(闽南语的读音采用台湾闽南语罗马字系统):交缘(ka in,对应马来语的kahwin,结婚)、公私(kong si/kuong si,分享,同时也是马来语词汇)、仙(sen,货币单位,同时也是马来语词汇)、老君(lo kun,医生)、老君厝(lo kun tshu,医院)

粤语

粤语是巴生谷地区、怡宝和森美兰的通用语,多数非广东籍华人都听得懂粤语。粤语使用人口中约有一半不是广东籍华人,可见粤语的强势地位。其原因很明显,是港剧的潮流所致。粤语和闽南语是马来西亚唯二不担心消亡的汉语方言。

客家话

虽然客家人是马来西亚华人里的第二大方言族群,但由于与广东人的聚集地大致上重叠(都是矿区),文化上又相对弱势,这导致很多客家人放弃教导下一代客家话,客家话使用人口可能跟比福州话稍微多一些,但是在乡下保留得还算可以,至少在乡下客家人之间还会说客家话。

海南话

基本上已经扑街,多数海南人融入于闽南语和粤语社会当中。少数海南村都面临存亡问题。

福州话(和其它闽东语)

在砂拉越的城市以外几乎在城里没有存在感,但是在福州话聚集地还算保留得可以。

官话

沙巴华人中约有有100户说官话的华北人(河北、天津和山东),由于马来西亚华人社会推广华语(也属于官话),所以没有存亡危机,但是腔调已经日渐接近东南沿海腔调为主的马来西亚口语式华语。

华语

马来西亚口语式华语跟马来西亚标准华语的差异很大,马来西亚口语式华语有5个声调(阴阳上去入),没有轻声(妈妈[ma2]),没有儿化韵,翘舌不明显,有时候还会前后鼻音不分(心[xing1]脏),l和n不分(内[lei4]部),r和l不分(母乳[lu3]),词汇也跟普通话有差异,比较像是老派国语(普通话),受到方言的影响。(还会被不明人士误以为是港台腔)

闽南语的影响:f和h会混乱(chi1 huan4),华语里r开头的读音可能会读成y(繁荣[yong2]),日母(ri)的读音是z浊音(日[zi4]本),有时候h辅音会被弱化(黄[wang2]色),有些人直接没有发f音,语气助词很丰富,鼻音很重。

用"嘛"(mǎ)代替"也",例子:你嘛(ma)是酱紫的。

解释某样东西或提问时,通常会在句尾加个"乎"(ho),例子:你知道乎(ho)那个人很帅!(知乎!)

用"呢"(néh,音似"捏")来指示物体所在的位置或作为语气词,例子:呢(neh),那个东西在这里。

"最好"这两个字通常会被用来表达否定的意思,例如:最好是有这种东西。

量词方面,圆形的物体多以"粒"作为量词,建筑物多以"间"作为量词,其余的则多以"个"作为量词。

粤语的影响:

疑问句会加个"冇"(mou5),例子:要出去吃饭冇?

语法方面,例如"先"字在修饰谓语时,标准华语的语法里只作为状语使用(置于谓语前面),但粤语中"先"也可充当补语(置于谓语后面),例子:我去冲凉先!

马来语的影响:

主要是词汇方面:

巴刹(ba1 sa4),来自pasar,菜市

甘榜(gan1 bong4),来自kampung,村庄

五角基,来自kaki lima,骑楼下的走廊

英语的影响:

gosstan,退车的意思,疑似来自go a stand(评论区有正解)

嗨,来自hi

德士,来自tax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