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行

汉 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熬过最灰暗的时光便会迎来暖阳(万物生光辉那时候的心灵鸡汤)(1)

朝露待日晞

我们先认识几个生僻字:

晞(xī),晒干的意思;焜(kūn),色衰的意思;衰(cuī),凋萎的意思。除此之外,小学生都能通读下来。大约两千年前的一首诗,几乎没有几个生僻字,这就很够意思,简直是了不起。

这首《长歌行》,看到最后你会知道,它是讲大道理的。但是,它没有板着一副面孔,也没有一上来就“抡”大道理。

1

你说的“葵”,是什么“葵”?

前面的这八句,基本上就是对自然景象的描摹。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一大清早,菜园里的葵菜,青色的叶子上还带着露珠,等到太阳升起来,露珠就会慢慢消失。

这里的“葵”,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蔬菜,有人考证说,是锦葵科中的“冬葵”,总之是一种绿色菜。同样是汉乐府,有一首十分有名的《十五从军征》,里面写到“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就是用葵菜的叶子来做汤。

熬过最灰暗的时光便会迎来暖阳(万物生光辉那时候的心灵鸡汤)(2)

冬葵之花

总之,不会是向日葵,也不会是秋葵。向日葵,原产地是南美洲,是很久很久以后,随着甘薯、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南瓜等一起传到全世界的,传到中国就是明清时候的事情。你如果在《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些古装片里看到演员在吃烘山芋、烤玉米,请嘲笑。

至于秋葵,原产非洲、印度等地,近年来我们中国菜场里的“新宠”,一度传说有滋阴壮阳之奇效。但其实,你需要保持平常心,当菠菜吃就行。

2

上帝说,要有光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无以伦比的气势!

正是春光明媚的时节,读着这一句,仿佛讲的就是眼前的那些花草树木,它们全都舒展起来了!如果是拍电影,我们看到的应该是:镜头从墙角的菜园子里一切换,就变成从太空中俯瞰地球,阳光从球体的右侧投射过来,“上帝说要有光,于是有了光”。

熬过最灰暗的时光便会迎来暖阳(万物生光辉那时候的心灵鸡汤)(3)

生机勃勃。

但是,只要是有机生命体,就要面临一个亘古不变的问题:生死。“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青春是短暂的,心里是惶恐的:秋天一到,就要枯萎凋零。何况,“葵”应该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不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四季轮回,它最多只能感受一次。

“夏虫不可语冰”,这不能怪夏虫,因为它们活不过冬天,想想也挺不容易的。

3

大河向东流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说到这里,还是用打比方、赋比兴的方式。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绝大多数河流都是向东流入大海的。汉朝时期,黄河叫“河水”,长江叫“江水”,它们是百川的“带头大哥”。

“何时复西归?”快要说到点子上了:你见过江水倒流么?中国西部青海地区有条河流叫倒淌河,其实不是“倒淌”,只是因为地势原因自东向西而已,这就被人稀奇得不得了。可见中国人的常识里,河流天经地义是自西向东流淌的。

熬过最灰暗的时光便会迎来暖阳(万物生光辉那时候的心灵鸡汤)(4)

倒淌河

4

大道至简,何必多言

河水不会倒淌,在人类现有科技水平和哲学认识上,时间也不会倒流。终于要讲到“中心思想”:“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说了那么多,原来是为了这一句。也就这么一句,道理你自己琢磨。大道至简,不必多言。

《长歌行》写于汉朝。那是中国人的青少年时期。汉朝的风格,是雄健朴拙的。你看它的开国皇帝刘邦,就相对比较OPEN、风趣、大度,装糊涂,不拘小节。我记得贾平凹写过一篇散文《卧虎说》,说霍去病墓前的一只石雕老虎,寥寥几个线条,气势、动感就出来了。汉朝的墓砖人像、长信宫灯、马踏飞燕,都是这种风格。

熬过最灰暗的时光便会迎来暖阳(万物生光辉那时候的心灵鸡汤)(5)

霍去病墓前石虎

写到这里,不禁想到,宋元明清的那些学究先生们,编的那些《三字经》《弟子规》,真是啰里八嗦。有人说这些是“精神雾霾”,这固然是偏颇、极端、哗众取宠,但讲道理的方式,终究值得商量。凡事讲得太细,规定得太具体,就不利于执行;要讲根本原则、讲大方向,在讲好故事里讲好大道理。

还要提一样东西,就是“二十四孝”,那简直就是糟粕多于精华,不人道,很伪善,近乎于变态。家长和小朋友们,严重不宜。

,